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里有一句成语叫鸡蛋里挑骨头,也有几句歇后语,鸡蛋里挑骨头 —— 无中生有,鸡蛋里挑骨头 —— 故意找茬(碴)儿,

为什么鸡蛋挑不出骨头(鸡蛋里有没有骨头)(1)

……

这些成语和歇后语流传了几千年,已经成为公理——鸡蛋里是没有骨头的。因此,人们不断讽刺和形容那些没事找事、故意找茬、给人出难题、刁难人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那些蛮不讲理的人。这样形容是没有问题的,形容得也非常好。鸡蛋里没有骨头,这是世所公认的事实。然而有些人就是无视这个事实,冒天下之大不韪,蛮不讲理,公然找茬。

那么到底鸡蛋有没有骨头呢?

从现代科学观点来看,鸡蛋里是有骨头的,而且还不少,只不过人们看不见而已。其实,骨头有两种,一种是看得见的骨头,一种是看不见的骨头。鸡蛋里没有骨头的事实,是没有看得见骨头的事实,而不是看不见骨头的事实。

何以言之?有何根据?

一个铁的证据,就是如果鸡蛋里没有骨头,为什么能孵出有骨有骼的小鸡?难道小鸡的骨骼是凭空出来的吗?

鸡蛋能孵出有骨有骼的小鸡,这个铁的事实,说明鸡蛋里是有骨头的,骨头绝不会从外界飞入进去,附体到小鸡身上。因此,小鸡身上的骨头出自于鸡蛋之内而绝不在鸡蛋之外。

现代科学认为,世上万事万物绝不能因为肉眼看不见,就否认事物的存在。

那么,鸡蛋里的骨头在哪里呢?生物家告诉我们,鸡蛋里的骨头就藏在基因组织里,而这种骨头极其微小,微小到用高倍显微镜都看不见。但就是这看不见的骨头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细到粗,从短到长,最后发展成了肉眼看得见、人手摸得着的骨头。

事实证明,鸡蛋里有骨头的。那么是不是今后就不能用这句话形容那些专门挑剔的人呢?

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因为他们是挑看得见的骨头,而不是挑看不见的骨头。如果硬是要挑看不见的骨头,那就是蛮不讲理,就是故意找碴子,就是居心不良。挑看得见的骨头就已经是不讲理了,如果再要挑看不见的骨头,那就是犯上作乱,明火执仗。

说到此,有人会据此打辩,孵出小鸡的鸡蛋有骨头,那孵不出小鸡的鸡蛋有没有骨头呢?

生物学家认为,孵化不出小鸡的鸡蛋也是有骨头的,只是没有长到肉眼能够看得见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