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8日是圆明园罹难160周年。

1860年10月18日,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昔日的绝代风华、美轮美奂,如今只剩破石瓦砾、残垣断壁。它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也是中国人永远的民族之痛。自1707年康熙帝将畅春园北面的一块地方赏给皇四子胤禛修建园林算起,公元前153年的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清帝的苦心经营,辉煌耀眼。然而历经之后157年间的焚掠与破坏后,最终沦为废墟。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1)

圆明园今昔对比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2)

圆明园今昔对比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3)

圆明园今昔对比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4)

圆明园今昔对比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雨果

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离宫御苑,成为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久久难解的谜——被毁之前的圆明园究竟什么样?世人还能否有机会一睹它的辉煌胜景?也许视觉上我们再也无法亲眼目睹它的繁荣与辉煌,但通过下面几本书,也许你可以收获到对圆明园丰盈的想象。

《昔日的夏宫圆明园》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5)

为悼念圆明园罹难145周年,一位24岁的年轻人——刘阳,推出了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圆明园的图书——《昔日的夏宫——圆明园》。全书收录大量第一次公开的珍贵照片及资料,四十景为法国收藏的原版。长春园、绮春园均有详细介绍并配有彩色复原图。书中,他对圆明园的100多个景区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把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各种图像资料,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圆明三园各景点的历史及现状,让人在圆明园古今沧桑中能感受到被西方人称为“昔日的夏宫”的盛景遗韵。

《追寻失落的圆明园》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6)

本书从三个方面对圆明园进行了研究。首先,重现了圆明园的布局,呈现圆明园建筑的外观和内涵,阐述圆明园在美学设计和布局上的意义。其次,考察了从雍正至咸丰五位清帝在圆明园的日常及政治活动,探讨了圆明园的功能。最后,检讨圆明园的兴衰,详细讲述了圆明园被焚毁、劫掠以及逐渐破落、荒废的过程。

这片伟大的建筑群被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它们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是废品,而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

往事硝烟

警钟长鸣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圆明园罹难纪念日(圆明园罹难160周年)(7)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