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的使用就已经十分普遍了,现如今,电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倘若人们没了电,随之而来的是诸多不方便,例如,在高楼雄起的今日,许多人住在十层以上,仅仅是走楼梯就已经很磨人了,再者,手机也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没了电就什么都没了,然而,一座城市每天、每时、每刻所消耗的电量都是不同的,既然电厂的发电量不可能随着用电量发生实时变化,那么,发电量和用电量又是怎样相匹配的?电厂多发出来的电是不是就浪费了?纵观来看,电能是由发电厂生产出来的,当今的发电方式多种多样,传统的发电方式有燃煤电厂,这种传统的发电方式在当下,是重要的发电方式之一,主要通过燃烧煤炭等资源来产生大量的电能,需要注意的是,这类传统的发电方式会带来很大的环境污染,为此,人们想出了诸多其它办法来代替这一方法。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1)

由于用电量时高时低,另一方面是发电量时多时少,如此看来,电厂发出多余的电实属在所难免,那么,多余的电究竟到哪里去了?事实上,多余的电会进入到备用负荷中,所谓的备用负荷,其实就是一种消耗电能的设备,专门用来浪费多余的电力,令人困惑的是,既然发出多余的电是难以避免,而电厂的发电量又难以控制,为何人们不将多余的电储存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使用?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2)

说到存储电力,或许你会想到电池,毕竟在我们的身边,电池是唯一可以储存电力的装置,但是,电厂发出的电对于电池而言,太过巨大,虽然发电厂不能人为的储存电量,但是人们却能控制产生的电能,从而合理的输送电能,再加上发电厂与每一个地方的电网都拥有颇为紧密的联系,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的电力系统的确在尽力保证,让发电量与用电量相匹配,在电力系统中,有一个部门名为电力调度,电力调度主要负责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是预先规划,所谓的预先规划是指通过数据进行分析,他们需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区域的电能需求,例如城市中是否有举办大型的活动,天气是否过于闷热等,将这些与用电量相关的因素进行总结,可提前对用电量作出一个判断,然后再根据用电量决定发电量,这也是一种十分合理的方法。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3)

的确,依靠预先规划与动态调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用电量与发电量的平衡,实际上,这种平衡极不完美,首先我们要知道,用电量的变化具有不可预测的随机性,其次,并非所有的发电方式都能对发电量进行有效的控制,虽说最早使用的火力发电最容易实现控制,但是火力发电却具备了诸多弊端,例如,它会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能源,成本较高,水电站的发电量则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这主要是因为发电水源地存在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由于风力的大小是人力无法控制的,由此看来,风力发电站的发电量更加难以掌控。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4)

鉴于发电场会不停歇的发电,目前来看,许多人白天的用电数量相较夜晚来说,要多得多,这意味着白天需要供应的电量变多了,晚上人们休息后,用电量也随之变少了,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城市鼓励晚上用电的现象,并且还会出现晚上十点后,用电还半价的政策,不过,即便是人们都在夜间用电,也仍然解决不了发电“溢出”的本质,因为多余的电量太多了,因此,人类不得不为剩余的电造就“抽水蓄能”电站,或许你会指出,既然电量剩余会被浪费,人们为何不将电存储?这是因为储存电需要储电池,建造储电池的成本不低,而且这也是国家电网消耗不起的,一直以来,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进步,发电的方式也从最初的燃烧煤炭和沼气发电,到后来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再到核聚变发电,人类感叹智慧的同时,也不用只依赖于单一的非清洁能源了,值得一提的是,虽说其中核发电的成本低、污染小,但是它存在的安全隐患却很高。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5)

从水力发电厂的方向来看,世界闻名的中国三峡大坝是一个巨大的水电发电厂,每天都要输送着非常巨大的电量,很多城市都依靠着三峡发电厂发送的电能,虽说还有新兴的发电方式,比如火力发电厂、风力发电厂、垃圾发电厂、核能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以及风能发电厂,遗憾的是,无论哪种发电厂都无法储存电能,令人们不禁好奇,多发出来的电,用不完的电该如何处理?实际上,国家针对这一问题,想出了很多解决措施,这些只能有效地缓解,例如,白天的时候,正值各座城市的用电高峰期,此时,电网所承受的压力是庞大,夜晚之际,人们需要进入睡眠,往往会在12:00到凌晨5:00之间,用电的压力会明显减小,这时候,最简单的节约耗电的方式是减少资源的消耗,同时也有可能会有多出部分电量,届时,国家就会准备一些大型的水泵,通过电量将水上升到一定高度,等到用电高峰期的时候,会利用这些水来进行发电,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发电厂发出的多余电去哪里了(发电厂每天发的电用的完吗)(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