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小编看完《小别离》之后的感想,我特别想问问你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恨过自己的父母吗?但是这几天我的感受进一步增加了,因为一部加拿大电影《我杀了我妈妈》,于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先说《小别离》,后面再谈这部电影给我的感受。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1)

之前热播剧《小别离》引起了广泛讨论,不觉间大家都到了可以考虑婚姻和家庭的年纪。这部剧通过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问题来向观众传递一个观念:中国的教育是充满矛盾的。电视剧反应的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低龄留学的题材正是反应了如今出国留学的理念已经渗入中国普通家庭当中,而剧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正是目前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但是最终是否要送孩子出国留学,《小别离》却没有给出答案,故事的结局因为更多是出于剧中人物关系的羁绊和主人翁家庭情况的主观因素,而如果要客观分析,应该跳出电视剧具体来解读。

第一个家庭-代表平民:吴佳妮、金志明、琴琴

社区医生吴佳妮也力图送女儿琴琴出国,老公金志明是出租车司机,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吴佳妮为了给送女儿出国留学,尝试将女儿过继给在美国的姐姐,遭到前夫金志明的反对,两人的生活理念渐行渐远,婚姻一度面临危机。在剧中琴琴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优异,面对父母的争吵十分无奈,最后琴琴表明不想出国留学,在经过许多曲折之后终于明白只有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这个家庭呈现出给我们一种特别无奈的状态,因为妈妈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爸爸安于现状,而且受到经济限制,孩子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但最后值得庆幸的是孩子表达出了自己的想法:她不想去留学。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孩子的个人意愿,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应该受到最起码的尊重,细想一下,父母送孩子出国留学,难道不是希望孩子受到国外的素质教育吗?而国外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往往是中国父母需要学习的。

所以,孩子真的不愿意,条件真的不允许,那就不要勉强。

第二个家庭-代表中产:童文洁、方圆、朵朵

告诉我们:尊重孩子的意愿,综合考虑孩子的个性以及特长是否适合出国留学,结合经济情况选择最优留学方案。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2)

由于女儿多多的成绩不佳,方圆力图送朵朵出国,而文洁因为父母在车祸中去世的伤心事,十分重视家庭完整,反对女儿出国。这个家庭不仅存在教育孩子的矛盾,还有工作中的瓶颈以及感情上的中年危机,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的。争吵和好再争吵和好,孩子和父母也在逐渐理解对方,最终朵朵的成绩提高了并且通过了留学面试。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3)

这个家庭特别能代表普通大众,表现出来的矛盾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父母一直力图通过不同途径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是否早恋,了解孩子结交了什么朋友,但是却没有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行制定学习方案,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其实最担心的还是父母,不是吗?和第一个家庭相反,这个是孩子自己想要出国留学,最终妈妈文洁终于同意。如今工薪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受到更多重视,但是家长却有些手忙脚乱,在沟通方面存在困难,央视也曾经报导过,泰国是工薪家庭最合适的国家之一,因为从距离经费和文化方面来看,都比较容易接受,在剧中女儿朵朵出国之后文洁十分失落,因为距离太远了,而生活中这也是父母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选择泰国,随时飞去看望孩子这一点得到很多父母青睐。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爱好,或者成绩不是十分理想,可以考虑送出国留学,往往这样的孩子十分有创造力,国外的教育不会给他们造成太大压力,反而能够激发他们的更多的潜力。

第三个家庭-代表富人:蒂娜、张亮忠、小宇

告诉我们:申请学校不可盲目,就算不是自己想去的一定要适合自己,小宇的例子已经说明了这一点,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多尝试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4)

富裕的单亲爸爸张亮忠带着儿子小宇娶了比自己小二十岁的蒂娜,注定是充满曲折和故事性的。这次也不例外,年轻的妻子和儿子之间存在难以消除的矛盾,张亮忠陷在中间左右为难,这一切随着与第二任妻子的孩子的到来发生了转变,小宇主动提出出国留学避免发生更多碰撞,仓促出国的小宇最终因为在国外打黑工被遣返,在朋友的鼓励下重新申请自己想去的学校。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5)

这个家庭是富人代表,也是典型的组合型家庭代表。从一开始就潜伏着未可知的矛盾,幸运的事最终大家在经过多次误解和伤害之后开始体谅对方,也许是新生命的到来让他们重新思考彼此的关系,不管怎样,剑拔弩张的关系最终得到缓解。小宇最初提出出国,不排除带着负气和逃避的心态,因为不想喝继母一起生活所以只想找个地方离开,而且还改签了机票没让继母和父亲送他,这是一次失败的留学,因为他的目的是逃避。而第二次他努力学习不仅取得优异的英语成绩还顺利申请理想学校,因为这是他想要的,所以他愿意付出努力。在剧中,小宇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在这里建议众位家长们,如果条件允许,让孩子去多尝试不同的领域,并且给予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发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

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由于受到经济限制,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和天赋,也许这一举措是在不经意间。的确,很多才艺需要经济的支撑,但是尽量让他们自己去摸索,实践出真知,父母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孩子做一次体会得深。有条件孩子有想法,就尽力帮他去实现吧,留学也许不是唯一可以走的路,但在那个年纪,也许是他最想做的事。别用大人的眼光,定格了孩子的梦想。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6)

分析完剧中三个家庭,我不禁思考,“到底要不到送孩子出国留学”这一话题为何争议那么大?大家是否想过,正式因为父母们接受过的教育让他们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对自己的孩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也是由于接受教育的不同,这足以说明,“教育”不仅仅是孩子的事,父母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区别只在于孩子需要考试而父母不用,若大家站在同等位置,父母未必比孩子做的更好。

以前有媒体做过一期报道,标题叫做《什么原因逼迫中国“精英阶层”纷纷把孩子送出国?》,其中一位父亲在采访中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不想让儿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足以说明其实很多家长早已意识到孩子教育的难题,却难以与体制抗衡。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毫无特色,但是很多父母却强行给孩子打上社会衡量成败的标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不让你的孩子保持他的特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指的是要为孩子考虑长远,但不是代替他决定自己的人生。送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应了一句话:“所有的爱都指向团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他们并非狠心和孩子分开,而是明白,孩子的真正成长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7)

现在来谈谈《我杀了我妈妈》

第一次看到电影标题《我杀了我妈妈》时,我吓了一跳,以为会是一部沉重的悲剧电影。带着疑惑和忐忑的心情去看,分了好几次,电影中男主人翁一直有旁白,我深刻感受到一个青少年在成长中的挣扎和痛苦。开头就是他和母亲的矛盾,后来他还和老师谎称自己的妈妈去世了。妈妈很爱他,但是也市场控制不住被气到发颤的心,于是矛盾不断升级。他讨厌寄宿学校,但是妈妈坚持送他去,影片中印象最深的是男主人翁说:我恨我的妈妈,但是如果有人欺负她,我一定会杀了那个人,但是随便想一想,都能想出比我妈妈重要的几百个人。还有一幕是少年在马路那头大声质问妈妈,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妈妈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那我也会死。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8)

这种亲子之间紧张而复杂的情感拉扯着他,他爱上了同性,碰了毒品,但是最终他明白自己爱妈妈,妈妈也爱他。结局时,他们回到小时候温馨时光的小屋,我不知道后续他们会怎么样,也许还是会吵的天翻地覆,还是会互相误解,但是我相信,他们之间的爱会解决一切。他总会明白,妈妈送他去很远的寄宿学院读书,虽然增加了他的孤独感,但是也培养了他写作的能力。每一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更好,都希望能够陪孩子好好成长,但是太多问题需要去处理,也许时间总是产生交叉。但是爱会融化一切。

为什么恨你的父母(之成长路上你恨过父母吗)(9)

所以,小编想告诉你们,如果你去留学不是出于个人意愿,是父母的希冀,也请你理解父母,他们爱你,超过你的想象。

今天这篇文章有点过长,也许是对家庭及教育的感受比较多,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家长和孩子都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