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位于杭州湾南岸,被誉为“中国伞城”在这片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1400多家制伞企业、18个伞业专业村,年产各类成品伞6亿把以上,是国内最大的伞业制造基地,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上虞市营商环境观察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上虞市营商环境观察员(实干担当促发展)

上虞市营商环境观察员

“全球三把伞,一把崧厦造”。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街道位于杭州湾南岸,被誉为“中国伞城”。在这片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1400多家制伞企业、18个伞业专业村,年产各类成品伞6亿把以上,是国内最大的伞业制造基地。

目前,上虞区市场监管局崧厦分局共有工作人员22名,是一个由原工商、食药、质监等干部组成的大家庭,专业人才汇聚,业务能力出众。近年来,该分局聚焦党建引领、攻坚中心工作、服务属地经济发展,充分展示了新时代“伞城”经济卫士新风采,先后获得绍兴市直机关党工委“共产党员先锋岗”、区改革创新突破先进集体、“巾帼文明岗”、街道“服务经济优胜单位”等荣誉。2022年,该分局成功助力崧厦伞件产业入选国家级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区域试点,成为全国9个试点之一。

纾困提质 育新动能

伞是崧厦的经济命脉,崧厦伞业始发于上世纪60年代,起步早、发展快,目前产业规模超110亿元,从业人员4.5万人。勤劳的崧厦人用一针一线缝出了人类头顶这片小小的天空。

近年来,受作坊家族式经营模式、低端同质竞争等因素影响,崧厦伞业发展遇到瓶颈,急需注入发展新动能实现蝶变。

面对行业发展困境,崧厦分局每名工作人员履职担当、冲锋在前,向上对接科室、向下入企调研,成功开展实施伞件产业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崧厦分局打造“伞业大脑”、省级伞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伞件产业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和崧厦伞业工程师协同中心等“多脑”协作数字化支撑体系,创新“质量管理诊所”、质量管理提升“微单元”等工作模式,推动伞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由单项突破向质量、标准、技术等一体融合提升转变,全力助推伞件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该分局共召开调研座谈会11次,开放实验室3次,线下培训6次,覆盖从业人员2000余人次;助力友谊菲诺伞业获绍兴市市长质量奖,“沙滩伞伞骨自动铆接一体化设备研发”项目入选“全省制造业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攻坚项目”,质量提升新动能逐步显现。

尽忠履职 展新担当

崧厦街道作为上虞中心街道,是“文明、国卫、平安、食安”等示范创建工作的主战场,又是各类重大活动赛事的举办地,承担了大量市场监管工作。崧厦分局全体干部开启“5 2、白加黑”模式,深入农贸市场、熟食摊点、大小餐饮店等开展滚动摸排,提升200多个各类点位迎检质量;先后保障了全国春季游泳锦标赛、全国拳击锦标赛、伞博会、全国田径训练基地特许赛等重大赛事活动餐饮食品安全20余次。

崧厦分局干部孙银海自2006年部队转业以来,退伍不褪色,在分局默默耕耘近17个年头,今年1月刚从分局副局长职位退下。“这批水产产地在哪里?进货台账给我看一下。”春节期间,他坚持在岗,一大早就在水产摊进行检查,和同事们走街串巷,身影足迹遍布街头小巷、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守护着群众“舌尖安全”。

“市场监管,就是跟经营户、消费者打交道,多走一走、问一问、看一看,发挥好我们的作用。”孙银海说,他只是“伞城”经济卫士的一个缩影。春节期间,崧厦分局干部坚持监管不放松、安全不放假,实行班子带班、常态化备勤,排查安全风险隐患20余个,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7份,简案快办2起,全力守护市场秩序和谐稳定。

党建引领 树新形象

抓党建引领、促担当作为、让人民满意——崧厦分局始终深刻践行着初心使命,不断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自党的二十大以来,该分局始终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分局党支部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践行二十大 六比六争先”等党日活动,激励分局全体干部职工鼓足干劲、推动实干争先,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担当力、战斗力、执行力、塑造变革力,以作风大转变、效能大提升推动各项工作争先进位、走在前列。

近年来,崧厦分局立足辖区特色,着力打造“红雨伞”党建品牌,将“党建红”与“市监蓝”无缝融合,该局党支部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涌现出5名区、局级优秀共产党员。

夏腾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