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又到开封有所见感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

旧岁曾经过,今朝复又来。

开封城郭满豪宅,只是眼前难觅旧楼牌 。

大道驰车驾,街坊缀榭台。

时值六月少花开,幸有无边绿意涌心怀!

说明:1. 字的平仄韵采用今韵(或称新韵),即以新华字典的汉语拼音为准(第一、第二声调为平韵,第三、第四声调为仄韵)。该词牌的词谱平仄韵要求参照了王力老师所著的《诗词格律》、谢桃坊老师所著的《唐宋词谱粹编》、于海洲于雪梨老师的《诗词曲赋常识十五讲》、申忠信老师的《诗词格律三十三讲》等书,以下同。

2. 第一天下午五点钟,抵达开封,晚上六点多钟,游览七盛角景区。2004年也曾来过开封,但是那时只是匆匆参观了包公祠。抚今追昔,回思一路所闻所见,真的是沧海桑田,不由得感慨万千,遂填此词以记之。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

五绝·开封城内宋代古皇宫偶感之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

寥落宋皇宫,湖边只影从。

晚来游客过,时有叹徽宗!

说明:1、第二句的意思是“宋皇宫矗立在湖边,只有其湖中倒影与其常伴在一起”。

2、最后一句的“徽宗”,指的是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因为他的腐败无能,穷奢极欲,最终加速并导致了曾经富庶民丰、盛极一时的北宋王朝的灭亡。因此最后一句“时有叹徽宗”的意思是——“不时会有人感叹,好端端的繁华大宋王朝,就这么断送在宋徽宗手里了”。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6)

七绝·开封城内宋代古皇宫偶感之二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7)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8)

徘徊向晚古开封,残日投波一点红。

千古兴亡多少事,都归大众笑谈中!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9)

七绝·七盛角区东侧见廊桥随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0)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1)

七盛角区漫步开,廊桥突兀眼前来。

若非知处开封府,疑是江南泰顺徊。

说明:浙江省南部的泰顺、庆元等县,均以境内颇具特色的“廊桥”而闻名遐迩,著称于世。此处仿建的廊桥,也让人顿觉眼前一亮,遂书就此绝句。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2)

武陵春·七盛角景区见廊桥偶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3)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4)

杨柳廊桥临水矗,浑似浙南图。

曾记国家地理书,泰顺此多出。

身处开封值向晚,共客绕斯湖。

闲望夕阳照鹧鸪,勾忆宋华都。

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是“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北宋首都东京城(也就是脚下的开封城)当年的繁华盛景”。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5)

七绝·潘杨湖前随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6)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7)

杨湖不与潘湖并,清者自清浊自浊。

正似忠奸不同列,至今仍惹众评说。

说明:潘杨湖,分为杨湖与潘湖,传说当年是杨令公、潘仁美各自宅院的内湖,现如今虽只一堤之隔,却清浊分明。据说是象征着各自的秉性不同。听罢导游解说,不禁思绪万千,遂填此绝句。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8)

七绝·游洛阳古邑随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19)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0)

古邑洛阳唐韵浓,小桥流水傍芳丛。

帝王将相今何在?黛瓦青砖肃穆中。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1)

七绝·黄河三峡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2)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3)

碧水蜿蜒似翠龙,青山耸峙遍苍松。

无边酷热骄阳下,多少清凉阴翳中!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4)

七律·黄河三峡纪游之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5)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6)

六月寻暇豫地来,当空酷日上龙台。

黄河两岸披苍翠,碧水三峡隐藓苔。

游客凭栏生逸兴,画船逐水荡尘埃。

正愁湿热身难耐,忽有清风送满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7)

说明:第二句的“龙台”,指的是黄河三峡景点的首站“神龙台”。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8)

七律·黄河三峡纪游之二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29)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0)

神龙台上自优游,无限风光眼底收。

碧水千寻山裹翠,晴空万里日当头。

神清气爽心胸阔,地远天高玉宇悠。

直待空闲无琐事,长留此处看飞鸥。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1)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2)

沁园春·济源段黄河三峡纪游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3)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4)

六月中旬,方过洛阳,又到济源。

据导游推介:今朝之旅,论及神秀,九曲河边!

中段黄河,三峡幽谷,最是闻名誉满天。

因缘是,遂酌排半日,斯处流连!

何妨细品传言:诸峡里三方俱不凡。

论谷曲峡深,首推龙凤,神工鬼斧,当属孤山。

峭壁如削,雄奇伟岸,八里无疑最壮观。

欲亲见,且紧随秦导,共赴游船。

说明:1、上阕的第七句“九曲”,指的是“黄河”,因为黄河自古就称之为“九曲黄河”,也曾经有过“九曲黄河万里沙”一说。

2、河南济源黄河三峡,指的就是龙凤峡、孤山峡、八里峡等三峡。

3、上阕第十一句“因缘是”,意思是“因为这个缘故”。

4.、下阕倒数第二句的“秦导”,指的是我们团队姓秦的美女导游。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5)

七绝·黑龙潭前随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6)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7)

黑龙潭底访黑龙,费力劳心或有踪。

百觅千寻何所见?徒余白练挂当空!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8)

少年游·闻有郭亮村旅行线路有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39)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0)

前年岁末去台湾,室友数留言:

河南郭亮,长廊绝壁,游历必优先!

别来长记心头念,适遇近暇闲。

广旅微传,力推该线,遂即报名焉。

说明:下阕的第三句“广旅微传”,意思是“南通广电旅行社微信号的宣传留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1)

少年游别体·游郭亮村随感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2)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3)

传说郭亮,长廊挂壁,绝险骇听闻。

有幸今朝,登临漫步,亲历验其真。

山腰凿壁,岩石开孔,积跬变廊身。

百转千回,方明乍暗,风景果怡人。

说明:下阕的第三句“积跬变廊身”,意思是“一点一点的开挖,终于把一个个的石洞串联成了长达1300多米的绝壁长廊”。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4)

西江月·郭亮村传奇其一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5)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6)

奇迹河南郭亮,声名鹊起如虹。

长廊绝壁挂云空,谁晓原因种种?

历代村民守此,出行遇困重重。

七十年代始开工,明信领头率勇!

说明: 1、 最后一句的“明信”,指的是郭亮村建造绝壁长廊的领头人申明信。“率勇”的意思是“率领勇士们一起(先做起来)”。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7)

西江月·郭亮村传奇其二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8)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49)

作业唯凭蛮力,全无机械添功。

锤凿并用耗无穷,尝尽万千苦痛。

绝壁长廊石洞,历经五载完工。

村民缘此便捷通,郭亮声名远颂。

说明:最后一句的意思是“郭亮村因此而声名鹊起,很远的地方都能够听到对她的赞美之声”。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0)

水调歌头·八里沟纪游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1)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2)

六月下旬近,随众豫西游。

豫西景点孰著?都道在八沟。

据信沟长八里,内有风光旖旎,一睹解千愁!

秦导解说罢,众各自分投。

下坡道,踮石路,涉溪湫。

停停走走,时有惊起涧边鸠。

方叹悬崖飞瀑,又见清潭秀木,欣喜几曾休!

试问神州景,孰可胜一筹?

说明:1、 第二句的“豫西”,指的是河南省西北部的新乡市辉县一带。为格律字数所限,故在此简称其为“豫西”。八里沟风景区即位于此处。

2、第四句的“八沟”,是“八里沟”的缩写,为格律所限,只好如此。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3)

水调歌头·八里沟纪游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4)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5)

六月下旬近,随众豫西游。

豫西景点孰著?都道在八沟。

据信沟长八里,内有风光旖旎,一睹解千愁!

秦导解说罢,众各自分投。

下坡道,踮石路,涉溪湫。

停停走走,时有惊起涧边鸠。

方叹悬崖飞瀑,又见清潭秀木,欣喜几曾休!

试问神州景,孰可胜一筹?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6)

诉衷情·天河瀑布即景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7)

享尽荣华富贵尝遍人间疾苦(千古兴亡多少事)(58)

天河瀑布倒悬垂,瀑下雪花飞。

雪花飞向何处?百尺阔潭围。

潭水碧,峭山青,暮霞绯。

斯时惟愿,静处闲观,落日余晖。

说明:上阕第二、第三句的“雪花”,指的是“瀑布下落飞溅起的浪花或者说是水花”,远观形似雪花,故有此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里面有云“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他这里也是以“雪(花)”来形容“浪花、水花”的。

作者简介

邱训华,自小酷爱古诗词,大学第一学期末因天降大雪,外面景色秀美,在同学的倡导下,开始写了第一首古乐府风格的七言诗。然后于大学毕业三年半左右时开始尝试古诗词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