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愚人节的生日

遥想当年刚上大学时,大家都还年轻,天真又烂漫,拘谨且客气。那时候流行的一种增进同学交流的方式,就是在QQ祝他/她生日快乐,因为QQ有好友生日推送功能,所以不需要你清楚地记得,在收到推送的当天记得打几个字就行,实在不行提前预约也可,系统会帮你发送。

那时候我一般就是干巴巴的“生日快乐”,到我回收的时候往往变成了“愚人节生日快乐”。好在咱打小就聪明,生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除了说出来乐呵乐呵外,没有对我造成任何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

唯一有次小插曲是在大四那年,这次我碰上了一个公历上跟我同年同月同日的同学,我俩互相祝贺后聊起了农历,发现我俩的农历差别还挺大。于是我就把日历往上翻了23年,发现我的农历生日比公历足足慢了十天。

难道是我妈料到了我会在十天后出生然后就提前在派出所登记了?

作为一个接受过现代唯物主义教育的人自然是不能相信的,于是我直接打视频电话质问我妈。她老人家一句:“管你呢,我也记不得了”然后就掐断了电话。在这种人生大事上,最该信的人都信不过的时候,孩子着实有点凌乱了。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1)

无奈之下只得无脑站身份证,好歹这也算是国家给的书面证据吧。我不管,我就是愚人节生日,就这样吧,爱咋咋地。

大学毕业后深漂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跟父母都必有一战。赢了,是喜剧,输了,是悲剧。

我的这场仗,打在了18岁高中毕业那年。那个小时候父亲瞪一眼就会哭的人与儿时的权威就我大学该去哪读,该读什么专业展开了争斗。最后,喜剧收尾。我爸给我的最后叮嘱,停留在了我大学毕业准备到深圳报到时,送我到高铁站的车上:“你要是工作不好做,要赶紧看书考公务员啊”。这句无力的劝说,我两都知道,我没听进去。

说到这愚人节的属性,也跟我独立选择自己以后的所有道路相呼应。去一个从来没了解过的城市读大学,在一个理工类学校读商科,又来到了一个一年工资买不起一平米房子的城市,在这个强调“奋斗”的城市,我的工作居然是五天八小时。

以上种种经历,是好是坏还没到盖棺论定的时候,但好笑是一定的。

谈到工作,工资是绕不开的话题,855工作制,就注定了我这个工资大概率没法跟996的比。虽然赚得少,但我省下得多呀。谁能想到,作为一个直男,我每月的最大开销居然是晚上超市买菜,也怪我没本事有其他用途,这事赖不得。

金融专业的我,在大二那年就参透了“金钱只有在流通中才能产生价值”的至理名言。这也是那晚我辛苦家教两小时赚了一百块,还没到宿舍就已经用完了的理由。

在工作有结余后,深知不能就那么放着的道理,于是在留足买菜钱后就放进了基金,股市。至于收益,热搜都上过那么多次了,咱今天心情美丽就不提了,都是小钱,小钱~~~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2)

工作之余的生活

做菜非个人爱好,更不是省钱行为,纯属我时间宽裕,同时也是为了立住我的厨师人设,毕竟大学就是个因私藏违禁电器而被同学尊称“杨大厨”的人。在大多数下班后的夜晚,我都在宿舍疯狂做实验,实验素材包括但不限于驴肉,牛排,大闸蟹以及自制海鲜火锅。

经过一年多以来我依旧活蹦乱跳的实验可得出结论:我做的菜,已经到了吃了不会死的境界。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3)

这已经有一定厚度的米袋和旁边整齐摆放的油桶,外加迭代了三次的锅,已经向你们说明了我这二十斤肉的由来。但我还得用这组健身器材,解释一下长胖与增重的区别。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4)

节假日是我比较期待的,毕竟不上班怎么都好说,哪怕就是宿舍躺尸。刚来的时候,我会在这些日子去找住得不远的叔叔,在一群亲戚长辈打牌喝酒时在旁边静静地刷手机,没敢跟他们喝,毕竟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出门在外,该怂就得怂。

后来,我开始去探索深圳周围的一些景点,为以后做打算,万一自己以后留不住回去也能吹一波,至少我留下了来过的证据。

甚至在去年初还制定了一个全国蹭饭计划,毕竟作为班级联络人,我得知道他们的去向不是。再加上大学当他们的“爸爸”这些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因为帮他们争取利益而与隔壁班团支书讲道理后被人家全班通缉,在一整个班级心中里落下个“欺负弱女子”的威名。所以,于情于理,我吃顿饭很合理吧。

怎奈去年疫情,我只把最近的广州走了,剩下的也没谁主动邀请。我准备这篇投稿后就转发朋友圈,测验一下大家的感情还在不在。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5)

最被亲戚朋友甚至是自己担心的事

今年年底,我请了事假回了家,原因是还比我小一岁半的堂弟要结婚了,再加上这是弟妹有孕在先,所以我马上当大伯是一定的事了。在跟领导请假时,我直接这么说的:领导,我下月初请几天假呗,我得回去接受批斗。领导:准!

于是,从去年开始,该催的终究来了。作为一个读过书又涉猎历史,还对诸葛亮有所欣赏,背诵过整段“怒骂王司徒”台词的人,表面上自然也能舌战群儒,一挑多诡辩,一副我读书多我说得有理的样子。

但我内心的真实OS是:你们在这劝我干啥,是我不想吗,你们不应该劝那些富婆吗,实在不行富萝莉也是能接受呀。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6)

所以,七姑八姨、三婶六舅们,如今本命年已过,是时候展现你们的业务能力了,不然光靠我的话有点虚。

回顾过往风流史,四岁那年,甩着两管鼻涕的我狂追驻村教师那跟我同岁的女儿。最后因“撤点并校”政策落地,随着那座学校被推倒,她也消失得很突然。所以从这方面讲,说国家欠我一个对象应该不过分吧。

终于,我的初恋在迟到了十多年后的初三下学期还是来了,然后在半年后升入不同的高中后各自安好。她在大学后送了我一份美其名曰迟到的礼物:一套我穿上后能跟大学是校队的同事单挑37开的球衣。这么多年过来我一直遐想,她要是再送早一点,说不定当年院级新生杯,决赛面对全院队班级时可能还是第二,但我估计能多挣扎一下。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7)

因logo涉及二维码,只得马一下

而我是当场送的,那是一份本来她排名在我后好几位,但中考我俩并列全校第二的礼物。这都是在初三的那个夏天,在课堂上物理、历史手把手补出来的,差一丢丢就饿死师傅那种。

至于后来,高中有个没说出口的白月光,以一场迟到旅行做了彻底告别。大学的时候,我努力过,也被努力过,不开玩笑,该有的魅力咱还是没落下的。不过不知是我定位不清还是单纯的方式方法不对,只有成功麻麻环绕,不见成功来报道。现在复盘,就是遗憾加后悔,非常遗憾加后悔。

尾声

如果能长命百岁的话,现在正好过了四分之一。

前23年的任务——读书,那个幼儿园入学起前一年半并不突出的孩子,在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和数学分别考了100与99,那个数学题,8 7=16这事如果以后没老年痴呆的话,我估计可以记一辈子)觉醒了一种不吃老师配置的学习能力。至此,从那个老师更换频繁的乡镇小学起步,轻松又自在地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走到了一个211大学。

没有课外培训,没有学区房概念,甚至不会在课后多做一点作业。很多亲戚长辈让我给后面的弟弟妹妹们建议时,我确实是说不出来的。但听到他们“这孩子本来可以的,换了老师之后就不行了”云云,我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所以,对家族后辈们唯一的建议就是: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节奏,比几十万一平的学区房更贵。

是人品守恒也好,还是单纯地就是自己堕落了也好。当大学考到的唯一一个证书居然是驾照时,我意识到我已经不适合继续读书了。于是,凭借着很强的嘴炮能力,在找工作时仅用两个月就在六个offer中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下一关。

而工作两年来中,除了同事们平均年龄比我爸小不了几岁,不适合我发展自己的感情生活外,一切安好。职场PUA?996社畜?这些目前都与我无瓜。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8)

大学之前算是优秀的成绩让父母没有要不要让孩子继续读书的选择。不算富裕的家庭条件,但可以让我不用申请助学贷款,毕业后不用寄钱回家。工作之中没网上各种贩卖焦虑文章的存在。

这25年,如果要结案陈词的话,我在这天生日可能就不是巧合了。对自己的总结,就是愚人节式的搞笑,那种乐呵乐呵中就把活干完了的轻松。

但一代人毕竟有一代人该有的使命,如果说父辈的使命是让家庭脱离贫苦,那么我的使命就是让后代走向外面。

所以在毕业后,没有选择家乡那四季如春的气候环境,没有享受家里那舒适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走向大都市。如今蜗居在跟大学宿舍一模一样的宿舍房,过得孤独,但未来充实。

我报的一个理财网课中有这样说道:一个成功者需有才、有识,有志,有恒。或者说具备这些素质的人注定会是个成功者。

依旧年轻的我不知道是否有了上述部分品质,但我在工作中努力总结经验,工作之余努力开拓自己的边界。去读更多的书,去走更远的路。这个自媒体号就是我的一大成果,即使它一年的收益比不过我过年回家一场手气爆棚的麻将。

生日之际,我唯一的生日愿望依旧没变:在最一无所有的年纪,祝自己早日年少有为。

深漂的七年(深漂两年回顾过往)(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