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有一句非常令人不解的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人都要学仁,天地、圣人怎么可以不仁呢?

其实,这是我们的误解!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我们要理解老子的「物理学世界观」

现代人读《老子五千言》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现代人在解读《道德经》的时候,无形中建立了一个假设:自己的「物理学世界观」与老子的「物理学世界观」是完全一样的。

实际上,这个假设是完全不成立的!

现代人的「物理学世界观」是一种「单一结构的世界」,这种「物理学世界观」是由牛顿经典力学所描绘的。

而老子的「物理学世界观」是一种「重叠结构的世界」。

什么是「重叠结构的世界」?

「完整的世界」由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世界重叠而成,其中一个是显性世界,这个显性世界可以通过感官感觉到。还有一个是隐性世界,这个隐性世界感官是感觉不到的。但是,「完整的世界」的主体部分却是隐性世界。

我们怎么来理解「重叠结构的世界」?

「重叠结构的世界」的构成,很像是极度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游戏。

「游戏玩家」的身体在现实世界中,但是,「游戏玩家」所感受到的所有感觉都来自于「游戏角色」以及游戏环境

在这种极度沉浸式的虚拟现实中。「游戏玩家」「游戏角色」当成了自己,把真正的自己忘了,把「游戏环境」当成了现实世界,把真正的现实世界也忘了。

如果我们理解了这种「重叠结构的世界」的构成,那么,我们继续借助虚拟现实游戏来看这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同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也并不是说圣人不仁,也是一种视角而已,百姓,也只是承载真正生命的虚拟人物而已,请看下图: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1)

解读中华传统文化有一个窍门,就是用「重叠结构世界」的原理去理解,中华源头文化都是建立在「重叠结构世界」上的文化。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3)

更多关乎「重叠结构世界」的内容,请阅读头条号心智玩家的文章请关注心智玩家:揭秘重叠结构世界、还原中华源头文化、体验心智系统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