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柑橘第二次生理落果期、稳果初膨期,是整个幼果发育阶段的后半程,是柑橘稳产提质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各种问题的凸显期。

一方面,随着温度持续上升,各类病虫集中爆发,而控梢保果、夯实基础、严防花皮等重点工作又均需跟上,故药、肥的使用也比较勤,但本身幼果耐受能力弱,受刺激后会有相应表症。

另一方面,此时树体处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角力期,比较敏感,人也容易跟着敏感,会有草木皆兵的错判。

下面笔者就近期收集到的一些疑难杂症试作解说,如有错漏之处,欢迎指正。

No.1幼果发黑

柑橘容易产生什么害虫(柑橘出现黑果灯笼果)(1)

幼果发黑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害、机械伤、缺素等,但症状上会有一些差异。

病害发黑:主要是有褐斑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引起的,起初会在幼果上生成针状小黑点,而后病斑拓展成近圆形的小斑,严重时斑斑相连,因病害会刺激乙烯升高,而加重落果。

机械伤:又分风伤、打药伤等,黑斑往往出现在果果相接处或果叶相接处,后续膨果后黑斑会逐步形成木栓化的大斑。此外,若是风伤与冷害联合作用,可形成整果发黑的干冷风果。

缺素:如幼果缺硼、缺铜时会出现黑褐色的坏死斑,前者叶脉会有外突并伴随卷叶;后者会有流胶等情况。此外,因缺素引起的黑斑果通常还有黄果的情况。

对于幼果发黑,需以预防为主,这类果一般会早落,即便是不落后期外观品质与风味口感均会大打折扣,商品价值低,如果挂果量大的,就当作自然疏果吧。

No.2灯笼果

柑橘容易产生什么害虫(柑橘出现黑果灯笼果)(2)

大多数种类的水果是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子房壁或者心皮发育成果实的果肉,但柑橘却不太按常理出牌,柑橘里可以食用的是心皮内壁细胞发育出来的毛细胞。

在幼果阶段,柑橘以细胞分裂而引起的心皮增厚为主,生长量小,但生长速率最高,是后期膨果的基础。

一般来说,理想中的幼果是圆润肥硕的,而田间可能会发现一些棱行外突,形似灯笼的异形果,这大概率是抑落激素水平高、矿质元素缺失所致,虽未落果,但幼果细胞分裂与发育却受到了影响。

可通过淋施高磷高钾水肥,叶面喷施盖世美糖醇螯合钙镁肥来进行改善。

No.3叶片上的“红虫”

柑橘容易产生什么害虫(柑橘出现黑果灯笼果)(3)

最近不止一个朋友在问,说柑橘下部叶片上有不少红色椭圆形的“小虫”,长1mm左右,不会移动,担心会危害柑橘。

有农友猜测是红蜘蛛、捕食螨,甚至还有说是介壳虫的,其实都不是!因为它压根不是动物,而是酢浆草的种子。

柑橘容易产生什么害虫(柑橘出现黑果灯笼果)(4)

酢浆草

酢(cù)浆草,也有称酸酸草或三叶草的,当其种子成熟后,外种皮会干燥收缩,一旦受到刺激,就会借着翻转力把种子弹飞,柑橘叶片上留存一些实属正常,不必过分紧张。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