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我的爱人是变态杀人魔〉这类剧情向来很感兴趣,比如美剧《You》那种我就很喜欢,何况男主角是李准基,李准基饰演的都贤秀应该是史上最惨的男主角了。

故事是说男主角的父亲是一个连环杀人犯,姐弟俩被村民歧视、迫害,被贴上共犯的标签,后男主又因另一起杀人案件替姐姐背锅后逃跑消失,用另一个人的名字和身份生活了15年,最后发现真正的共犯正正就是被男主代替身份的那个人。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1)

故事主线不算特别悬疑,也没有太多反转,基本都好猜,更像是披着悬疑外衣的爱情剧,但也不是说悬疑部分的剧情不好,还是好看的,有一些Bug,但都不影响,整体都还能逻辑自洽,加上一众演技精湛,各有特性的演员们,无可挑剔了。

我特别想说一下男主角都贤秀,我认为编剧写这个人物还是有点野心的,不是单纯地想写美强惨而已。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2)

剧里所有人〈除了姐姐〉都一致认为,都贤秀是一个拥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连心理医生都诊断他有情绪认知障碍的问题,但是其实剧里一开始就已经埋下许多伏笔了。

都贤秀其实根本就没有心理疾病,他只是一个缺少母爱,有童年阴影的普通人,而他更没有什么反社会人格,他只是一个在缺乏爱的环境下长大的普通人而已,更别提什么情绪认知障碍,就算有也绝对不是先天性的,而是后天因极端环境所造成的。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3)

一句话总结:男主是被误诊的,为什么连心理医生都能误诊?我觉得编剧是想揭示那种错误归因式心理学的误诊问题。

比如说他杀了邻居的狗,是因为狗的主人欺负他〈其实狗是他的变态爸爸杀的〉。

比如他和别人打架,是因为那些人欺负他,折磨他,比如他不会笑,不会哭,仅仅是因为他缺乏教育他这些情绪的环境,加上从小失去母亲,显得冷漠、孤僻而已。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4)

他所做的所谓"恶行"并不是他反社会人格,这完全就是曲解和偏见,纯粹是恶意,他们只说的结果是对的,但是归因错了,而且还闭口不提。

之所以他"没有情绪"是因为他没有"学习"过这些情绪,是因为伤害过他的人从没有表达过歉意,是因为没有人对他真心笑过,他在正常环境下没有感受过这种感情,后面又一直被变态爸爸"调教"〈只是没成功〉,就更导致他自己也混乱了,开始相信自己就是这种人。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5)

姐姐问他是否爱着妻子,他说没有,他说他不懂这种感情的,但其实他只是以为自己不懂而已。

从小被"诊断"有感情障碍,有着不堪回首的黑暗往事,他没有经历过也没有人告诉过他什么是爱,也没有人对他表现出友好,除了妻子,所以他以为自己不会,也没发现到其实自己面对妻子和女儿时其实是发自内心的。

我想编剧要表达的是,男主本身根本没有问题,是其他人的偏见给了他很多缺失和伤害,人们往往都喜欢以己度人,对他人的痛苦往往是视而不见甚至是落井下石的,如果不是女主深沉的爱意和强大的人格救赎了他,再正常的人恐怕都会变成恶魔。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6)

只能说,男女主都是天使,别人再怎么背叛、伤害,他都能忍辱负重,负伤前行;别人再怎么猜忌她的丈夫,她也能理性感性兼顾,她只相信自己所看到和感受到的。

我很喜欢李准基,他的演技是细节派的,每个情绪的推进和层次都明明白白,每次镜头一转到他的身上仿佛都变得高级起来,不愧是当年只用一只眼睛就吊打全剧组的男演员「我讲的就是韩版《步步惊心:丽》」。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7)

暌违两年之作,再次和文彩元〈车媛智〉搭档,熟面孔了,文彩元比《犯罪心理》时期瘦了好多,角色赋予的演绎空间也更大,和李准基的对手戏也不马虎。

最重要的是和李准基演出了苦命鸳鸯的夫妻情深,有几幕真的看得我泪目,煽情是煽情的,但拿捏得宜,加上OST和BGM一如既往地出色,每次热血的前奏一响起我就知道要搞事情了,只要悲伤的前奏一响起我就知道我又要被虐了。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8)

并且,文彩元饰演的车智媛这个女性角色被塑造得很好,算是意外之喜,刚出场我以为是一个被丈夫宠坏的傻白甜,但其实查案能力出众,三观很正,她既是有勇有谋的车警官,也是坚强温柔的妻子。

我最喜欢她的一幕剧情是,当她确信了丈夫的真实身份后,她把丈夫带进地下室打算逼他摊牌,在逼问过程中她的手紧紧握着兜里的手枪,没有片刻松懈,也绝不心软,哪怕对方是她最亲密的爱人,是她女儿的亲生父亲。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9)

就这样,车警官的形象和人设一下子就立住了,很有魅力,小情小爱面前她可以忍耐,也愿意原谅丈夫故意隐瞒的过往,但大是大非上是绝对不可能妥协的,杀人就是杀人了,对于一个警察来说,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都不是借口。

剧里没有半句恭维女主,或者借由其他角色之口来称赞抬高女主的话,越缺什么才会越强调什么。

比如那种大女主戏很喜欢强调"女子未必不如男"和"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品"什么的,此剧根本不会让你感觉到这个玩意的存在。

恶之花有了孩子的他变温柔(恶之花做饭带娃疼老婆)(10)

当女主说工作太累了要男主养的时候,你不会觉得女主从此就变成了附属品,当男主快要崩溃失去自我的时候,你依然不必担心这会是一个BE因为你知道女主就是男主最坚强的后盾,只要她在,一切会好。

这就是精神独立的力量,这才是刻画女性力量的正确方式,看看人家编剧笔下的女性角色,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