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足的日子,只能自娱自乐。闲来无事,读了一首词,看了一部电影,听了一首歌,颇有感触,也算收获。

一 读一首落泪的词

1000年前的大宋,暮春时节,烟波迷离,残阳仿佛即将收起最后一丝光。落魄的柳永登上高楼,凭栏远眺,满怀愁绪。只见他挥笔写下: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1)

柳永的愁是什么?已无从猜测。是前途迷茫?是半生流离?是霜华满鬓?……这位早年成名的诗人,却只能自嘲“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才子,早已饱尝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

然而于世世代代的读者而言,总有一种,借他人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的痛楚。写 愁的诗句太多了,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贺铸说“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雨,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然而柳永的这一首却使人拍手称叹,过目难忘。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2)

这词写愁,写愁之迷离,无处不在。愁从天际弥漫,藏在天光,藏在绵延春草,藏在雾霾中,点点星星,弥漫于天地之间。

这词写愁,写愁之难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强颜欢笑却无法遮掩,借酒消愁也是愁上愁,只能买醉,佯疯诈狂,最后只能无言。独上危楼的柳永,是否有陈子昂的独怆然泪下的酸楚。

本来词已至此,无力再续,但是柳永不愧大家,语不惊人死不休。只见他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3)

不悔,至此,才明白前面皆为铺垫。人生难免无憾,但难得无悔。柳永痴心一片,如李商隐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使干之执着。

因此王国维说,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不悔的精神乃人生第二重境界。

二 看一部唏嘘的电影——《一代宗师》

宫二说,练武之人有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4)

见自己,是练武之苦。求学路上,伤筋动骨。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天将降大任之斯人,不经艰苦,不见学成。人之惰性,在锤炼中消退,人之悟性,在敲打中见长。只有看见自己的惰性,傲性,贪性,才能迎难而上,才能终将退去年少的青涩,遇见成熟的自己。至此,武动便在苦练中渐进。

见天地,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天地之大,包罗万物。要从自我的世界跳出来,看看风流云散,看看人潮起伏,看尽人生百态,才能看透功名利禄,最终见天地万物,物我皆忘。

见众生。乃侠之大者,无他,唯担当而已。练武不为自己,乃为天下众生。大鹏者,本可远翔南冥,扶摇直上,却栖居人间,贴地飞行,无他,乃救人之心使然。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5)

戊戌变法功败垂成,生死选择悬于一线,谭嗣同拒绝逃生机会,以这种捐躯的壮烈行为,来唤醒民众的觉悟。

章太炎认为这种勇猛精进的大无畏精神来自坚定的信仰,梁启超认为: "佛则有一绝对无限的大欲在前,悬以为目标,教人努力往前进……佛对于意志,不仅消极的制御而已,其所注重者,实在积极的磨练激励之途。"

学医亦然

三 听一首奋发的歌

人生 若如 初相见(人生如词人生如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