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iPhone一代发布会,乔帮主说:“用的时候要拿起来,不用的时候要放下。有时候还可能找不到。太麻烦了。没人愿意用手写笔,那就别用了。”那么,十年后的今天,你怎么看呢?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1)

本学僧研究生在读,研一并没有太多的实验和实习,上课以及课后娱乐还有做Presentation等才是日常主要活动。我是13年上的大学,上大学这几年,正赶上智能手机崛起到爆发。从高中用移动充话费送的功能机Java百宝箱中安装各种小游戏,以及浏览器之类的工具中,我记得是当时的uc浏览器java版的首页推荐中(哈哈当年的uc就是靠广告发家致富哈),了解到小米1代的发布(2012年),从此在数码产品上走上了不归路……体验过的一系列带手写笔的设备引出下文了,前后有三星note2、三星note4、note5、三星note3(给同学买的)、surface3(借来玩)、三星 note10.1 edition2014、原道w10、戴尔v8 pro……直到现在的iPad pro9.7。下面关于手写的体验我也会提到一些种草后解毒的产品以及原因,这个文章准备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说一下我整理的手写笔技术发展,着重技术,下篇文章我将仔细说一下体验以及市场反馈,让大家清楚意识到触控时代我们到底是否需要一根多功能的手写笔。结尾有对于我的第一台note2的手写体验简述。

屏幕手写笔的起源

说起这项技术的最早发明与应用,恐怕无从考证,因为手写作为人们的基础日常交流行为,在计算机小型化后不久就被设计与其结合,便自然有了书写笔。在之后的移动电话发明后,也是远比手指触控引入的更早。早期的个人手写输入设备一般被称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又称作掌上电脑。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在移动中工作,学习,娱乐等。即使是如今的智能手机,也是PDA的更新换代的产物。早期的该类设备一般拥有相对于早期笔记本较小的、可随身携带的带有电阻式触摸屏的机身。这个时期人们还不能适应在屏幕上的虚拟键盘输入,而传统的手写体验自然就依靠手写笔引入到PDA领域。手写笔从最初到如今相对于手指的优势最明显的就是良好的精度,笔尖的大小可以精准操控小型屏幕上的各个细节。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2)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3)

由于电阻屏的这种依靠机械按压屏幕产生屏幕表层形变的特性,而不会挑剔按压材质,早期的手写笔完全是一根实心塑料棒或者金属棒,虽然简单,但是能很好实现但是人们对于手写笔的唯一需求,即代替虚拟键盘输入。但是其屏幕表层的软性材料相对于后来的硬质材料电容屏来书,没办法让手指操控时产生良好的手感。因此初代电阻屏幕手写笔随着电阻屏的小众化、边缘化而接近淘汰。

手写笔的技术变革以及消费市场的普及

进入到电子产品快速革新换代的最近十年,手写笔技术也进入到细分专利技术阶段,各大厂商针对触摸屏进行功能优化的手写笔层出不穷,赢得了一个较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其中Wacom公司、N-Trig公司、Synaptics公司以及苹果公司apple pencil采用的保密技术的自研部门是主力技术寡头,通过入股收购以及专利授权方式,三星的note系列带有spen的手写笔设备系列采用的是Wacom公司的无源EMR手写笔技术,微软的后期surface产品 采用的是N-Trig公司的有源式压感电磁笔,而对于技术有着极致追求的苹果公司一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二是为了给消费者带来一款最接近真实铅笔手感的手写笔,自己研发了基于电容技术的手写笔,下面简述一下这三种主流技术的实现原理。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4)

在屏幕下方有可以探测到EMR笔活动的电磁感应板(图片中EMR传感器所在位置),在感应板上面纵横分布着线圈。高中物理常说,“磁生电,电生磁”,随着笔的移动,在通电的感应板所产生的磁场范围内,笔中的共振回路能够积蓄微弱的电能。当笔积蓄到能量后,控制回路就会停止向循环线圈提供电流并把循环线圈接通到接收回路。此时笔所积蓄到的能量会通过共振回路的自由震荡,将能量从笔尖的线圈处传送回感应板。在将能量传回电磁感应板之后,控制回路首先通过对感应板上循环线圈的扫描,从而初步检测出笔的大致位置。接下来再对笔周围的多个循环线圈进行扫描,并对检测出的信号进行计算,即可十分精确地计算出笔的座标值。

通过以上的过程,并不断进行计算,系统不仅可以得到笔当前的坐标,还能获取笔的移动速度等数据。压感的实现,是通过笔内部的、在笔尖后端的电容器实现。当施加压力的时候,笔尖会向笔里面运动,从而导致电容器正负极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改变电容,实现了对于压力的感应。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5)

现在的平板电脑,将显示屏、电容感应屏幕和电磁感应板堆叠在一起,从而实现EMR手写笔和手指都能够操作。

EMR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成熟。作为久经考验的手写笔技术,EMR非常可靠,也意味着廉价。所以EMR技术几乎成为入门级别产品的标配。并且由于不需要电源,EMR的笔可以做的很细,非常适合需要在机身开笔槽的机器,例如三星的Note系列手机——Spen,就是那个已经火了5年的Spen。作为Wacom的持股股东,一直深度定制在note系列基因里的Spen每一代都被当作不可或缺的卖点。在Note pro,这个早于iPad pro一年的先行者身上,Samsung同样配备了Spen。这意味是同样的细小,和,在笔者看来,手感不佳。这种不佳绝非Wacom的EMR不够好,而纯粹是因为Samsung认准了越来越薄的手机和平板一定要同时容纳手写笔。从初代开始,这支笔就是上图中细瘦的样子。

AES则是主动式手写笔技术,资料较少。可以理解为类似于N-Trig的技术。那么N-Trig的技术是什么?“首先,有源的手写笔不断发出低频信号(频率一般在30~70KHz之间),信号中包含笔尖所感受到的压力、笔的按键状态和笔的ID序列号等信息。通过上面的结构图可以看出,对于压力的数字化,是通过笔尖压迫快门,促使快门遮挡LED的光线,从而影响在LED对面的检测器的受光量和感光位置,进而计算出笔尖受到的压力”。

平板的手写笔推荐(智能手机平板手写笔杂谈)(6)

经过多年的进化,现今EMR技术的笔一般都达到2048的压感级别。在市场上,应该属于最高一档压感级别。

apple pencil采用了与微软跟苹三星有相当区别的电容笔技术。 Pencil笔尖有两个传感器,可以帮助屏幕探测到力的作用(不依靠Force Touch技术),而且可以计算出手写笔与接触面的倾角。ipad pro屏幕里有特殊传感器提高触控扫描频率,pencil充电是为了自己释放电信号,由屏幕高速刷新捕捉,以及供应压力倾斜传感器电流,Wacom屏幕通过电磁场感应笔,由电磁感应为笔里的传感器充电,apple pencil和Wacom其实异曲同工。

另外,EMR笔都支持悬浮操作,即笔尖距离屏幕一定距离也可以操作。Wacom的EMR技术让悬浮操作延迟较低,而微软的N-Trig虽然也做到了悬浮操作,但是操作时候延迟很大。这个问题在写字或者作图的时候,想对准一个地方的时候,使用N-Trig的笔往往有点麻烦。但是由于EMR的工作原理,必须在屏幕上放置感应器,所以会增加整个屏幕的厚度。边缘不准的问题更是夸张到有时候需要271个校准点的应用来修正,这也是一些追求极致的平板所不能接受的问题。


了解Spen的人都知道,其主要功能以及形态自始至终没变过,悬停时屏幕有类似鼠标的点,笔尖带最低1024级别的压感,笔身有一枚功能键,可以悬停时呼出各种功能。可以说,这三点的基本属性支撑起了后来一系列的升级与成功。当时还不流行视频评测,各媒体的图文评测几乎看了几遍,当时也没有自媒体什么的,说的也都有点千篇一律,不过俗话说的好,该学习的时候偷偷玩时最爽的!对于spen的印象在媒体的宣传下简直就是魔法棒!完全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需要手写这个本源功能了,毕业后直接入手,记得是3800块……当时好多人都质疑我为啥4k块不买iPhone5?作为水瓶座,才不要那么烂俗的产品呢。果然在大学中,三星的这个大板砖配合spen,成了装x利器哈哈,从此三星一生粉,到现在也算是盖乐世的粉丝吧。

日常使用中,三星note2陪我走过大一大二,别的方面不说了,就说说这支笔,平时用来画画是不可能的,没那艺术细胞。但是开会记笔记还是十分方便的,提笔速记,不用想着带着本子和笔了,剩下的就是平时截图、图片修饰,随手画个示意图什么的,锦上添花,至少比同时期的iPhone5要值!


原创整理,欢迎关注小小po主“科技有猫腻”,带你发现快速迭代的消费数码产品厂商不愿说的小秘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