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南北朝之天下归一——落井下石(1)

北魏闹家务闹的家破人亡,这么会儿萧衍干嘛呢?

答:美的直冒鼻涕泡!

咱前面聊过,河阴之变后北魏南部大批官员倒戈带枪带地盘儿降了萧衍;这里边儿就有萧衍梦寐以求的义阳。

义阳回到萧衍手里,一方面南梁长江中游再无忧矣;另一方面,义阳到洛阳,直线距离300多公里;今天不堵车,一天也就到了。而且除了义阳,北魏北青州、南荆州也划归了萧衍;这让老萧头儿爽的合不拢腿。

这还只是一方面,河阴之变后,许多北魏宗室害怕尔朱荣对他们进行政治清算,纷纷卷起铺盖,仓皇南逃,到江东避难,比如汝南王元悦、临淮王元彧,北海王元颢;这些人虽然跑过来的时候是老哥儿一个,光棍儿一条,但他们的身份对萧衍来说,是非常有利用价值的。

还记得当年北魏拿刘昶和萧宝夤这些汉人给南朝添恶心的事儿吗?现在萧衍准备来他个‘考培不走样’,我也扶植个‘魏王’,去给去砸鲜卑人的场子。

这几位北魏近支亲王,挑谁合适呢?

临淮王元彧,人品刚正,别看已经是人在矮檐下了,但对萧衍不卑不亢,不肯自降国格;这样的人萧衍感觉把握不住,pass!

不过要说一句的是,对于这次外交行动,萧衍其实是没抱太大希望的;别看点了陈庆之的将,但是只给了庆之兄区区7千人马。

看着眼前这点儿人,元颢直犯嘀咕,我勒个去,从建康到洛阳,关山万里,您就给这点儿人,这要是深入北魏腹地,这点儿人还不够给尔朱荣塞牙缝儿呢。

可是看看萧衍,没有追加投资的意思;元颢只好把一肚子的抱怨生生的憋回肚子里;7千就7千吧,总比没有强。

陈庆之倒不在乎他手下是7千还是7万;部队规模对他来说就是个数字;您想,这位爷带200人就敢去找15万鲜卑骑兵玩儿命,天底下还有他怕的吗?

既然皇帝发了话,陈庆之二话不说,点齐人马,把元颢一架,出了建康城,过江向北进发。

部队出发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在陈庆之的指挥下,这支梁军会书写出怎样的传奇;更多的人认为,这7千白衣白甲的江东子弟,就是打狗的肉包子;毕竟兵力太悬殊了。

不过,牛人就是牛人;陈庆之,一个之前几乎默默无闻的名字,带着一群更加无名的子弟兵,即将像璀璨的流星一样,划过历史的天空;去创造‘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战场神话!

天下第一兵的真实故事(一群无名的江东子弟兵)(1)

元颢和陈庆之北上的消息传到洛阳,北魏朝廷一片哗然;这里边儿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梁军北上的时候,邢杲大军包围了齐州的州城历下(山东济南),正在轮番攻城;第二个原因则稍显搞笑,据探马报来的消息称,此次梁军高举的是“大魏”的旗帜。

什么情况这是?

再一打听,哦,明白了,敢情有人要来抢食啊!

北魏朝廷开始热议了,两处敌人,先打哪一个?

议来议去,大家统一了共识,一致认为邢杲势大,还是先解决了这个的好;至于元颢和陈庆之,就几千人,不着急,先放放。

既然决定了,元子攸也就按着这个思路开始布局;公元529年2月,元子攸下诏,以济阴王元晖业为行台尚书,率都督丘大千等人镇守睢阳(河南商丘),以防元颢;大将军、上党王元天穆总理讨伐邢杲事宜,以卫将军费穆为使持节、车骑将军、假仪同三司、前锋大都督,率军先期出发。

那位说了,尔朱荣呢,这家伙跑哪儿去了?

这会儿尔朱荣没在洛阳;消灭了葛荣之后,尔朱荣发了,手底下一下子多了几十万人可供剥削,这感觉爽翻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几十万张要吃饭的嘴,一个不当心就可能引发新的骚乱;因此这段时间尔朱荣呆在晋阳,集中精力消化刚刚到手的这批战利品;不过,他人虽然没在前线,但对此次出兵还是非常重视的;将手下的20万大军交给侄子尔朱兆和尔朱天光,命其辅助元天穆,东征邢杲。

天下第一兵的真实故事(一群无名的江东子弟兵)(2)

公元529年4月,元天穆率领魏军主力进抵青州,即将发起对邢杲的总攻;而就在此时时,传来了元颢、陈庆之率领的梁军已经跃进至酂城(河南永城市西)的消息。

这一下元天穆纠结了;他一方面惊讶这位‘伪军’进军速度噶快,另一方面他也有点儿小担忧,北魏主力基本上被他带走了,万一跟邢杲打成胶着,以梁军这个速度,那可真用不了多久就能干到洛阳去。

元天穆赶紧把军中众将召集起来开会——

咱是按原计划继续东进,还是改变行军方向,先南下打掉元颢、稳住后路,然后再收拾邢杲。

众将的意思是,邢杲人多,还是先削他吧;这里边儿只有行台尚书薛琡提出了反对意见,邢杲部众虽然比较多,但都是些鼠窃狗偷之辈,虽然强盛,但仍然是一群强盗,并无大志。而元颢却是宗室近亲,他打着正义之师的旗号,自从河阴之事以来,人心惊恐,内心怨怒,一旦有个机会,容易发生骚动。应当先将元颢击败,而后回师再去解决邢杲。

不过薛琡属于绝对少数派,元天穆一看大家都倾向于先打邢杲,那就这么着吧;于是,元天穆提兵向东北方向杀来。

接下来这一仗就没什么写头儿了,进至历下,元天穆一战就把邢杲的叛军全歼了,连邢杲本人也被鲜卑骑兵活捉,后被送往洛阳斩首。有关这一仗的经过,《元天穆墓志》里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有征无战,伏尸同于长平,积器高于熊耳。”

打赢了继滏口大捷后的又一场大战,元天穆所部转入休整不提;话分两头,咱们再来瞧瞧北上的陈庆之。

天下第一兵的真实故事(一群无名的江东子弟兵)(3)

7千人马跑到人家的老窝里去砸场子,要说陈庆之一点儿压力也没有那肯定是假的;但是这会儿陈庆之顾不得想别的,就在元天穆率军大战邢杲的时候,陈庆之也迎头撞上了‘老朋友’丘大千,地点,在现在的河南商丘。

说这二位是老朋友,是因为当年丘大千在徐州的时候曾被陈庆之摁在地上摩擦过一次;那次丘大千被打的那叫一个惨。

别看时过境迁,这笔账丘大千可没忘;现在看陈庆之不远万里送上门了,丘大千不是大千了,大喜!

丘大千当然有理由大喜,算算兵力,陈庆之远不如丘大千;只要后者不犯错儿,梁军其实是很难占到便宜的。

但是,可能是被整体优势冲昏了头;这会儿丘大千偏偏犯了错儿,而且还是一个非常致命的错误!跟着丘大千驻防商丘的北魏军有7万人,是梁军的10倍;如果攥成一个拳头,凭城固守,坐等陈庆之来啃,老实说陈庆之是没戏的。可是丘大千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在商丘周边建了9个小城,每个小城驻军7千;美其名曰梯次防御,互为犄角,消耗梁军。待陈庆之一口一口的啃过来,势必兵力损耗过大, 然后自己再出动主力与之决战。

天下第一兵的真实故事(一群无名的江东子弟兵)(4)

表面上看,丘大千的想法儿没毛病;但是,这个打法儿有两个前提条件,头一个,你的对手水平一般,战斗力很渣;第二个,自己的部队战斗力不能太渣,敌人来攻,至少得能扛一扛。

可实际上,陈庆之是渣渣吗?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陈庆之就相当于乒乓球界的刘国梁,丘大千只是个业余选手;刘国梁手里就算拿张公交卡都能打的后者满地找牙。

再说丘大千手下的部队,别看人数有7万;实际上,这支部队并非北魏军主力;咱前面说过,主力都跟着元天穆在青州打邢杲呢。翻翻史料,此时丘大千的手下极有可能是拣鸡毛凑掸子临时招募的军队,或者是一些地方武装、以及葛荣军被打散之后又被北魏朝廷抓来的部分降众。这种素质的军队,凑在一起相互壮个胆儿,还有可能拼一拼;分散开来,那就是一堆沙子。

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丘大千不败谁败?

再说陈庆之,看对手这么布阵,陈童鞋当然求之不得;他立即传令,全军集合,向北魏军各个孤立的小城发起攻击。

梁军士兵跟嚼了那个啥牌子的口香糖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战斗过程,很简单,仅仅一个白天,梁军便攻下了3座小城;二万多北魏军被俘。

天下第一兵的真实故事(一群无名的江东子弟兵)(5)

剩下的北魏军都看傻了,对面儿这些是人吗?督战的丘大千也不例外,心理防线全面崩溃。

当然,崩溃之后,丘大千没有坐以待毙,他还是有所动作的;眼看外围阵地一个接一个被梁军攻克;丘大千一咬牙、一跺脚,他把部队集合起来,出城找陈庆之,投降去了!

呵呵,您没看错;用《梁书 陈庆之传》的原话说,“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

就此,梁军取得了北伐以来的第一场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