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在今年柏林电影节刚亮相,就口碑爆棚。看过的人直呼震撼:多少年没见过的暴力美学,苍凉晦暗的压抑……
全片阴郁、绝望,疯狂、躁动笼罩于整个光影……
在电影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让观众静下心,看一部118分钟的黑白片,无疑是巨大的挑战。没想到迈出这大胆的实验性的一步,居然是个70后,在香港影坛摸爬滚打30年的郑保瑞。
到底有多黑?连主演林家栋都有点承受不了。接采访时,他说,虽然拍摄时,自己所见都是彩色,但身处其中,他觉得导演创造的世界,相当黑暗。
这部《智齿》,很容易让人联想到6年前的《踏血寻梅》。见不得光的香港底层,大尺度的血腥杀人,人文关怀的审视,同样带了鲜明作者色彩却港味浓郁的典型港片。
《踏血寻梅》由新生代导演翁子光和新人演员春夏倾力打造;郑保瑞则早有银河印象的师承,先前拍摄过惊艳的港片《狗咬狗》《车手》,后来北上拍摄了《西游》三部曲。这部《智齿》很有回归的意味。
然而,两者相较,《踏血寻梅》的观影门槛更低,《智齿》更偏作者化创作和类型表达,大概资深的影迷,才能get到其中不少致敬梗。可以说,比起痛感,《智齿》更突出的特色,是爽感。
一个是基于事实改编,一个架空于小说,这也决定了两片关照人性的现实意义有些不同。
但不得不说,在近些年港片唱衰的大环境下,《踏血寻梅》和《智齿》的出现,唤起了我们那些年对优质港片的记忆:悬疑、惊悚,快节奏、大尺度,市井的烟火气,繁华梦下的残破,一声唏嘘的孤独灵魂……
一
残忍的凶杀、老警察破案、飘零苦难的受害者。这是《踏血寻梅》和《智齿》共同拥有的要素。
叙事方式也类似:用一个主要人物,同时写照其他辅线的两个角色。
《踏血寻梅》以王佳梅的视角,串起了杀手丁子聪和郭富城饰演的臧sir的人生。
《智齿》的第一视角,明显是展sir,以他掺杂着复仇心理的探案过程,并行演绎王桃饱受皮肉之痛的赎罪,和日本杀人犯病态的生活。
但细究起来,两部电影在同一标签下,个性迥异:比如,同是警察,郭富城的臧Sir精明、良善,更有普世的胸怀。
在《踏血寻梅》中,除了讲述者的身份,臧sir也点写了全片的主题: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
而《智齿》中的林家栋,有情感创伤,背负内疚、仇恨,他把一腔压抑疯狂释放,凶狠残暴,颇有郑保瑞早期电影《狗咬狗》的角色影子。
为了逼出王桃的下落,展sir甚至伤害不相干的无辜人,把车行伙计的手,死命地压在车前盖。那时候,他已经不像警察,而是魔鬼。
一个温和,一个暴烈。作为戏份不轻的主角,郭富城和林家栋,都通过肢体、细节、语言等方面,给出了精湛的演技呈现。
比如,郭富城那副眼镜后,一双有戏的眼睛, 他自己设计的扶眼镜的动作,有点意味深长的诡谲。
而林家栋的脸部大特写,虽然在黑白背景下,但和着汗水的皱眉、沉思、悲怆,都直指人心。
两部电影的警察都有小跟班。郭富城的跟班油嘴滑舌、有小毛病(贪吃、抽烟、贫嘴);而跟随林家栋的任凯,文质彬彬、西装革履,说是新派过来的领导,但由于缺乏经验,他一去警局就被同事轻蔑,伴随智齿的生长、跌落,他自己也经历一次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任凯的扮演者李淳,李安的儿子,拍《智齿》同一年,他演了《郊区的鸟》,说实话,我更喜欢他在《郊区的鸟》的表演,那是一个主事的警察,有主见、气场大,劲劲儿的,《智齿》这个新人警察的定位,还是限制他的发挥了。
二
《踏血寻梅》和《智齿》的镜头语言明显不同。
《踏血寻梅》用穿梭的镜头,交叉叙事。用翁子光的话说,讲一些社会小众的故事,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关于人与人的、很生活的故事,但是用了警匪悬疑片的包装。
它实际更算是文艺片。《踏血寻梅》的摄影指导是杜可风。但往年的风格不同,杜可风现在已转向平实的风格,因此《踏血寻梅》的画面,并不矫情、做作。比如女孩王佳梅在阳台唱粤语歌的片段,它美得自然。
《智齿》则更意识流,符号标识明显。就连片头,英文名字:Limbo,仔细看,会注意,那由若干断臂组成…看上去毛骨悚然。
更别提凶手住所的布置:吊着的手臂模型、断手断脚的模特……
还有随污水飘着的残肢……
那有象征意义的“智齿”:每次疼痛,都在任凯是非观产生动摇、发生改观;或者是他成长的时刻……
特别惹人注意的,就是《智齿》的全片黑白处理。污浊的杂物,纷乱的垃圾堆,宛如重建了底层人的九龙城寨。
当进入情景,你反而会感激导演做黑白处理,不然,那让人作呕的血污、恶臭,破碎、凌乱,纷杂,如果是正常色彩,如何让观者消受……
我们跟着展SIR感知断手的气味,到垃圾堆翻垃圾。在地铁边层层而上的居民楼追逐、在环线上飙车,与从事不法产业的底层人斗智斗勇……
即便是大雨淋漓,镜头转向街头的熙攘人群,我们都产生了一种悲怆的末日感。
这是一个陌生的香港。无色的城市,乌托邦一样的虚无。
郑保瑞是在影片制作后期才决定这么处理的。他对原小说的改编相当极致。原本设定为内地的案件,被他搬到见不得光的城市暗角,用了那么多垃圾来构建绝望的生活。
如果说,《踏血寻梅》的寒意,是建立在冷酷的社会现实之上;那《智齿》则让人觉得可怕、遥远、厌恶却又心里说不出的堵。
两部影片的凶手都有跟猫亲近的镜头,但给人的观感完全不同。《踏血寻梅》流露的是一种保护弱者的惺惺相惜。而《智齿》的日本凶手,则带来透彻骨髓的杀意。
这跟剧本基础有很大关系。《踏血寻梅》毕竟取材于真实案件,打上“纪念佳梅”字幕的它,在尽可能还原人性的同时,透着现实主义关照。
《踏雪寻梅》在影像呈现上,用了很多前景格挡和框式的平面构图,让人无形中陷入观影的压抑,与影片角色共情。
源于小说的《智齿》,则更接近类型片。比如,港片迷熟识的失枪意外,让情节推进到另一个高潮。
三
《踏血寻梅》和《智齿》哪个更重口?
大概不相上下。
尽管翁子光说,他不喜欢营造杀人的现场感,不拍四分五裂的尸体,和头颅被割下来的模样,因为感觉好像是一种将人“死物化”的处理。
但《踏血寻梅》中,当丁子聪平心静气地叙述杀人过程,慢条斯理、一步一步那么详尽,放血、砍成块、剥皮……细致到每个身体部位,甚至还有手捧成型胎儿,这还不够血腥吗……
《踏血寻梅》中,郭富城还做了一场很cult的梦。丁子聪开膛的同时,他躺在天花板上,一滴一滴的血,流到他身上……
如果说这是一种心理上带给人的恐惧,《智齿》的暗黑则是赤裸裸的、直给的。一丝不挂的尸体、爬满蛆虫的垃圾,长时间的死者面部定格……
王桃和展SIR满脸满头的疤痕、枪伤、打斗伤……除了任凯,每个人物都把自己弄成魔鬼的样子,浑身黑乎乎,随时都能抄起家伙火。
那么凶悍、疯狂,也是为什么很多影迷会觉得,曾经的《狗咬狗》又回来了。
跟彼此情境想贴合,《踏血寻梅》的配乐,基本是表现人物心境的通俗歌曲。而《智齿》,则用了爆裂、有冲击力的原创交响乐。
最后还要说的,是两部影片女性角色的比较。
王佳梅,内地来港,受原生家庭影响,为了生计不得不成为援交少女。她不知道怎么恃强凌弱的世界,只有逃避。
王桃,虽然混迹不法行当,但她既坚毅又善良。被一群痞子混混追打,逃跑、跳窗、搏杀,从来不坠下风,即便跟警察对峙,伤痕累累也丝毫不畏。
她在垃圾堆中窜来跑去,几次死里逃生。王桃勇敢、置之死地,在展sir那么疯狂的报复下,依然想寻求原谅。
这是一个很有power的女人。
《踏血寻梅》是一曲女性的悲歌。而《智齿》则展现了底层女人超乎想象的顽强。
而同《踏血寻梅》一样,如此风格浓郁的港片,必定在即将到来的金像奖上狂揽大奖,且拭目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