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可以通过各种电弧焊的方法进行。目前,焊条电弧焊仍是主要方法,而二氧化碳的气体保护焊或氩气和二氧化碳混合的气体保护焊可以大大地降低焊缝中的氢含量,进而降低焊缝冷裂纹的敏感性。那么如何处理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问题呢?

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工艺措施(如何处理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问题)(1)

  常见焊接材料:

  (1)Cr13 型马氏体不锈钢焊条和焊丝

  通常当焊缝强度要求较高时,采用2Cr 13 型马氏体不锈钢焊条和焊丝,可以使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接近母材,但焊缝的冷裂纹倾向较大。

  注意:

  A.焊接前需要预热。预热温度不得超过450,以防475脆化。焊接后进行热处理。当温度降至150-200时保温2h,使奥氏体各部分转变为马氏体,然后立即进行高温回火,加热至730-790,保温时间为每1毫米板厚10分钟,但不少于2h,最后空冷。

  为防止裂纹,焊条和焊丝中硫和磷的含量应小于0.015%,硅的含量不应大于0.3%。硅含量的增加促进了粗大初生铁素体的形成,导致接头塑性降低。碳含量通常应低于母体金属,这会降低淬透性。

  (2)铬镍奥氏型不锈钢焊条和焊丝

  铬镍奥氏体钢焊缝金属具有良好的塑性,可缓解热影响区马氏体转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此外,铬镍奥氏不锈钢型焊缝对氢的溶解度高,可减少氢从焊缝金属向热影响区的扩散,有效防止冷裂纹,因此不需要预热。然而,焊接强度低,不能通过焊后热处理来提高。

  常见焊接问题:

  (1)焊接冷裂纹

  马氏体不锈钢因其高铬含量而大大提高了其硬化能力。无论焊接前的原始状态是什么,马氏体不锈钢的近缝区总是会产生马氏体组织。随着硬化倾向的增加,接头对冷裂纹更加敏感,特别是在氢的存在下,马氏体不锈钢也会产生更危险的氢致延迟裂纹。

  措施:

  1)采用大线能量、大能量的焊接电流可以减缓冷却速度;

  2)不同钢种的层间温度不同,一般不低于预热温度;

  3)焊接后缓慢冷却至150 ~ 200,进行焊后热处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扩散接头中的氢,改善接头的结构和性能。

  (2)热影响区脆化

  马氏体不锈钢,尤其是铁素体形成元素含量较高的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较大的晶粒长大趋势。当冷却速度较低时,焊接热影响区容易产生粗大的铁素体和碳化物。当冷却速率高时,热影响区将硬化并形成粗马氏体。这些粗大的组织降低了焊接热影响区马氏体不锈钢的塑性和韧性,并使其脆化。

  措施:

  1)控制合理的冷却速度;

  2)合理选择预热温度,预热温度不应超过450℃,否则接头长时间处于高温下,可能产生475℃脆化;

  3)合理选择焊接材料调整焊缝的成分,尽可能避免焊缝中粗大铁素体的产生。

  相信大家看过本篇文章之后,应该知道如何处理2CR13等马氏体不锈钢的焊接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