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是血脉。
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最古老文字,汉字的魅力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依然熠熠闪光。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承载了中华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展现了古往今来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和思想成就,现如今的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也是从文字记载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提到汉字,我们就不能不提造字的祖先——仓颉了。仓颉,相传为中国“五帝”之首黄帝的左史官 ,古籍中称其"龙颜四目,生有睿德"。《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颉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关于仓颉造字,这还有一段传说。
据说有一次,黄帝的军队和蚩尤的军队交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胜负未分。黄帝准备改变战术,叫仓颉把作战图拿来,仓颉一摸,哎呀,身上带的作战地图早已丢失,黄帝又气又急,只好暂且收兵回营。
黄帝对仓颉说:“你是我身边最聪明的一位大臣,怎能在打仗的生死关头把作战地图丢失?这是多么大的过错啊!”仓颉回答说:“黄帝,如今人多事杂,又要经常打仗,用结绳记事,刻木为号的传令办法实在难以应付。照这样下去以后还会出更大的乱子。”黄帝问:“那该怎么办?”仓颉说:“只有一种图,天下人一看,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用这种图把你要说的话画出来,人们都会照你的意思去做。”黄帝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便说:“好吧,今后边你就不要随军打仗了,专门留下来给咱们画图造字吧!”
这下可把仓颉难住了。图和字怎么造呢?于是他整天苦思冥想,半年过去了,眼看已到冬天,仓颉还没有想出造字的办法来。
有一天夜里下了一场大雪,仓颉一早起来到山上去打猎,只见满山遍野白雪皑皑,山川树木全被大雪覆盖。仓颉转了一座山,也未见到一个猎物。正准备下山回去突然从树林里窜出来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山鸡走过后,在雪地上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
接着,又有两只小鹿也窜出树林,发现人后撒腿跑掉了,雪地上又留下了小鹿的蹄印。仓颉看得出神,把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把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一对比,发现形状不一样。于是他想,把鸡爪印画出来就叫鸡,把鹿蹄印画出来就叫鹿。
世界上任何东西,只要把它的象形画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这里,仓颉心花怒放,回去后就把他的这个想法向黄帝报告。黄帝听后笑看说:“我说过,你是个精明人,果然不出所料。好吧!你就把天下的山川日月,飞禽走兽,都按照象形造出字来,我再颁布天下。”从这以后,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象形文字。不久,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都造出来了。
传闻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上苍感动的涕泪横流,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淮南子》记载的"天雨粟,鬼夜啼"。
文字一出,人类从此由蛮荒岁月转向文明生活。
后来汉字从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西周时演变成籀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楷书盛行于魏晋南北朝,然后通行至今。
汉字发展演变历史悠久,若想全面了解,肯定得花费一番功夫,因此特向大家介绍一本关于汉字的图书——《汉字细说》,只此一本就可以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
此书的前身是林藜先生所著的《一日一字》共1100 多字的汉字丛书,后在原版的基础上将内容重新进行了梳理与整理。
本书按照汉字的常用字规律与特点,第一辑筛选出其中最常用的100 字,增加了汉字的演变过程,展现汉字在历史长河的发展进化过程,使字义解读更加有理可讲,有据可依,生动直观。
编者将原有的字义解读部分重新进行内容建构,从“字义源流”“汉字连连看”“说文解字”多个维度来表现,使内容路线更加清晰明了。
本书还特别增加了历代名画的精美插图,插图是字义源流与诠释的补充与延伸,让内容更加直观生动,使汉字学习更加亲切活泼。同时,丰富多样的历代名画,不仅让读者受到艺术的熏染,还可以滋养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