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北宋终于结束了自己的统治,继之而起的南宋在风雨飘摇中接下了所剩的半壁江山。但是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并没有停下脚步,饮马黄河不再是他们的追求,转而将眼光投向了长江,不知道自己的马儿能否饮得惯南方江水。

在此危急时刻,南宋诸将挑起了保卫大宋江山的重担,其中最为我们熟知的且极具故事性的名将岳飞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三次投戎,收复建康,两度北伐的壮举家喻户晓,被十余道金牌召回的故事也让我们扼腕叹息。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1)

但我们可能不熟悉的是,与岳飞共同担起扶保大宋的也有其他几位将领,他们的故事也同样精彩,金兀术面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发出了“我太难了”、“真心打不过他们”的感慨。

一、一败金兀术——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辰,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他生于北宋哲宗时期的元祐四年(公元1090年),当时的大宋王朝北有契丹、女真,西有党项,南有吐蕃、大理,民族矛盾所发展而成的政权冲突不断,韩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从士兵逐渐崛起,成为之后独当一面的卓越将领。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频繁举兵入侵宋境,宋廷为了保障西北边陲,遏制其拓疆封土,多次集结部队或进攻或防守,双方展开了近百年的攻防战争。及至南宋,镇守西北边陲的将士已经饱经战事,经验丰富,与其他边镇地区部队的战斗力相比十分强悍,诸多将领也通过西北战事的磨练迅速成长起来。其中韩世忠的出现最令人侧目。

在西北地区尚武的环境下,韩世忠自幼已经习得一身好武艺,参军后较量武艺,独有韩世忠能用铁胎弓贯穿金石。在银川之战中韩世忠初露峥嵘,面对西夏的主力部队,韩世忠率所部死战,见敌军阵中有"一骑士甚武",询问后得知是西夏驸马,于是跃马斩其首。虽然此次战功被上级压下不报,但两宋相交之际最不缺乏的就是机会。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2)

此后韩世忠在对西夏作战中逐渐以军功得到提拔,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青年将领,受命转进东南平定方腊起义,并活捉方腊,虽被抢功但好在有同僚向朝廷申述,升任承接郎。

南宋建炎三年,金兀术南侵,高宗南逃,韩世忠被任命为浙西置制使,在各路宋军尽皆败退的情况下,韩世忠率军退保江阴(今江苏)、秀州(今浙江嘉兴)一带,并在镇江东面长江上的焦山寺设下埋伏,目的旨在截断金兵归路,三月金军北返至镇江,韩世忠伏兵尽出于黄天荡,他亲自披甲上阵,夫人梁氏也身穿戎装擂鼓助阵,奋力冲杀之下,活捉金兀术女婿,困金军于黄天荡,但由于韩世忠所率水军皆是大船无风而不能动,金军趁无风时发动火攻,逃出生天。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3)

黄天荡之战可以说是韩世忠极为出彩的一战,以八千孤军硬撼十万金军,虽未全歼但也围困其一月有余,是南宋政权建立以来的首次给予金军的严重打击。就整个大的战略层面来说,极大地振奋了这批南都君臣和军民士气,也证明了宋军确有大规模会战的实力,使得金军南下灭宋的计划破产,宋金之间转而进入了相持阶段。

二、二败金兀术——刘锜

如韩世忠一样,南宋初期活跃在抗金前线的多是出身于西北或北方的将领,他们多是从下级军官积累军功一步步成为威震一方的军事主官,享有威望,其中刘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4)

刘锜,字信叔,德顺军(今属甘肃)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将门世家,其父亲刘仲武是北宋泸川军节度使,在当时对抗西夏、吐蕃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刘锜自幼"慷慨深毅,有儒将风",长自军营的他常随父亲在如今的甘肃临洮、临夏一带抗击西夏入侵,这些经历都给尚处于少年时期的他打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可惜有志报国却遭逢北宋亡国,宋廷的政治重心向南转移,刘锜此时也告别了故土随家南迁。

高宗即位后,任命刘锜为陇右都护,差知岷州(今甘肃岷县),是南宋的西北边境,承担着西北地区的重要防务,在此任职期间,刘锜多次击败入掠的西夏军队,当时百姓常呼喊"刘都护来"则幼童噤声。

后来宋廷为了牵制金军南下,在西北地区开辟对金战线。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张俊在富平集结宋军与金兀术对峙,时任泾原路经略使的刘锜身先士卒,带领所部士兵冲入金军阵中,重创金军一度包围金兀术,但因张俊指挥不力导致富平之战以宋军全线溃败告终,刘锜也因为部下投降而受牵连被贬绵州(今四川绵阳)。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5)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刘锜被重新起用为宣抚司统制,继续在西北前线抵御金军。恰逢朝廷使者从蜀中返朝,高宗听闻刘锜战绩后先后下诏三次召刘锜入卫,授予其带御器械、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等职,后掌握宿卫亲军,随高宗亲征,又接管了被罢官的行营前护副军都统制王彦和侍卫亲军马军司公事解潜的军队,从此刘锜开始拥有了独立成军的资格。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在宋金形势对宋有利的情况下,宋高宗坚持议和。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根据双方议和所商定的内容,刘锜受任东京副留守,奉命率部前往顺昌(今安徽阜阳),但途中传来金军毁约南侵的消息,金军在金兀术的统帅下直扑顺昌,想要渡过淮水南下灭宋,刘锜闻讯后立即带领先头部队急行军至顺昌,此时作为顺昌屏障的东京、亳州等地已经失守,顺昌城加上刘锜带来的部队不足两万。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军,刘锜下令"破釜沉舟"并将家眷接入城中,表示全家与顺昌共存亡。

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刘锜主动出击屡次打败金军,引得金兀术亲自提兵十万包围顺昌。但刘锜沉着应对,用激将法诱使金兀术冒进,待其人困马乏之际突袭金军,之后又日夜劫营,使金军疲于应付,最终熬不过黯然撤军,所留辎重堆积如山。连金人自己都说顺昌之战是与宋人交战十五年未尝有如此败绩,甚至盛传宋军是有外国鬼兵相助,金人一度"震恐丧魄"。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6)

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二月,金军再次进犯,刘锜率主力驻扎柘皋,待其余宋军会师后,分兵三路同时渡河,率先攻入金军阵中,金兵一见刘锜到来,争相溃逃,从此金兀术不复南下。

三、三败金兀术——吴玠

还在刘锜负责西北边防事务之时,曾经与另一位南宋名将共事,他就是镇守蜀地的吴玠。

吴玠,字晋卿,不出意外也是出身西北,是顺德军陇干(甘肃静县人),北宋末年加入泾原军,在徽宗政和年间,因作战勇猛,多次抵御西夏进犯,成为低级军官。在随军平定方腊起义后,官至泾原第十将。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7)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累功进至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不久金军叩关,吴玠率军迎战,将金兵打得狼狈而逃,连金军主帅之一的撒离喝都被吓哭,获得了"啼哭郎君"的称号。

同年九月,宣抚处置使张俊调集宋军展开富平之战,在战前和战事之初,吴玠都建议凭借西北地利据险而待敌军疲敝,再一举歼灭,可惜此时的吴玠人微言轻,无人肯听他的良策,致使金军接连攻破五路宋军。

此时吴玠收集溃兵于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意图死守,部下有人建议应继续撤至汉中,吴玠表示"敌不破我,讵敢轻进?吾坚壁重兵,下瞰雍甸,敌惧吾乘虚袭其后,此保蜀良策也。"于是吴玠部列栅死守,将金军拖在和尚原,不仅使得金军不敢南下汉中,也保全了凤翔不受侵扰,当地百姓感念吴玠,连夜送粮给吴玠,吴玠按市价给钱,百姓更为感动,不惧金兵拦截和连坐之法,冒禁送粮,如此使得吴玠部坚持数年,而此时的他已经与朝廷失去了所有联系。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8)

此后金军不断冲击和尚原都被吴玠率部击溃。但金兵还不愿放弃,后因为和尚原孤悬于外,吴玠命令其弟吴璘率部修缮"杀金平",以作为仙人关屏障。

绍兴三年(1133年),金兵攻占金州,当地守将传书在仙人关的吴玠火速来援,吴玠急行军一天,跋涉三百里,并赠给金兵黄柑"聊用止渴",恰巧统帅这支金兵的正是"啼哭郎君"撒离喝,吓得他用手杖杵地抱怨吴玠进兵如此神速。宋金两支军队在饶凤岭展开厮杀,因有小校投敌,吴玠被迫率部后撤,后吴玠认为"关外,蜀之门户,不可轻弃",便返回仙人关把守,但金军不知吴玠返回,率部偷袭仙人关,被吴玠撞了个正着,摔落山崖上千人。

几经交手后,在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金兀术率军正式进攻仙人关。

四、四败金兀术,再败完颜亮——吴璘

仙人关大战一触即发,此时身为吴玠弟弟的吴璘在此战崭露头角。

仙人关大战开始前,吴玠就凭借万人抵挡凿山开道的金兵,让吴璘有机会从七方关轻装速进,打破金兵包围圈,与吴玠会和。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9)

仙人关大战开始后,金兵进攻势头凶猛,吴璘拔刀严令"死则死此,退者斩!"话音未落金兵分两路又杀上前来,吴璘率精锐士卒左右穿插"随机而发",此时宋军疲势稍显,吴璘率兵急屯第二道防线。金兵乘胜紧逼,面对身穿重甲,鱼贯而入的金兵,吴璘下令部队用弩箭轮番射击。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后,金兵登上关隘。

之后,吴玠命人率援兵赶到,吴璘趁势杀出,接连取胜。自信定能破关的金兵在仙人关下一再碰壁,深感吴玠、吴璘所部"终不可犯",只好退走。后吴玠病重卒于仙人关,吴璘受任继续防守西北边陲。仙人关之战后,宋廷与今和议,想要废除仙人关,吴璘据理力争,加之朝臣之中的也有人反对,认为是屯粮所在,不得轻易罢废,于是朝廷恩准吴璘派兵继续驻防。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南下,高宗命吴璘率陕西各路军马拒敌,面对有将官提出的退保仙人关的方案,吴璘坚决主张出战,面对金兵骑兵冲锋,吴璘选择以骁骑对冲将其击败,又迅速扩大战果攻下扶风,老冤家撒离喝亲自披挂上阵,但看到吴璘所部严整,发出一句"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的感叹后,引兵退回。

南宋初年与岳飞齐名的四大名将(人人皆可与岳飞比肩)(10)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当时的金主完颜亮出兵进犯西北,此时已经年过花甲的吴璘再次披挂,支撑病体重登仙人关,先后收复商州、河源州、大散关等地,又派儿子节制军马于瓦亭击败金兵,生擒金将耶律九斤。之后亲自督战仅用八天时间收复德顺,又接连收复会州、熙州、巩州等十三州、军,但这些战果都在之后的和谈中被迫放弃。

最终吴璘在死前上表恳请朝廷不要放弃四川后溘然长逝,时年六十六岁。

那曾经是屈辱的年代,也曾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