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濉溪石板街

在濉溪老城有两条东西走向的街道,被当地人称之为前大街、后大街,而前大街就是今天要讲述的濉溪石板街了。濉溪石板街,又称老街,是指东至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巷南头,全长1公里左右的古街道。街道上有3座厦子门,把大街隔为4段,均骑街而建,分别坐落在南阁巷北端、建设巷北端、牌坊街,间距大致上相等,约为200米左右,街道两边还有8条巷道向南北延伸,老街街面用青石铺砌,饱经风霜,沿街建筑造型古朴,以明清风格为多。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1)

据淮北地方志显示:濉溪,又叫做“口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汴水入濉的入口。元朝时期,口子又成了溪水入濉的入口,名字也随着改为“濉溪口”。明朝时期,本地商人富户多聚居与此,为防匪乱,当地居民在居民区的四周挖壕设栏,濉溪城随之初具雏形。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2)

直至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当地的土豪周俊哲倡导重修,沿街住户筹资,随后用青色瓦子石重铺街面,历经数月才将这条一公里长的街道铺设完成。后来呢,因这次重修,口子集(濉溪老城原称)比原来更繁华了一些,当时这里还流传着一句颇有名气的歇后语叫:“口子不集-常市(事)”。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3)

随后的石板街历经磨难,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入侵濉溪,并将街道焚烧;随后的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中又被国民党飞机轰炸;十年文革,街道两侧的神庙、阁楼、牌坊又被破坏,文物古迹洗劫一空。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才对石板街进行了保护开发。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4)

初识石板街,印象最深的就是那街面上的方形青石石板,或许是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有些石板被活生生的被踩成了两半、甚至有些早已四分五裂。沿街两侧的店铺多是如今很少见的那种老式木排门。因为据笔者了解:石板街两侧的饭店大都是晚上才开始营业的,所以特意赶到18点以后才去游览,但或许是因为春节的缘故,笔者到石板街的时候,静悄悄的,一家开门的饭店也没有,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小商店在开门营业。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5)

索性沿着寂静的街道随意走走,虽然未曾看到石板街最繁华的模样,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寥寥可数的几家小商店可以看出石板街的商铺很善经营,大多数是那种“前店后坊”的模式,也就是后坊生产,前店销售。沿街两侧的店铺也挂着五颜六色的招牌,在昏暗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的古老。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6)

石板街两侧共有8条古老的巷道,从东到西分别是南阁巷、当典巷、鱼市巷(又称建设巷)、平安巷、九道弯(又称琵琶巷)、水巷、干巷(又称盐店巷)、关帝庙巷。其中,南阁巷和鱼市巷最宽,为3至4米,是曾经的的商业聚集区;平安巷已被改造成机动车道;水巷与干巷最窄,不足1米,仅容一人通过;当典巷宽约1.5米,两边高墙耸立,蜿蜒幽深;九道弯两边是密集的城市平民住宅,自然形成了9处弯道,行走期间如游迷宫,又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这些巷道纵深都在百米以上,没有一条是死胡同,向南向北均通向主干道,形成了开放式的街巷格局。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7)

望着那两侧的横街窄巷,恍惚之间,像是回到了过去,回到了故乡的那条老街。犹记的小时候,我在老街南头的小学上学,父亲在北头上班,每天放学以后,小小的我都要披着暖暖的斜阳,踏过满是苔痕的青石板,走过喧嚣的老街,才能抵达那温暖的怀抱……

乡愁古街古巷(寻找城市记忆岁月余味)(8)

@真主雄鹰

旅行策划师、自由撰稿人、酒店试睡员、图库签约摄影师、多平台自媒体、多平台旅行家

精通长途自驾、户外探险、穷游等各种常规、非常规旅行方式

擅长东南亚各国及中国华北、华中、西南、东南等区域旅行路线与策划

个人zhenzhuweilin

新浪微博@曾经感动她

商丘人的旅行故事

已入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北京时间、搜狐、网易、飞猪(原阿里旅行)等平台。

曾获荣誉:

百度旅游首席特邀旅行咨询师 兼(华中)地区旅行咨询师管理员 终极旅行达人

乐途网专栏作家

去哪儿聪明旅行家 酒店试睡员

驴妈妈旅行达人

途牛大玩家

同程验客

中国图库签约摄影师

感谢认真阅读的小伙伴,咨询、合作、闲聊请联系我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