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依盟一年之计在于春,鞭春牛是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好汉有毛不鞭春牛?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好汉有毛不鞭春牛(鞭春牛迎新春)

好汉有毛不鞭春牛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一年之计在于春,鞭春牛是传统年俗。立春日或春节开年,造土牛以劝农耕,州县及农民鞭打土牛,象征春耕开始,以示丰兆,策励农耕。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国,牛是传统春耕的主力。因此新春伊始,牛就率先出场,开启了民间广为流传的民俗“鞭春牛”。“鞭春牛”的习俗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唐、宋两代,一直流传至今。《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

“送寒气,促春耕”是“鞭春牛”的核心意义。鞭牛时锣鼓喧天,春牛披红挂彩,现场热闹非凡。古时,一般由地方长官用“春鞭”抽第一鞭,然后依排位依次鞭打。有的地方要将土做的春牛打烂,围观者争抢碎土扔到自家田中,寓意风调雨顺,来年丰收。

鞭春牛,除了本身活动,还有另一类表达,即具有浓厚的传统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的《春牛图》。

《春牛图》是刻版印刷后专供人们张贴的,这种版画的构图,通常总是一个牧童和一头牛,牧童头有双髻,手执柳鞭,象征着句芒,亦称芒童。人们将带着“新春如意”“新春大吉”吉利话的《春牛图》买回家去,当作年画张贴,蕴含着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人寿年丰的祈求。

在中华文化里,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蕴含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的一年,要继续发扬“三牛”精神,辛勤耕耘、勇往直前。

作者:张依盟

来源: 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