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平凡的世界

——路遥

平凡的生活路遥(开启平凡的世界)(1)

路遥,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作品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

1988年路遥完成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1975年到1985年中国大转型时期的社会生活的巨变以及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状况,并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

二十几年来,《平凡的世界》和路遥的其他作品版本之多、销量之巨,在青少年中影响之大,是中国当代小说难以企及的。

路遥作品的主要风格特点:

一、现实主义手法创造性运用

路遥在他的随笔集《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道,当时社会流行“现实主义过时论”,然而路遥“决定用现实主义手法结构这部规模庞大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因为在他看来,现实主义不仅仅是创作方法的问题,而且还应该是一种精神。他的作品贯注着浓厚的时代意识、深广的现实性和鲜活的现实感。我们可以清晰准确地把握住《人生》中高加林去县城拉粪所遭遇的蔑视和心中的屈辱,能了解《平凡的世界》中煤矿工人孙少平通过劳动领取工资的那份骄傲……路遥给我们展现了当时真实的农村现状,并揭示了农村青年真实的心态。

二、“城乡交叉地带”环境的设置

路遥小说中的人物大都生活在城乡交叉地区。他们或进军城市,或流落乡村,或双栖两地。《人生》中的高加林高考失利回到乡村,后又返回县城成为明星人物,最后又回到乡村。《在困难的日子》里的吴亚玲,身为武装部长的女儿,却来到乡村小学支教。《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从乡村来到县城求学,后又到煤矿工作。路遥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审美世界,让我们品味着他们上演的丰富的人生悲喜剧。

三、浓厚的思考与探索意识

路遥作品能够振奋人心,就在于他在作品中注重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能够从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寻找到奋进的动力。他的作品《人生》,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对现行制度的探索和思考。在《平凡的世界》里,通过对孙少安及村人思想的转变来体现时代的变迁。

— END —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