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路上你并不孤单(你真的只是缺少一个右先生吗)(1)

文:王宇昆

最近朋友圈被左先生右先生刷屏了,打开微信,看到一票少女们分享了关于左左右右的文章,附带着一句自以为悟透彻了的道理,点击发送。

之前外出做活动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做餐饮的年轻小老板。那天,我做完第二天要发的推送,就收到了他的微信消息。

自那次活动短暂结识后,我们没怎么联系过,唯一了解他的方式,就是看他朋友圈里整天分享的,与女友的日常。有甜蜜,当然也有争吵后难过的三言两语。

他上来发消息说,自己的谈了快一年的女朋友,因为一篇微信的推送,跟他提分手。

他苦大仇深地跟我诉苦:“现在做公号的,能不能笔下留情啊,少写点这样破坏感情的东西。”

我一脸疑惑,问他怎么回事。

他把那篇推送转给我,看到标题就知道又是写那个“左先生右先生”的,打开一看,作者还是我认识的同样在做新媒体的朋友。

其实无论是左先生还是右先生,不知道这篇爆款鸡汤,是从何时开始给努力追逐爱情的男人女人,都戴上了不友善的帽子,划清楚了无比生硬的界限。

没谈过几次恋爱的少男少女,没经过几次风霜雨雪的年轻人,被这种硬凹出来的价值观束缚着,于是他们被告知:“你可以和左先生谈恋爱,但你一定要和右先生结婚”,爱情被这些说教式的条条框框给砍去了棱角,看似所有人个体,向着教科书式完美的情感模式趋近,但殊不知,没有一份爱情本身是完美无缺的。

我的那个朋友看起来很郁闷,跟我聊了很多。

他说他的女朋友,抱怨他不像右先生那么体贴周全,总是忙着事业,而忽略了她的感觉。姑娘在朋友圈里,经常分享各式情感鸡汤,附带着三两句自己的感悟,像是故意在提醒男朋友,这样的爱情和相处模式才是她最想要的。

然而,我想说,正是因为这些假带善意的情感鸡汤,带坏了每一份真挚且渴望弥合的感情。

情感鸡汤教恋爱中的人怎么谈恋爱,怎么在感情中占据上风。

教单身的人,怎么样才能获得异性芳心,怎么摆脱单身。

对于一些迷茫又缺少判断力的女孩子而言,她们通过这些说教明白了一些扭捏的爱情观。

“男生就是要无私奉献,花钱给女朋友买各式各样的口红。”

“既然你爱我,就要宠着我,无时无刻开着机,对我永远在线”

一味倒向于一方,让本来单纯的我们,在接手爱情时,变得挑剔刻薄,畏手畏脚。

没有一个男孩子生来就是完美的,会记住你的大姨妈日期,会帮你清空购物车,会知道你对什么过敏,最讨厌吃香菜。

爱情的过程,更像是一个滚轮在磨砺着双方,你们之间的天平不能失衡,要彼此进退。单纯苛求对方成为无所不能的右先生,而自己却无动于衷,这样的爱情最终会被那越来越多的爱情鸡汤给葬送。

所以,讲到这里,我又想起了这位来找我倾诉的朋友。其实他的女友应该多少是幸福的,男友不是极端的直男癌,知道精心准备每次纪念日和情人节,事业也风风火火,开的餐厅在厦门都非常有名,有房有车,不至于在物质上让女友缺失安全感。

可即便如此,那一篇或许十几分钟写成的伪善鸡汤,还是让她变得不知满足,想索取更多。

有时候想想,当男朋友看着自己的女朋友执著于分享情感鸡汤,是不是就像我们年轻人看着父母老一辈分享养生推送一样的感觉。

懂那么多道理,为什么依旧还是单身,说白了,是因为这些鸡汤大多来自于空口想象,缺少实际运用的价值。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我被放置于故事所给你设定的情境中,当你抱怨于男主的不懂事和女主的太委屈时,故事背后的价值观潜移默化植入了你上涨的情绪中,于是读罢,我们往往义愤填膺,感觉又更懂爱情了一分。

而实际,这些价值观往往只能提供极小的参考性。

情感爆文有着普遍的写作法则“事例 议论 输出价值观”,这样极其流水线工业化的创作模式,让情感鸡汤的生态环境趋于虚假和千篇一律。

当同样令人费解的价值观被多次输出,或者带有模仿性质的输出,一批又一批读者与受众被其感化甚至洗脑,所以造就了爆文以及低劣的传播效应。

之所以这样说,也得益于我自己身处于这个圈子。

举个例子,打开你的微信,找到朋友圈热文,或者朋友近期都在浏览的文章,你就会发现那些带着性暗示的标题,始终是大部分人的热爱。

“恋爱多久上床合适?”

“男人爱不爱你,啪啪啪就知道了”

“做爱才能看出他对你究竟爱不爱”

携带原始欲望的词汇,与人们最关注的情感话题一结合,可以迅速吸引人打开这篇文章的欲望。这样的原则,直到现在依旧让众多自媒体深陷其中。倘若文章输出的价值观确实可以站稳住脚跟,便罢了。但大多数情况,标题与内容间的反差,以及内容生硬回扣标题,让人觉得备受欺骗,像极了中学考场作文。

曾经一段时间,我也尝试这样去提高平台推送的打开率,幸运的是,现在终于有所醒悟。

曾经观察过很多在情感领域的自媒体作者,单身族占据了他们的大多数,当然也有许多恋爱经历几乎为零的少女,依旧在后台点击推送的那一秒之后,变成了万千人前的情感专家。

这是创作带给作者的赏礼,它似是具有易容术。但对于读者而言呢,这种伪装输出的产物,真的值得顶礼膜拜吗?

作为网络文学衍生产物的鸡汤领域,让一部分艺术性的话术以及传统纸质媒体上经过千锤百炼的作者不得不被迫转型,创作出有价值的内容被“传播需求”这块巨石压着,他们在这些刻板的“创作公式”下逐渐被磨平了理想。

模仿、洗稿、抄袭、爆文。

他们越来越娴熟于,在娱乐圈谁谁谁又离婚后五分钟诞成一篇热点鸡汤。越来越懂得,如何用赶地铁、等飞机的时间创作出一篇被粉丝吹上天的文章。

他们本身没有错,他们也很努力。但这样的内容,真的值得我们支出时间去阅读吗?

后来,他们越来越厉害,出了书,赚了钱,可是他的粉丝们呢。

可能依还旧想着,什么时候,右先生能降临身边。

-----------------------------------

作者简介:

王宇昆,96双鱼男

王宇昆(ID:yukhun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