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什么所以什么,如此因果关系,是西方逻辑。在中国,变异为“成功学”。

中国人向来靠第六感生活,以伦理为标准,然而,众所周知,《论语》是没有逻辑的,只是断语。

但是随着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出现,西方逻辑学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的人质疑,当然,这群里应该不含有“罗辑思维”小胖的粉丝们,因为他们是标榜“知识就是财富(金钱)”的精英。

新世纪以来,西方人更加认识到东方发散思维的无穷魅力,更容易理解自然变化与社会运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之矛盾关系。

潘金莲与武松是怎么在一起的(武松正传20)(1)

“二律相反”理论发明者

就一具体问题而言,谁的出现影响了武松一生?

肯定有人说是潘金莲,因为施耐庵大爷似乎有红颜祸水论,如果不是潘金莲对武松一见钟情,就不会有一两个月里“欢天喜地,炖羹炖饭”,如果不是潘金莲遭遇武松断然拒绝就不会有西门庆的趁虚而入,导致杀夫而被杀,武松也因此再次“离家”。

然而,这样的单线思维,其实漏洞百出,譬如武松本来去清河,却跑到了阳谷;譬如潘金莲一竿子落下,正打着西门庆的头......中间一个断档,结果就不成立,所以,是一种逻辑悖论。

其实,武松当初是很敬爱嫂嫂的,第二次进门就给嫂嫂买了一匹绸缎,大概十两银子(一万元人民币);武松杀嫂,有恨,更恨的是王婆与西门庆这些始作俑者,所以,他把西门庆扔到大街上示众,流放前也一定要看王婆享受千刀万剐之毒刑过程。

可见,施耐庵大爷并无红颜祸水论,更把批判矛头指向堕落的“饱暖思淫欲”这群人。

那么,是孙二娘吗?

二人一见,唇枪舌剑,最后打成一团,所谓不打不成交,居然成了大嫂。

然而,孙二娘对武松只是关爱,离开时打探他消息,二次离开时还送了他一身头陀衣服,终身享用,缝制的“护身符”紧贴胸口,可谓关怀备至之“嫂娘”。

如果二娘未嫁,和武松必然是绝配,人生偶然,菜园子张青已经捷足先登;张青入赘孙家,也是杀了光明寺行僧,走投无路,邂逅孙二娘父女,这难道不是偶然?

潘金莲与武松是怎么在一起的(武松正传20)(2)

老版水浒剧照:武松与玉兰

又会有人说,那肯定是玉兰菇凉了?他们俩也是绝配。

那俺正好借助“师娘”在抖音上对沈巍粉丝们空中喊话回复:您是电视剧看多了吧!

的确,正如垃圾分类行者沈巍所言,如今年轻人有很多不读书了。

这些人看新旧两版水浒剧,都是编剧美化了玉兰,还添油加醋地表现了英雄柔情的一面。

然而,这是篡改了援助,美化了玉兰是张都监帮凶的事实。

看看施大爷何曾在书中描写眉目传情?却写了玉兰引诱武松到了后花园,才被偷袭捉住。

武松杀玉兰,一刀下去,何曾不舍?玉兰只警觉地叫了俩字“苦也”,何曾像电视剧里柔情万分地叫了一声“哥哥”,武松居然回应“谁是你哥哥!?”

其实,施大爷早有交代,玉兰菇凉是张都监“心爱的养娘”,即儿子的奶妈,五个字定性,玉兰有大官人爱护,又怎么可能站到流浪汉武松这一边。

既然书中武松与玉兰并无私情,又何谈影响一生?

那你说了,小说后面就很少看到武松与女人的对手戏了啊。

这样说,可见还是未能细读水浒,有一章节可谓“最是无情才动人”,那就是“蜈蚣岭那一夜”。

话说武松与孙二娘张青分手后,月夜在路上,上得一道岭来,忽然发现一个道人搂住一个妇人“看月戏笑”,于是“心中大怒”,闯“入宅”杀了道童与飞天蜈蚣王道长。

两条人命之后,细细盘问妇人,才只她本是黄花闺女,父母哥嫂被王道长灭门,自己也被“强骗”了过来。

也许,那个月夜,让武松想起几日前那个月夜他也曾“灭门张家”,虽然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涂炭生灵,并非出自武松本意,只是被骗受辱,疯狂失措,才酿成大错。

武松当然不是李逵,捉奸刘太公女儿与奸夫王小二,二话不说,剁成肉酱,那该有多大的嫉妒恨啊,其实,那是李逵恶魔本性使然。

武松放下屠刀,接受“张太公女儿”邀请入庵,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张太公女儿”像潘金莲一样聪明,收拾了王道长抢劫来的一二百两金银送给武松。

武松哪里肯收不义之财,挥手道:“我要烧庵,你快去,快去。”

“生命诚可贵”,“蝼蚁尚且偷生”,武松也许想起了自己接受孟州牢营杀威棒,也不得求饶说“好歹留我条性命”。

后面小说里写的扈三娘也不是如此吗?满门被杀,还得被宋江嫁给好色之徒王英,一代美女将军,又与“张太公女儿”何异?大师俗人,都要“活着”!

武松放人之后,再也没有滥杀无辜,难道不是她影响了武松一生。

而她,只是苛求一条蝼蚁命,哪里敢教诲武松?

一次偶然的邂逅,就能影响人生旅程,信然?

当然,主要还是武松本性善良,良心发现。

不过,还是有外力教诲助推,教诲者,即菜园子张青,临别赠言:

“二哥于路小心在意,凡事不可托大。酒要少吃,休要与人争闹,也做些出家人行径。诸事不可躁性,省得被人看破了。如到了二龙山,便可写封回信寄来。我夫妻两个在这里,也不是长久之计;敢怕随后收拾家私,也来山上入伙。二哥保重保重,千万拜上鲁、杨二头领。”

张青不仅教诲武松“戒杀”,还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他才奠定了武松“戒杀”的基础,不过,没有滥杀无辜,是从“张太公女儿”开始。

潘金莲与武松是怎么在一起的(武松正传20)(3)

锵锵三人行:张青、武松、孙二娘

李逵被公孙胜师父教诲之后,本性不改,结果是与经常制造“灭门案”的宋江一样饮鸩而死;武松有多条无辜人命,也被作者以“断臂”教诲,但能顿悟,所以得以“八十寿终”,还被皇帝追封“清忠祖师”。

因此,读水浒看打打杀杀,是外行人看热闹,施大爷有一颗佛心,水浒本是“戒杀”之作。

在宋末原初《宋江三十六人赞》一文里,武松被定性为“酒色财气,更要杀人”,施大爷如实描写了武松前期有过“滥杀",继而改变武松为”戒杀“,才成为我们的平民英雄偶像。

而张青则取材于抗金英雄梁青,所以才有资格教诲武松,且看链接:

孙二娘(五):十字坡酒店非黑店,张青原型是太行山抗金英雄梁青

因此,只看小说表面故事,无法理解菜园子张青武功平平,居然能指导”天上降魔主,人间太岁神“的武松。

所以,我们要打通文史哲,重读水浒传。

PS:深圳作家陈斯园,20年浸淫四大名著(红楼水浒山海经庄子),在今日头条开始做“红水山庄”自媒体,欢迎踢馆,多谢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