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龄“公主”原名裕德龄,1886年出生于武昌,在荆州长大。其父裕庚是一名四品候补官,专管上自宜昌、下迄芜湖沿江口岸的洋务事宜。甲午战争后,裕庚充当外交官前往日本。这段时间里,裕庚成为清朝驻日法使臣,他带着一家人先后出使日本和巴黎,1903回到北京。德龄和她的妹妹都曾在清朝皇宫里的慈禧太后身边担任女官,主要负责接待外国公使夫人担任翻译。

德龄黑历史(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1)

德龄的母亲就是个法国人,本名路易莎·皮尔森。有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经常出使多国,她的女儿德龄学会了好几门外语。路易莎本人也是个混血儿,是一个法国人与广东青楼女子所生,能说流利的英语和汉语。德龄姐妹入宫伺候慈禧太后的时候,路易莎也曾跟随。

德龄黑历史(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2)

德龄黑历史(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3)

右二路易莎,右三德龄

德龄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通晓各国国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新女性。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也需要与洋人周旋,接见各个国家公使的女眷。这些洋女人有时会自带中文翻译,但是慈禧很难搞懂这些翻译们在说什么。德龄进宫后开始负责接待这些外国女人,给慈禧做翻译很流利,慈禧十分高兴,尤为喜欢这个有外国游历经验的女孩。从此德龄成了慈禧的御用翻译官。

德龄黑历史(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4)

出于政治上的种种原因,慈禧对洋人和洋玩意既排斥又好奇,德龄入宫后就成了慈禧查询外国词汇和风土人情的字典。德龄虽然得宠,但是仍然如履薄冰。慈禧对西洋的咖啡、化妆品或者小物件很喜欢,但是想要学西洋的政治改革那是触及底线。因此德龄几次受光绪皇帝所托想暗示慈禧接受西方的政治变革,都难以出口。因为德龄发现慈禧喜怒无常,经常拿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子虚乌有的事情责打下人。一次慈禧心情不爽快就责罚德龄的发型不端庄,其实德龄以前也是这个发型也未曾受到过什么指责。

德龄感到自己人小力微,难以帮助皇帝感化太后推动新政,她只能明哲保身顺着慈禧的喜好小心伺候。慈禧喜欢德龄的谨小慎微,还亲自写“寿”字赏赐给她。这个待遇大多都是王公大臣才有的,很少给后宫嫔妃。德龄作为高级宫女得此殊荣,可见慈禧对她的喜爱。正是如此,慈禧在70寿辰才乘兴破格给了德龄和荣龄姐妹“郡主衔一等女官”,

德龄黑历史(德龄的父亲只是四品官)(5)

德龄离开皇宫后,世界发生了法天腹地的变化,封建帝制灰飞烟灭。德龄出版了她的回忆录《清宫二年记》,描述了自己在慈禧身边的两年宫中生活。该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流传,其中一个出版翻译把德龄的“郡主”身份翻译成“princess”,这个单词就是公主的意思。国外没有公主、郡主之分,德龄发现后也将错就错,以德龄公主作为自己的笔名登在书上。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yunfei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