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的微博首页,已经被几大热播剧男女主的营业细节给塞得满满当当的,连点汤都倒不进去了。
△当天热搜词条是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那种长
因为很巧,大家都集中活动,一次能看到好几对不同的荧幕CP在营业互动:
4月6号下午,先是景甜张彬彬到新浪大楼为《司藤》大结局做“售后营业”:
俩人在直升电梯里看到楼里滚动屏上各自的照片应援时,反应完全不同。
但他俩凑一块,甜味就冲出屏幕了,感觉特别齁。
且不说磕不磕CP,至少这两位的关系,在此时此刻是真的肉眼可见的“还不错”:
景甜被记者们现场cue到给张彬彬量头围,得到比雷佳音还大点的“62公分”。
搞得张彬彬连声叮嘱,“勒紧点(量)。”
她自己也配合着完成了手长的测量。
基本上解答了我们之前追剧时无意提出那个“张彬彬的头和景甜的手同框时惊人尺寸比”到底是因为谁的问题。
而张彬彬和景甜给对方互相打扮再土味“走秀”的画面,也是真的好笑。
不过本人最佩服的还是截到“陀螺”神图的那位。
别人在磕默契互动,您,是怎么做到截出表情包的呢?
沙雕欢乐的自然互动,是最受现代网友们欢迎的一种。
所以之后吴磊和迪丽热巴为正在热播的《长歌行》来扫楼时,梗就没有“放肆藤你”那么频密集中了……
不过这张饭拍还是让很多人get到了氛围感和故事感。
刚刚才磕完,还没喘过气来,这周六的《快乐大本营》,又一口气请了《司藤》《锦心似玉》和《别打扰我学习》这三部剧的男女主……
给的主题还非常犯规,叫“爱的罗曼史”。
李兰迪和赖冠霖在预告里出现得比较少,不过他俩有同框“上班”图可以用来填补一下物料缺失的寂寞。
钟汉良和谭松韵是比较有分寸的“体面”式互动,但用朋友的话来说是“合作默契后的非刻意营业,糖度都靠他俩自带的CP感来撑”。
而景甜和张彬彬就真是……我必须要祭出小S表情包了……
他俩按要求应环节要求扮作后羿嫦娥,张彬彬还要把景甜环在怀里来教她射箭。
画面给到俩人正脸的时候,看得出来景甜脸都红了,但这还没完事。
张彬彬还要和景甜搭档着示范“甜蜜健身动作”,做完仰卧起坐就能获得“甜吻奖励”。
是见多识广的钟汉良和谭松韵,也在旁边看呆了的程度。
当然所有设定下的互动,都没有张彬彬自然而然刮景甜鼻子这里好磕
看看各路剧粉吧,命已经没有了!
扫楼互动时,大家还只是自发找点玩梗……
《快本》预告看完,低血糖都能瞬间飚成糖尿病。
拖《司藤》热播的福,也得益于两人在戏外的大方互动,景甜和张彬彬的名气和口碑直线上升,近期已经能打入新媒体榜单前十。
但这种戏外的火热又是反哺于《司藤》本身的,收官当天,电视剧的景气指数也因为演员的互动而居高不下。
虽然没有特意为《司藤》写推送,但这段时间也看到各种乱七八糟的“深扒”主题,写景甜转型路数如何高明、写张彬彬如何用“土狗”和“黑历史”来造人设吃红利甚至“洗白白”……
两眼一黑,真的。
且不说万事都要阴谋论会让追剧磕糖这种不耗成本的快乐走形变味,倒是类似文章里都会用来结尾的问句,比较值得分析——
“现在的剧,为什么卖点千篇一律,都是‘kswl’?”
△刘在石这句话不知道被截了多少遍又被引用了多少遍
“荧幕情侣”的说法是一直以来就有的。
上世纪30年代,上海电影圈里就有一对叫好又叫座的“荧幕情侣”,阮玲玉和金焰。
出生在韩国首尔、原名金德麟的金焰,是抱着电影梦去上海发展的,但一开始被介绍到民新影片公司也只是做做剧务打打杂,还是后来到上海明星影片公司做记录员时,才因为导演孙瑜的看中而做了演员。
正式成名,就是和阮玲玉主演了《野草闲花》《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这一系列影片了。
△《野草闲花》的片段
以新人之姿在观众投票选出的《电声日报》里获得“电影皇帝”称号,演了两年戏后又在改为周刊形式的《电声》明星选举里获得"观众最喜爱的男明星"、"最漂亮的男明星"、"观众最愿和他做朋友的男明星"这三项荣誉……足以说明金焰那让人向往的男性魅力。
而观众是通过代入阮玲玉所扮演的女主角色来对此进行感知的,两人搭档的化学反应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CP感”。
△《桃花泣血记》剧照
当时有这么个说法,说金焰和阮玲玉是“野草闲花不当春,郎才女貌配佳偶”,配得上一句“金童玉女”。
但“荧幕情侣”是不是非要“戏假情真”呢?
答案是,“未必”。
金焰倒没和大名鼎鼎的阮玲玉相爱,反倒是在自己成名后、出演《野玫瑰》时,和从未拍过电影的明月歌舞团歌舞演员王人美因戏生情了。
他们在1933年年底的联华影业辞旧迎新晚会上举行婚礼,婚讯是在《良友画刊》上进行公开的。
经过多年合作,表演风格都主打“自然”的金焰和王人美也让观众认可和接受了他们的荧幕搭档。
后来即便和王人美因战乱奔波而走到感情终点,金焰再娶,也是找的女演员:
明年就要迎来百岁生日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
反观阮玲玉,电影里的故事治不好她的心病。
这位影后从头到尾都是因为张家公子张达民,以及茶叶大王唐季珊而心力交瘁,在25岁那年就选择了离开人世。
再看几十年后的香港影坛,也有不少所谓的“金童玉女”和“荧幕情侣”:
60年代最红的,是“多情小生”吕奇和“影迷公主”陈宝珠,一连合作了20多部电影,《莫忘今宵》《影迷公主》《玉女添丁》等等作品奠定了他们“最佳荧幕情侣”的位置。
因为合作得太多,这陈宝珠也的确对吕奇产生过情愫。
但陈宝珠的养母觉得女儿只要谈恋爱就不会好好工作了,所以棒打鸳鸯。更重要的是,吕奇当时已有家室,直到1973年才恢复单身状态……
情侣档拆伙的时候,港媒特意给了不少版面来追踪陈宝珠为何作此选择。
他们的CP粉,到2013年还在抽丝剥茧,试图推导当初两人关系到底发展到哪一步……
很多二人的高清合照,也是被影迷仔细收藏多时,近几年才由家人朋友放到ebay上进行公开拍卖才得以重见天日的。
你要说磕基情,港圈也早就有先例。
曾经好到一起上下班,突然就翻脸到几十年不联络,到老了又才破冰互动……狄姜,CP界永远的神。
因为都在张彻门下,这一野性一忧郁的两个人就成了黄金组合,携手搭了40多部电影。
那时候是全民磕的阶段,请欣赏报刊杂志登他俩片场花絮照的配文:
“你说天有多高”,“不知道”,两个扮作小傻瓜。
“尝尝我迷魂锁的厉害……”
当然这也可能是记者夹带私货。
毕竟那年代的娱乐记者,代表人物是亦舒,她是这样写的:
“姜大卫是很谈笑风生的;他的好朋友狄龙,就与他不同,沉默寡言。
我们就说,哪儿来的一双对比。
可是谈笑风生与沉默寡言,竟是一对好朋友。
有时沉默的那个开机器脚踏车,穿红衣服牛仔裤,姜大卫就搭顺风车在后座,穿蓝衣服牛仔裤。
好漂亮的一对呵,看见的人都说。”
李碧华的《霸王别姬》也是看了狄姜搭档的《报仇》才写出来的……
但你说他们会不会刻意去配合观众的想法去做秀?完全不可能。
陈可辛拍《投名状》,想找《刺马》的三个主角,也就是狄龙、姜大卫、陈观泰去客串,可三个人都拒绝了。
于是片中就安排了狄大人跟陈大人交谈的这句台词,“一个篱笆得三个桩,姜大人不在,真是不热闹啊。”
陈德森后来拍《一个人的武林》,请了姜大卫去客串,他自己则出演重案组警察谭富荣一角。
事后陈德森还在微博上说,谭富荣是狄龙的本名。
很多事都足以说明这两位“营业”能有多轰动,但2018年姜大卫的专访里,有关于狄龙的部分,不过是为了突出结尾的力度:
“姜大卫表现得毫无野心,他不追忆过去,不憧憬未来,只想走好眼前路。
‘你问我现在希望什么?没有什么希望。
我希望能把我们的武侠片带去全世界,理想很好,做得到吗?不知道。有人投资你吗?不知道。人家为什么还花一亿在你身上,给你去拍这种不一定卖钱的东西?
这种不用去想,我自己的理想摆在里面,大概跟好朋友提过一两次、两三次而已,没有真正要去找个老板,到现在谁知道你是谁。
姜大卫?哦,谁啊?’”
说到底,观众磕CP或者“意难平”,都是因为在演员的戏内塑造和戏外互动中,寄托了大量欢乐幻想,以及自己对浪漫关系的理想投射。
演员们对此心知肚明,不过在上个世纪消遣方式匮乏的年代里,娱乐消费还是一件很单纯的事情,观众也不会追着要各位明星在交足镜头前功课的前提下,再去额外做点什么。
但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和普及,我们的孤单和焦虑都被放大了。
当它们被倾泻到社交平台之后,各种相似情绪迅速并流扩散,而甜蜜的、不用动脑的、刺激本能反应的“糖”也就成了最有效的镇定剂,让现在群体孤独的你我能够暂时性地获得一些平复。
我们愿意为这种精神镇定耗费时间精力甚至金钱,大数据化的内容生产趋势也发现并迎合了类似需求,结果就是“糖”越来越多、营业越多越频繁。所有宣传动辄皆是“甜宠”,观众从选角曝光那天就开始挑剔、并将所有影视作品失利的主因都归咎于“缺乏CP感”。
可说到底,这只是一种刺激手段。
而且在大量人工效果干预中,观众也已经掌握并且习惯了“营业提纯”这种免不了一撕的套路,往往会遭遇“早期有多甜,收官就有多心伤”的尴尬反转。眼下《司藤》打出的“大大方方营业”口号,正中了这部分人的痛点,但类似模式还能走多远呢?
毕竟一部剧能红火到有梗出圈、形成具体现象,如果只靠CP而忽视作品本身质量,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
原创不易,转载本文请务必注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