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原题《师叔刘斌昆为我讲戏词》,作者马少童,载于2000年第19期《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照片素材转自网络。侵删。

戏曲大全斩韩信(刘斌昆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不合理唱词的分析)(1)

上照:刘斌昆饰李半仙、朱蕾饰李秀英演《瞎子算命》 王家熙珍藏

我的师叔刘斌昆七岁学戏,曾拜十师学艺,艺名小幼童,文武昆乱不挡。他年轻时请私塾教师教读四书五经,所以文化基础非常深厚,堪称问一答十。

我演《别窑》中薛平贵,念四句诗中头一句"头戴银盔一点红",他问我:"什么盔?银盔?"我试探答道,也有念金盔的,麒派念银盔。

师叔说:"金盔银盔都不对,应是缨盔。古代战将顶戴头盔非金银所制,大多是铜、铁的。《小宴》中王允赠送吕布的紫金冠,乃一种装饰品,非战时所用。所以说金银盔都不妥,缨盔为好。'缨'字上口,音与'银'近;要用脑后音念音才准,才好听。"

戏曲大全斩韩信(刘斌昆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不合理唱词的分析)(2)

刘斌昆演京剧《蝴蝶梦》

看了《古城会》回来,师叔问我:"你的《古城会》是奎童哥给你说的么?"我说:"是刘先生先叫我跟赵溪远先生学,他又给我加工的,并介绍了周先生的红生特点,《五关》一折叫我去找白玉昆先生学的。"

师叔让我把《古城会》的【二六】一段唱唱,我小心地唱到"曹孟德他待兄恩德义好,上马金下马银美酒大红袍"时,师叔抬手打住,问我从《困土山》《约三事》到《千里走单骑》,关羽在曹营住了多长时间?我答:"十二年。"

师叔说:"戏中未提关羽坐轿吧?曹操曾把吕布的赤兔马相赠,十二年每天上下马多少次?上马就给金,下马就给银,要多大的金库哇?我的理解是上马锦,马鞍子上铺的锦缎,表示华贵,非黄金之金;下马迎,上口字听成'银'音,曹操尊敬关羽,关羽每至府门下马曹必恭敬迎接,非白银之银。上马锦下马迎,比上马金下马银合乎情理。"

戏曲大全斩韩信(刘斌昆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不合理唱词的分析)(3)

刘斌昆演京剧电影《尤三姐》

此后我细读《三国演义》第廿五回中提到:"曹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名......"等,无上马金下马银之说。我深感老叔饱读史书,台词考究。

《训弟》一折,赵溪远和我师父所授,都是不上刘备,师叔说:"按《三国志》,此时刘备不在古城,不上刘备是对的。作为戏,最后团圆给观众留下一个好的结局也可以上,但不上刘备符合《三国志》原著。唐韵笙先生演这出就不上刘备,也很圆满,而且下面连演河北寻兄《收关平》很顺。"

戏曲大全斩韩信(刘斌昆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不合理唱词的分析)(4)

刘斌昆与周信芳演《清风亭》

师叔看了我演《追韩信》的录像带后对我说:

“1919年,你师父刘奎童从苏联回到上海时,现编三出打炮的戏,内中有《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我们六人小组创作的,由你师娘(黄桂英)执笔把主唱段词写下来。信芳哥捧师弟,主动为你师父助演韩信,我演夏侯缨。

按,第19期载有马少童先生一文,记述了刘斌昆先生所谈关于《追韩信》一剧首次上演的情况,是十分有价值的史料。刘先生现已不在人世,可能由于年深日久,他老人家年纪大了,对其中两个细节记忆有误。一是《追韩信》一剧首演日期是1922年5月4日,不是1919年。二是当时扮演夏侯婴的是周五宝。演出地点在上海丹桂第一台,刘奎童饰萧何,周信芳饰韩信。其余演员有刘四立、张韵亭、冯志奎、李少棠。刘斌昆当时还不在这个戏班里。以上两点均可见现有的《申报》影印本中当时剧场广告。但正如刘斌昆所说的,以后周信芳自饰萧何。周后来常演此剧,而夏侯婴则由刘斌昆扮演了。(陈琨:关于《追韩信》的首演情况,刊于《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2000年第26期)

戏曲大全斩韩信(刘斌昆对萧何月下追韩信等剧不合理唱词的分析)(5)

刘斌昆演《四进士》

“1924年我和信芳哥到烟台,为穷苦艺人买义地,演义务戏,他第一次演萧何。几十年来随演随改,从扮相到台词,调度改进很多。

“他曾和你师父同到当年追韩信的那条路上,骑着毛驴行至追上韩信的地方、如今的马道驿考查。

“主唱段改动不大,现在看唯有"追信东门"的十二句【散板】,第七到十句"此番韩信追得到,协力同心扶汉朝;此番韩信追得到,协力同心扶汉朝;此番韩信追不到,万里江山一旦抛"不妥。此时项羽未灭,刘邦未得天下,扶什么汉朝?改为"建汉朝"合理些;"万里江山一旦抛",刘邦被困褒中还未坐江山。刘邦不识人才而不重用韩信,不如改为"明珠当着鱼目抛"较理顺。

“这词周先生也非常同意,因剧本、录音普及面太大,晚年他也很少演这出戏,所以不容易一下改过来。你们年轻人可以大胆试,学周先生的演法,你师父好的地方也不要丢。演人物,不要演某一派代表人。"

此后我演《追韩信》就唱"此番韩信追得到,协力同心建汉朝;此番韩信追不到,明珠当着鱼目抛"了。不少同行及票友朋友听说了这四句词改动的来由,无不翘指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