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流淌的资江,慷慨滋润出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邵阳。

邵阳是湘中明珠,湖湘重镇。

这块厚土,历史悠久。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演绎了古韵昭陵的厚重,铸就了“铁打宝庆”的铿锵。

这块热土,人杰地灵。慧眼魏源,启蒙开放称鼻祖;军魂蔡锷,再造共和第一人。邵阳人敢为人先、血性阳刚的精神特质,诠释出湖湘文化的精髓和脊梁。

这块沃土,山河毓秀。崀山丹霞、南山草原、花瑶古寨、黄桑绿洲,皆享誉中外,名播八方。

今天的邵阳,已从千年古郡发展成为现代化的魅力都市,正崛起成为湖南省域副中心、湘西南经济中心、国家区域性综合性交通枢纽中心城市。

邵阳历史有多长(邵阳2500年的建制沿革)(1)

邵阳古城牌坊

回首历史,2500年的画卷一一展开,自白公筑城至今,历经了沧海桑田:

(一)昭陵县

西汉初,始置昭陵县,属长沙国。

(二)夫夷侯国、都梁侯国、昭阳侯国

夫夷侯国: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置夫夷侯国,属零陵郡。

都梁侯国: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置都梁侯国,属零陵郡。

昭阳侯国: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置昭阳侯国,属零陵郡。

(三)夫夷县、都梁县、昭阳县

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昭陵县改隶长沙郡。置夫夷县、都梁县、昭阳县,隶零陵郡。

(四)昭陵郡

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分零陵郡北部置昭陵郡,治同昭陵县,属荆州。

(五)邵陵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昭陵郡为邵陵郡,改昭阳县为邵阳县,属荆州。始用邵阳之名。

(六)邵阳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原邵陵郡所属各县并入邵阳县,先属潭州,后属长沙郡。

(七)建州

隋末唐初(公元612-617年),升邵阳县为建州。

(八)南梁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建州为南梁州,属潭州。

(九)邵州、邵阳郡、敏州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改南梁州为邵州,属江南西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邵州为邵阳郡,属江南西道。后复名邵州,一度改名敏州。

(十)武冈军

北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分邵州西部置武冈军,属荆湖南路。

(十一)宝庆府

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升邵州为宝庆府,属荆湖南路。

元代,改武冈军为武冈路,改宝庆府为宝庆路。

明代,复置宝庆府、武冈府;明太祖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降武冈府为武冈州,属宝庆府。

清代,沿袭明代建置。

(十二)宝庆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宝庆府,设宝庆县,属湘江道。

(十三)邵阳县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宝庆县复名邵阳县,属湖南省。

(十四)第六行政督查专员公署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置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设邵阳县城,属湖南省。后相继改为邵阳区督察专员公署、邵阳区行政专员公署。

(十五)邵阳市

1949年,始设邵阳市,属邵阳县。

1950年,邵阳市明确为县级市,属邵阳专区。

1977年,邵阳市升为省辖市,属湖南省,由邵阳地区代管。

1986年,邵阳地、市合并,撤销邵阳地区,实行市领导县体制,属湖南省。

(酸甜苦辣品人生,嬉笑怒骂皆文章,关注阿伯罗,给你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