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关羽、曹操和颜良。原文如下:
(曹操)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
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官渡之战打响后,袁绍军中大将颜良率领十万兵马直扑白马,与曹军展开较量。颜良勇不可当,斩杀原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二十回合便击败了徐晃。曹操非常忧虑,谋士程昱建议让关羽迎战颜良。在此后进行的交锋中,关羽冲入颜良军中直扑颜良。颜良猝不及防,被关羽斩于马下。当曹操向关羽道贺时,关羽表示自己的义弟张飞的武艺比自己更加高明。曹操大惊,命人将张飞的名字写在衣袍襟底。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关羽口中的“何足道哉”, 意为不值一提,带有轻蔑之意。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语·杜牡之》中的“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之也,诗贵夫如此。若使人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
小说中描述的关羽斩杀颜良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关羽传》载:“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不过,小说中的这段故事情节也有两处虚构的地方。
首先,宋宪和魏续并未死于颜良之手;其次,徐晃并没有二十回合便败给了颜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徐晃与颜良在白马有过较量,但结果与小说中截然不同。《三国志·徐晃传》载:“(徐晃)从破刘备,又从破颜良,拔白马,进至延津,破文丑,拜偏将军。”从这段记载来看,徐晃当时与关羽一起对付颜良。关羽杀死了颜良,徐晃则击溃了颜良的手下,也打了一个胜仗。
对比了历史与小说之间的差异,再来谈谈这段故事情节。很多读者看完这段情节后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小说的描述来看,关羽与徐晃的武艺相当。在小说第七十六回当中,徐晃曾与关羽大战了八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既然如此,为何徐晃与颜良单挑时二十回合落败,而关羽却一个回合便斩杀了颜良呢?
关于这个疑问,其实在书中暗藏了答案。有一个较为明显的原因出现了这一段描述上:“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如何理解这段描述呢?其实很简单,后面小说作者给出了答案:“关公赤兔马快。”也就是说赤兔马太快,颜良的手下还没反应过来,关羽便冲到了颜良的面前。故此,颜良的手下也就来不及保护颜良,这就给了关羽斩杀颜良的机会。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书中提到:“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当发现有人突然手持兵器冲到自己的面前,颜良没有提刀应战,第一时间想到的却是“方欲问时”,这究竟又是为什么呢?《三国演义》第七回中揭晓了答案。
在小说第七回中,袁绍与公孙瓒在界桥展开大战。袁绍将公孙瓒及赵云团团围住。此时,刘备、关羽和张飞及时赶到,击退了袁绍,救了公孙瓒和赵云的性命。从这个情节推测,颜良很可能在界桥之战时见过关羽,对关羽的外貌有一定的印象。加上此时刘备就在袁绍军中。颜良看到面前之人颇似关羽,想先问个究竟,因此才没有提刀应战。没想到关羽没有给颜良开口的机会,一刀便要了颜良的命。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颜良死于关羽的偷袭,并非一场堂堂正正的单挑。从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战绩来看,如果他和关羽光明正大地单挑,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