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跳墙这道菜,相传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有两百多年历史。此菜以十八种主料、十多种辅料互为融合。其原料有鸡鸭、猪肚、蹄尖、蹄筋、火腿、鸡鸭梗;有鱼翅、海参、鲍鱼、干贝、鱼高肚;也有鸽蛋、香菇、笋尖、竹芋等共三十多种原料与辅料分别加工调制而成。

与佛跳墙齐名的美食(舌尖上的美食之佛跳墙的传说)(1)

关于这道菜的创始,说法颇多。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佛跳墙的由来传说。

传说一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2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问及菜名,该 官员说该菜取"吉祥如意、福寿双全"之意,名"福寿全"。

与佛跳墙齐名的美食(舌尖上的美食之佛跳墙的传说)(2)

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口味胜于先者。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 ,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同时,在福州话中,"福寿全"与"佛跳墙"发音亦雷同。从此,引用诗句之意:"佛跳墙"便成了此菜的正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与佛跳墙齐名的美食(舌尖上的美食之佛跳墙的传说)(3)

传说二

佛跳墙的由来,民间有个有趣的传说。古时候,新娘子出嫁后的第二天要返回娘家,称为"回门"。回门这天,新娘可一点儿都不轻松,她要忙着跟着自己的母亲学习如何烧菜做饭。有个富家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她从来没有洗过菜、下过厨,甚至连油盐酱醋都分不清楚。出嫁后回门那天,临时跟着母亲学起了炒菜做饭。临走前,母亲仍然放心不下,就将家里的山珍海味都拿出来,做成各式菜肴,然后分门别类,用荷叶包好,并告诉她只要加热一下即可上桌摆盘。

与佛跳墙齐名的美食(舌尖上的美食之佛跳墙的传说)(4)

谁知,还没等第二天天亮,她就将母亲的嘱咐忘得一干二净。这新娘子急得手忙脚乱,不知所踪啊。情急之下,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将母亲给带的山珍海味一股脑儿倒进了一个大坛子里,盖上荷叶,放在炉子上炖了起来。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富家女无奈之下做的乱炖,竟然浓香四溢,引人入胜。公婆品尝后,频频称赞,连连给儿媳竖起大拇指。 街坊邻居听说后,纷纷在自己家里模仿起来。于是,多种食材一锅煮的做法,就在福州周边地区流传开了。

与佛跳墙齐名的美食(舌尖上的美食之佛跳墙的传说)(5)

吃这一最为物质化的生存层面,可能是理解一个民族精神气质的最重要的方面。既然如此,那么"吃"对中国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吃"在中国真是意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