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名士?
有真性情的人,是为名士。
何为真性情?
没有机心,不再矫揉造作了,是为真性情。
“禅椅”最初来源于禅宗的修行所需,僧人房中打坐,堂间说法,常结痂跌坐,巍峨庄严。
▌禅椅|追根溯源
中国最早出现椅子形象的地方,大致是在莫高窟的壁画之上。
在敦煌第258窟的北魏壁画上,来自异域的修行者,盘坐在一把坐高甚矮且有靠背和搭脑的椅子上,这是我们在历史长河之中,能够直视到的最早的禅椅形象。
△ 敦煌 第258窟北魏壁画上的禅椅
到了宋代,佛教兴盛,从盛行的佛画之中,我们可以轻易找到更多关于禅椅的踪迹。
如赫赫有名的《张胜温画卷》,画卷中的“禅宗七祖”里就有七把禅椅,七大宗师神情体态各异,但都前置足承、盘腿趺足坐于形制宽大、气度超凡的四出头扶手椅之上。
△《张胜温画卷》中的禅椅
禅椅,本是寺院产物,作为寺庙、佛堂里为禅师打坐的特定坐具。
随着禅宗文化逐渐渗透到社会各阶层,禅椅亦逐渐被文人士大夫们所借鉴,并经改造和完善,盛行于世俗生活之中。
△ 《宋人十八学士图》
历经了宋代崇简思潮的影响,禅椅的形制由原本的复杂,逐渐变得简练通透,到了明代,其造型日渐趋于简练利落,比例和谐适度,构造精巧绝伦,予人以朴素大方之感。
时至今日,禅椅因其高洁素雅气质,深受现代人的钟爱,常被放置在佛堂、书斋等清幽之处,供静坐参禅、修生养性所用。
▌禅椅的发展历史
唐代,绳床更是突破寺院的界限,并逐渐应用于民间乃至宫廷。《太平广记》卷299韦安道条记载:“左右施细绳床一,请舅姑对坐,遂自门外,设二锦步障,夫人衣礼服,垂佩而入,修妇礼毕。”
宋代禅椅展示了禅椅的早期形制,宽阔的坐面,用材木料、竹材、原生树枝干等均有。
禅椅,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自然成为文人燕居的主要坐具。
文人笔下的禅椅各有千秋,明代文震亨这样写禅椅:“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枒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滑如玉,不露斧斤者为佳,近见有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颇为添足。”
△明 《十八学士图》
禅椅,传承着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文化的丰厚积淀,无论是设计观念,还是设计形式,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源泉。
历经宋代崇简思潮的影响,禅椅也由复杂逐渐变得简练,通透。
时至今日,禅椅依然深受很多钟爱中式生活的人士青睐,因为禅椅的简洁、素雅与空灵,以及其浑身散发出的禅意,在客厅或书房中放置一把禅椅,能够彰显主人的精神修养,亦可以寄托对传统文化喜爱。
▌禅椅,西方追逐的“明星”
禅椅是一种十分特别的家具,它的名字就含两种功用,一是参禅,一是就坐。
在中国古典家具中,把禅修和座椅连接在一起的,只此一件,别无其他。
禅椅,被称作是拥有禅韵的一把椅子,空灵,极简,是中西方艺术界热捧的家具明星。
它似乎“随心所欲”不合常规,但又有“不逾矩”的匠心独运;椅盘宽大,使扶手加长,盘上空间益加开阔,审美旨向益趋极致,一切又无悖谬之处,盘上盘下,左右进深,既合乎常规的使用尺度,又合乎人们的视觉审美尺度。
莫高窟的壁画大致是中国最早出现椅子形象的地方。
到了宋代,佛教兴盛,各种佛画盛行,我们能够轻易地从中寻找出更多禅椅的形象。
《张胜温画卷》中的“禅宗七祖”里就有七把禅椅,材质分别为竹制,树枝制,木质,虽各有特色,但基本形制都为四出头,高后背。
各类罗汉图里,也能见到各种不同形制的禅椅。但以上这些尊者和修行者所坐的形制上更偏于四出头官帽椅形制的禅椅。
明清文人撰写器物的著作中多有涉及禅椅。
文震亨《长物志》、屠隆《考槃馀事》以及高濂《遵生八笺》中,皆有“禅椅”条。
文震亨写道:“以天台藤为之,或得古树根,如虬龙诘曲臃肿,槎牙四出,可挂瓢笠及数珠、瓶钵等器,更须莹华如玉,不露斧巾者为佳。近见有以五色芝黏其上者,颇为添足。”
《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中介绍:“禅椅较之长椅,高大过半,惟水摩者为佳。斑竹亦可。其制惟背上枕首横木阔厚,始有受用。”禅椅要高大,此外,靠背搭脑的横木要阔大宽厚才行。
禅椅椅面宽大,造型简洁,其本意,应该就是用来参禅打坐的椅子,身体坐在禅椅上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心正坐在什么样的椅子上,这样应该是更好、更有意思的。
△仇英《竹院品古图》
一张禅椅,一片禅心,也不知是哪位先人发明了禅椅,使得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或有意或无意地,借助家具之便,便可时时有禅的提醒,实在也可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
我们或许可以想象,一位或许在当年再寻常不过的匠人,对着宋画,遥想着宋代坐具自然而然的简洁。
编辑丨苏素红木明式家具
资料来源丨互联网,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