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精和味精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调料,但一提到味精不少人会下意识地抵触。并且关于味精的谣言有很多,如吃了味精后会变傻、导致脱发或致癌……总而言之,味精好像成为众矢之的。那以上关于味精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妨来探一究竟。

味精不但不会致癌比鸡精更营养(鸡精比味精好味精会致癌)(1)

关于味精的常识有哪些?

1、味精制作方法

味精是由多种粮食作物经过微生物发酵提取和精制而成,其中包括玉米甘薯小麦以及大麦等,谷氨酸钠是其主要成分,同时也符合国家标准。味精鲜度较高,能刺激食欲,增加食物风味,常常应用于肉制品以及汤料中。味精进入体内后能被消化和吸收,参与新陈代谢,同时也能分解产生谷氨酸,是身体所需要的氨基酸。

2、味精是否能致癌

网上流传,味精加热到100℃时,其中的谷氨酸钠可转化为焦谷氨酸钠,可增加患癌风险,其实这是错误认知。上面已经说过,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经过长期高温烹饪后仅仅小部分谷氨酸钠转化成焦谷氨酸钠,对身体带来的危害忽略不计。一般菜快要出锅前才加入味精,不仅仅维持其完整性,而且也能提高鲜味,所以味精致癌的说法并不成立。

味精不但不会致癌比鸡精更营养(鸡精比味精好味精会致癌)(2)

3、鸡精是否比味精好

鸡精属于复合调味品,味精和盐是其主要成分,同时也含有少量香精色素淀粉以及肌肉提取物和膨化剂等,不过鸡精的主要原料还是味精。有人认为,鸡精的营养成分较多,因此比味精有营养价值,其实不然。味精属于单一的谷氨酸钠,然而鸡精属于复合调味品,两者没有太大的差距,也没有可比性。

4、烹调食物放鸡精和味精后,是否还需放盐

烹调食物时只有把味精和食盐放在一起,才能显示出味精的鲜度,因此没有食盐的菜肴中不能放味精。另外,为能降低患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每天吃盐量不能超过5克。若菜肴中已放了味精或鸡精应少放盐,以免导致钠摄入超标。尤其是高血压、伴有身体水肿以及肾病的患者,应该控制味精和食盐摄入。

味精不但不会致癌比鸡精更营养(鸡精比味精好味精会致癌)(3)

5、正确服用味精的方法

味精中谷氨酸钠放在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没有鲜味的物质;放在酸性溶液中不易被溶解,而且也会抑制酸味。做酸汤类或糖醋味菜类时不能用味精;汤或菜肴即将出锅时再加入少量味精,这样能让味精快速在汤匙中溶解,从而提鲜。

温馨提示

味精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正确吃就是安全的,几乎对身体没有任何伤害。虽然食物中加入味精后能更加鲜美,不过并不是每种菜都适合放味精。加醋或加糖的菜都不能加入味精,以免破坏食物美味;有的菜肴本身含有太多谷氨酸钠、鲜味极好。如高汤烹制的菜类、鱼或海鲜炖制的菜以及炒鸡蛋等,不需添加味精,不然会导致浪费,影响菜肴的天然鲜味。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