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为特别的朝代,它的名气虽然不如汉唐,但地位却独树一帜。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一点也不夸张。唐宋八大家中宋独占其六,为何宋朝的名士特别多,因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尚文抑武的朝代。而且宋朝从开国皇帝赵匡胤开始就颁布了一项禁令:“严禁所有宗室、官家子弟参与科举考试”,可以说宋朝是寒门士子的天堂,也是文人官员的天堂。

其中范仲淹就是从寒门少年一步步地成为国家栋梁。对于朝廷这样的制度,范仲淹是十分感恩的,所以他自从步入官场,就将振兴国家,关心百姓疾苦作为头等大事,也因此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之乐而乐”这样伟大的思想传于后世。

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从政三十多年,刚正不阿、敢言直谏,为国为民奔走在各地任上,其“先忧后乐”的政治节操,为后世尊崇。毛主席曾评价:“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战。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千古留名的范仲淹(范仲淹别样的英雄)(1)

但是很多人对范仲淹的了解仅限于他的《岳阳楼记》和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于他的生平多来自于百度百科,鲜少对他的人生有深入的了解。

最近看了郭宝平的《范仲淹》,鲜活有温度的文字、情节让我对范仲淹有了新的认识,除了仰慕,更多了一份敬佩,敬佩他的钢铁意志,敬佩他的淡泊名利,更敬佩他的刚正不阿。

千古留名的范仲淹(范仲淹别样的英雄)(2)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的人生可以说是崎岖不平的,是高低起伏的,更可以说是风里来浪里去。此处不是乘风踏浪,而是逆风搏浪。

身世飘零根无着

范仲淹是不幸的 他的妈妈是独女,外公外婆为了财产不被充公,且因当时的风俗嫁女比娶媳妇花费要多得多,所以一直在嫁女还是招婿中摇摆不定,生生地将女儿拖到大龄剩女,最后不得不嫁给范墉当继室,生下范仲淹一年多,丈夫去逝,成了寡妇,处境困难,不得已经人介绍带着不足三十个月的范仲淹嫁与进士出身的朱文翰为继室。

所以范仲淹一直到二十几岁都不叫范仲淹,继父朱文翰为他改名朱说。他一直到二十几岁才知道自己不是朱家人,而是苏州范家人。他有着被抛弃的哀伤,又有一种被豢养的耻辱。

在母亲惊慌地告知他不能去苏州认亲后,他决定辞别母亲和继父,宣告自己自立门户,随即辞别家里,发誓十年后回来接母亲奉养。

朱家哥哥之所以在那个档口说出秘密,只因为他们的父亲生了重病,面临着分家产,所以少一个人分家产自然是好的。

范仲淹考上进士为官后方才去范家认亲,可他万万没想到,范家家族拒绝他认祖归宗,原因也是怕他去争夺家产。直到他发誓分毫不取家产,范家方才同意他回归家族。

范仲淹又是幸运的 他的继父朱文翰是个善良的人,待他如己出,虽然范仲淹感觉有些疏离,因为对他不像对大哥二哥那样严格,说话中总带有一些客气。但是作为继父,能做的朱文翰可以说都做了:脏活累活不让他干,哥哥们可以不读书但是供他读书。

也因此范仲淹是感恩的知恩的,只可惜等他中了进士回去后,朱家老爷已然过世几个月,这让他内心十分的失落不安。

家贫体弱意志坚

范仲淹虽然是个文弱书生,但是他的内心却有着无比坚强的意志力。他在寄身寺庙苦读备考时,由于家庭实在贫困,为了节省,他每顿只吃一块结饼的野菜稀饭,坚持与饥饿作战。为了阻止众人不断的劝说他不必如此艰苦的话,他自书“陶家翁内,腌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宫商角徵。”张贴在门上作为回复。他曾因为追踪偷吃的老鼠而发现了一罐黄金,但是他却分毫未取,依然坚持日复一日地划粥断齑的生活。

千古留名的范仲淹(范仲淹别样的英雄)(3)

他在书院落脚攻读后,书院的师生对他的描述是“凌晨一通舞剑,夜半和衣而眠。别人看花赏月,他在六经寻乐。”

他未来妻舅李纮给他带来丰盛菜肴,但是范仲淹却一筷未动,他说如若自己享用了盛馔,恐怕以后就会觉得吃粥太苦,所以不敢动筷。

他严于律己,让自己处于一种不太好的状态,即使有人给予好的帮助,也依然坚持自己简朴的生活。他在暗昧的苦况中,养成了卓尔不群的操守。

为国为民孤勇直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范仲淹是最懂得感恩的图报的,他觉得自己能够中进士,能够为官为民办事,都是因为朝廷的恩德,是因为朝廷的律法制度,所以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一生报效国家报效朝廷。

他的一生起起伏伏,皆因他不畏权势,勇于上书,直陈利弊。

太后垂帘听政,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祝寿,范仲淹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后来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给仁宗。

郭皇后误伤仁宗,宰相吕夷简因与皇后有嫌隙,伙同内侍闫文应等人,力主废后,但是范仲淹觉得不妥,遂力劝仁宗,并且与吕夷简当庭辩论,后被朝廷下诏书贬到睦州为知州。

太后去世后,那些被太后打压的大臣,包括宰相,都纷纷上书,指出太后生前的不是,甚至亮出屠刀,准备清算太后之前的同党。但是范仲淹看到了这些人为了清算太后生前的事情,不顾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灾民,不顾边境安危,以“攘外必先安内”的鬼话糊弄,他又一次直陈上书。范仲淹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亦养护了皇帝成年,朝廷应掩其过失,赞其美德。”却因此受到那些官员的排挤。

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范仲淹向仁宗皇帝进献《百官图》,尖锐批评宰相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劝说皇帝应亲自掌握官员升迁之事。吕夷简则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因吕夷简势大,范仲淹被贬离京。离京时众官员因怕被牵连,竟无一人相送。

他在《上资政晏侍郎书》中,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危言危行,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范仲淹多次因谏被贬,梅尧臣作《灵乌赋》,劝范仲淹少管闲事。范仲淹回赠梅尧臣《灵乌赋》,强调自己“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这就是范仲淹,忠于社稷,心系百姓,不为名利所动,不为权势所压,不为人情所绊。不以为喜不以己悲,贫富、毁誉、欢戚,无一动其心。

材优干济轻名利

范仲淹的一生,可以说恬淡寡欲,又可以说轰轰烈烈。他

布衣为名士

州县为能吏

边境为名将

朝廷为栋梁

范仲淹一生的作品有很多,文集、书法、诗歌以及散文,其中诗歌《江上渔者》《渔家傲.秋思》《苏幕遮.怀旧》、散文《岳阳楼记》更为传世名作。

千古留名的范仲淹(范仲淹别样的英雄)(4)

他调任泰州西溪盐仓监时看到,因为旧海堤年久失修,每当海潮漫涨之时,沿海一带庐舍漂没,田灶毁坏,家破人亡,惨不忍睹。他上书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

在他任兴化县令时,全面负责修堰工程。雪雨连旬,潮势汹涌,在范仲淹等人的带领下,当地百姓最终修成一道捍海堤坝,挡住了潮水,使外出逃荒的两千余民户回归家乡,百姓得以安其生。

新堤全长200多里,保障了当地百姓的生活、生产,被誉为“范公堤”。

千古留名的范仲淹(范仲淹别样的英雄)(5)

1041年正月,宋仁宗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但范仲淹上疏加强边防守备,固守郦延,徐图西夏,以军威恩信招纳当时为李元昊所用的西羌归附宋朝。而且范仲淹还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流亡百姓回归。这些边境的“仁政”,使羌族遂脱离西夏,为宋效力。

宋朝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亦没有辜负宋朝礼敬文人的好时代。范仲淹的一生让我想起了英国作家詹姆斯。P。霍根的科幻作品《星之继承者》中的“孤勇者”寇里尔,为了拯救他的星球,他不知疲倦地向前走,哪怕所有人都倒下,也无法阻止他前进的脚步。范仲淹的一生充满着别样的英雄主义,他是北宋的“孤勇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