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出合格的战斗员,不仅要身体力行带着大伙儿一块干,还要敢于放手,不能一味‘背’着战士往前走!”近日,一位连队主官的这番带兵感言,让人耳目一新。当下正值新兵入营,参加新训的干部骨干不妨听听这位主官的建议,在促进他们从社会青年向合格军人的转变中,既“伸手”又“放手”,把新战士都锻造成嗷嗷叫的“小老虎”。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干部关爱士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情同手足、患难与共的革命感情让军队内部关系变得更加纯洁巩固。然而回顾以往的新训过程会发现,一些单位的干部骨干把“爱护”变成了“呵护”,在新战士遇到一些小困难、小坎坷时,当“保姆”和“拐杖”,甚至“推着”“背着”新战士爬坡过坎。

新战士初入军营后这也不懂、那也不会,身心难免“水土不服”。作为“过来人”,干部骨干通过心贴心关爱、手把手帮带,助力他们成长成才本无可厚非。但“爱”要有尺度、“帮”得有限度,如果把握不好火候,掌握不好分寸,很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有的害怕新战士“心里苦”,批评时“和风细雨”;有的担心新战士“身子弱”,训练时“偷工减料”;还有的顾忌新战士“肩膀嫩”,把该是新战士挑的担子主动换到了自己肩膀上。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队的特性决定了新战士无论来自哪里,最终都必须成长为合格的战斗员。因此,各级干部骨干必须按照战斗力的标准为他们聚神塑形,既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带动新战士,更要让他们在“下海知鱼情,进山识鸟音”中获取精神营养、本领能量。如果因为怕出错、不放心而一味“抱着”“背着”,那只会延缓甚至耽误新战士的成长成才。

铸剑须经千般苦,一半辛劳一半钢。如今,“00后”渐次走进军营,他们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成长字典中也许缺少“艰苦”“挫折”“失败”等词语。在此情形下,各级干部骨干不妨拿出容错的心胸、保持信任的心态,敢于让他们多流一滴汗、多洒一滴泪、多经一次难、多吃一份苦,通过一番“寒彻骨”的磨砺,培养出新战士不怕艰难险阻、敢于战胜自我的坚强品格,锤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这才是对新战士最实际的帮助和最真诚的关爱。

日子再忙也要抬头望(带着干切莫背着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