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09 月 03 日来源:《咬文嚼字》杂志,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咬文嚼字分几个部位?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咬文嚼字分几个部位(每日咬文嚼字如何辨认)

咬文嚼字分几个部位

2022 年 09 月 03 日

来源:《咬文嚼字》杂志

作者:东湖

如今,媒体上经常出现“打码”一词。如果没有明确的上下文,受众往往不能明白其中“码”的具体所指。请看下面的例句:

(1)电池“早产”为哪般——是打码失误还是行业潜规则(标题,《中国消费者报》2020年5月7日)

(2)现代高科技技术验证码识别,引起不法分子利用和搭建打码平台。他们快速训练识别验证码,从而造成很多种验证码被破解……(《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年第5期)

(3)企业打码、卡口扫码、小区亮码……通过收集人员健康、出行等大数据,实现精准防疫。(《人民日报》2020年3月17日)

例(1)的“码”是指“商品上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的文字信息标识符”,“打码”指“在商品上标注信息标识符”。例(2)的“码”是指“验证码”(用户注册或登录手机软件、网站时,系统随机给出并要求用户准确识别的信息标识符,常见的有字符型图片验证码、图形验证码、手机短信验证码),这个“打码”指“为了获利,非法识别验证码”。例(3)的“码”又是另一种码——“二维码”(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这个“打码”指“生成二维码”。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码”经常特指“健康码、行程码等与抗疫有关的二维码”,“打码”特指“企业根据用户的健康状况、出行路线等信息动态生成健康码、行程码等”。

以上例句里三个“打码”的“码”,具体所指各不相同,但本质上还是一码事,都是“信息标识符”。然而,还有不少“打码”用例里的“码”,与“信息标识符”绝对不是一码事。请看下面的例句:

(4)流调“打码” 文明“加码”(标题,《泉州晚报》2021年2月1日)

(5)画面显示,民警的面部用红色五角星打码,嫌疑人的面部用黑色圆形打码,一时引起众多网友围观。(《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年7月4日)

(6)必要时,我在推送中都做了隐私处理,比如漫画打码、隐去姓名等。(《光明日报》2021年3月9日)

例(4)(5)(6)里“打码”的“码”,是网络用语“打马”里“马”的谐音字,这个“马”是“马赛克”的缩略。“马赛克”,是英语“mosaic”的音译,本义指“一种可镶砌成多种图案的常用于浴室、厨房等装修的小型瓷砖”。因为对图像、文字敏感部分做模糊处理后看上去很像镶砌好的马赛克,进行这种模糊处理就叫作“打马赛克”(网络上缩略为“打马”,又通过谐音写为“打码”)。所以,例(4)里的“流调‘打码’”指“对流行病学调查所得信息的个人隐私部分做模糊处理”;例(5)(6)里的“打码”指“用另一幅图像覆盖原图像的敏感部分”。这种花式模糊处理,效果如同打马赛克,因此也称之为“打码”。

近三四年来,还出现了“码住”的说法,其中的“码”是网络用语“马住”里“马”的谐音字。“马住”的“马”是“马克”的缩略形式。“马克”是英语动词“mark”的音译,指“标注记号”。“码住”的意思是“浏览客户端、微信订阅号等的信息时,在有趣或重要的内容上标注‘收藏’记号以便以后寻找”。比如:“码住历史 数说海南”(标题,《海南日报》2020年11月9日)。

责任编辑:杨娜

转发:孙燕

审核:郝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