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

动动手指,获取新知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小多少年时,由小多少年时原创

​文 | 薇薇,排版| 小顾

有很多网友调侃,我们中国人有种地的传统,年轻人常常把国家称为“种花家”。然而,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很多家庭会用几代人的努力逃离做农民种地的命运。现在“生态农业”又火了起来,这不仅是由于国家提倡传统农业转型,更是有一批海外留学归来、清北毕业的高材生走进农村,重新做起了“农民”。他们为什么这样选择,他们在做什么?生态农业的职业发展前景如何?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聊聊。

2010年,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的学生,具有人大和北大双学位的邹子龙毕业后选择回乡种地。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2)

▲图源:Bilibili@绿手指有机农园

2021年,经过12年的奋斗,他的有机农园占地300亩。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3)

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自循环,不用任何农药和化肥,全年产出接近200多种不同的蔬菜和水果,西红柿、番石榴、桑葚、杨桃......还搞出了农产品厂、餐厅、幼儿园等设施为一体的社区生态农业的独特模式。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4)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5)

▲图源:Bilibili@绿手指有机农园

同一年,女孩小江结束了8年留学生活,和几个小伙伴成立了自然生长公社。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6)

▲视频号@他们都叫我小江

他们借助新媒体记录和传播日常种地生活,新鲜、有趣、乡土、温情。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7)

▲视频号@他们都叫我小江

视频中他们采访了一位位用心种地的农民大哥、伯伯、阿姨,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多年务农的心得。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8)

▲视频号@他们都叫我小江

这些被采访者都有那么点“轴”,一门心思想把地种好,比如,年过80仍然致力于银耳种植的屈爷爷,得不到家人理解却一心想着把山里橙子卖出去的大姐。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9)

小江希望透过更年轻的视角,叙述包括农民的淳朴、种地的艰难,引导大众重新审视农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队伍,投入农业的发展新趋势——生态农业的建设中来。

很多网友会感慨,北大毕业、留学归来的学霸们都去种地搞生态农业了,那生态农业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好搞的?

首先,说到生态农业,你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形象?

大棚?采摘?农业园?有机蔬菜?贵?

这些可能是大家对生态农业碎片化的认知。其实,生态农业强调的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指在农业实践中把一些生态学中的原理,比如生物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层次等结合到传统农业的实践环节中,比如,大家都听说过的“桑基鱼塘”的养殖形式,塘基种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从而形成一个生态闭环。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0)

▲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或许你像我一样,看国家发布的“十四五”报告时,只是对“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这件事听了个大概,并没有主动思考和挖掘“转型”的种种原因和未来趋势。

但其实,历史上任何一次“转型”都可能创造新的发展模式,都潜藏着巨大的机会。远的不说,货币的“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多少数字支付相关产业的发展?

比如,电子商务、餐饮外卖、共享出行。10年前年夜饭要去店里吃,一桌难求;现在在家等着,外卖小哥连锅都能给咱端来。

所以说,如果从未来就业的角度看,探寻“转型”的方方面面都很有必要,这有助于我们预测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而这个方向很可能是未来孩子们的就业新风口。

今天50%的职业将在未来消失,今天的教育,能适应未来职业的趋势吗?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1)

那么,现在的生态农业对孩子未来职业选择有哪些参考意义?我们整理了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帮你一次性了解它的就业趋势!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2)

生态农业适合作为

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吗?

我们先来看看就业人数和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第一,就业人数在未来近20年基本不会显著变少。

我总结了2001-2022年每年的出生人口数,从出生人数看参与就业人数。2001-2017年新生儿人数在1600-1700万左右波动,新生儿人数开始显著下降是从2019年开始的,而2019年出生的孩子将在2041年进入到择业期。

也就是说,包括今年的未来20年内,孩子们就业时面临的同辈人数不会有太大变化,普遍的竞争压力还是存在的。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3)

第二,未来职业向数字化和绿色生态化转变,且就业岗位数量将有所增加。

2022年7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公示稿),其中包括了1636个细分职业,比上一版本(2015年版)增加了农业数字技术员、智能硬件装调员、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

这些新职业主要分布在数字化服务和绿色生态相关领域,其中就包括农业数字化和环境保护领域。总体来说,未来职业会向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变。

就岗位数量而言,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The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0)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的引进和人机之间劳动分工的变化将导致已有的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同时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且未来20年,人工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进步,还会使得新岗位就业净增长约12%。

同时,人社部公布的系列专题《新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预计未来5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将超过4500万。

也就是说,现在我们看到新职业的契机,很有可能就是未来需求量巨大的风口。而生态农业正好是作为国家提倡、目前人才稀缺的领域。

如果孩子对这方面感兴趣,不妨进一步了解下未来的发展前景。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4)

具体到农业相关就业方面,

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呢?

第一,如果基于农业整体就业人数来说,从业人员将以质量取代数量。

根据中国工程院刘旭等人《面向2050 年中国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根据未来宏观经济增长、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了预测,认为未来30年中国农业GDP占比会从持续下降到5%以下,而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也将持续下降,从当前的25%下降到4%。

从业人员规模下降,说白了就是通过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来提升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比如,以前施肥浇水全靠眼看手摸,现在依靠农业物联网系统,农民用手机就能监测当地气象、土壤温度、含水量、肥力等数据,能做到适时、适量浇水、施肥。

以前养猪场猪粪完全靠人工清理,耗时人又累,如果有清理粪便的机器人,就能做得又快又好。

第二,农业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且岗位薪资并不低。

尽管数量需求少了,但未来农业农村需要更多懂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专业人员。

而且,要发展智慧生态农业,也需要专精农业相关产业的技术服务人员,比如,农业信息获取技术、农业生产和智慧管理、农产品智慧流通、农业“双碳”监测与评估、农情会商与决策指挥(如农业经理人)、农业智能知识服务等技术的人员(如农业数字技术员)

根据《新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分析,现阶段农业经理人人才缺口将近150万年,平均收入8万元以上,同时享有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待遇,随着智慧农业发展,未来职业收入前景可观。

智慧农业相关岗位月薪相对较高,比如,云计算领域细分岗位月均薪酬分布中,人才月均薪酬在10000元以上的占比高达93%,30000元以上占比34%。而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月薪可以达到2.2万,且职位量需求巨大。

再说农用数字化技术服务人员,比如,人机装调检修工,薪资普遍高于当地平均薪资,75%无人机装调检修工薪资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3倍。

总的来说,这些岗位薪资水平并不算低,如果孩子对相关岗位感兴趣,其实可以让孩子去接触和从事。

综合来看,未来20年孩子们仍然要面临竞争压力,现在已有的岗位将大规模消失;同时数字技术带来的新职业人才缺口比较大,孩子们在新领域内选择职业的自由度比较大,竞争压力相应会小一些。

尽管整体农业从业人员将减少,但农业数字技术人才缺口较大,且普遍收入不低,如果孩子对相关岗位感兴趣,其实不妨让孩子去提前接触和了解。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5)

从走出农村到回归农村

理想美好但仍旧存在困难

当然,要达到智慧生态农业的发展水平,农民普遍收入都有较大提升,农民和其他想从事农业的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邹子龙和小江在视频里都提到过一句话,“农村大多数农人的生活(与我)是不一样的”。

在今天,农民收入低是客观事实,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全年平均工资收入为97379元,而从事农、林、牧、渔等就业人员全年平均工资收入为48540元。

最现实的阻力和困难,往往会让热爱它的人望而却步。

平时有很多网友调侃,我们中国人有种地的传统,年轻人常常把国家称为“种花家”。但我的经历告诉我,很多家庭会用几代人的努力逃离做农民种地的命运。

还记得十几年前我离乡上大学的时候,奶奶特意带我去老家的地里转一转。

7月份河北农村的土地里麦子早被收割,大片地里的西瓜秧和小西瓜就在我眼前蔓延开去,田间地头有各种杂草,奶奶一一带我看过,告诉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

说实话,匆匆一瞥我根本记不住各种植物的形象与名称,但现在想到就会觉得遗憾,如果奶奶走了,我们家就再没一个人会种地了。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6)

但是一个好的现象是,现在又有很多年轻人加入了“新农人”的行列,比如邹子龙和小江。

邹子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生态农业的模式,更多人吃上更健康的食材。而小江的目标则是通过自己链接农产品销售,帮助更多农民提升收入。

他们都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发挥着自己的一点点微光。真希望未来有更多喜欢农业的孩子,像他们一样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短视频平台,有很多毕业回乡种地的年轻人通过视频来让更多人了解自己。B站UP主“一只不平凡的猪哼哼”就是其中一员,她的签名非常朴实,但又让人心安,分享给大家共勉:

只有往内心深处感到踏实的地方走,才不会出错。

思考:为什么国家提倡传统农业到生态农业的转型?

简单来说,涉及到安全、收益和环保三方面的考量。

一个很直观的数字是,2017年中国化肥施用量的“绝对值”是其他国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平均到单位耕种面积里,中国化肥使用量大约是美国的2倍,是加拿大的8倍(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17》)。

1)安全: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农业化学品,最直接的危害是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环境安全问题。想一想,这样种植出来的水果、蔬菜里有大量的化学残留,没有长时间浸泡、反复冲洗都不敢给咱孩子放心食用。

2)收益:大量使用化肥、除草剂也会导致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农作物产量一茬不如一茬,为了维持产量,农药化肥越用越多,如此不断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呢,耕种成本也在不断上涨,农民口袋里的钱越来越少,谁还想种地呢?

3)能源和气候:传统农业本质上也是“石油农业”,因为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农业化学品,比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都,都是石油原料经过工业生产的产品;而且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农用机械,农机具对柴油、机油的使用量也相当可观。数据显示,2017年农业用油量就已经超过5000万吨。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这些会直接间接地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

传统农业本质上也是“石油农业”,因为农作物种植所需的农业化学品,比如,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都,都是石油原料经过工业生产的产品;而且农业生产也离不开农用机械,农机具对柴油、机油的使用量也相当可观。数据显示,2017年农业用油量就已经超过5000万吨。

这些能源会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直接间接地导致温室气体的排放。2014年,农业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在所有生产活动中排第3,共计8.30亿吨。

说到这,你肯定能明白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型,是抵御传统农业带来的安全问题、收益问题、能源和气候问题而势必要做的事情。

互动留言:您了解过生态农业吗?对于文中两位学霸的职业选择有什么看法吗?欢迎留言交流~

推荐阅读

今天50%的职业将在未来消失,今天的教育,能适应未来职业的趋势吗?

80后女博士归国种地年收入800万(留学海归毕业后卖菜为生)(17)

作者介绍:薇薇,文字工作已十载,研究心理七八年,终生习践行者。

参考文献

[1]刘旭,李文华,赵春江,闵庆文,杨信廷,刘某承.面向2050年中国现代智慧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01):38-45.

[2]赵哲,陈建成,刘雨,程经纬,刘伟.生态农业替代石油农业——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6(04):53-60.DOI:10.16197/j.cnki.lnupse.2018.04.006.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1》

[4]国家统计局《中国农产品成本和收益年度汇编,2021》

[5]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年鉴(2017)》

[6]生态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

[7]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公示稿)

[8]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新职业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

[9]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站《2022年玉米成本和收益分析》

[10]世界经济论坛《2020未来就业报告》

[11]临沂市场监督局《关于18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1期)》

[12]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13]观研天下《2019年中国柴油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研究》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

欢迎点赞 分享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