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代门神“神荼、郁垒”,到最佳搭档“秦琼、尉迟恭”,门神种类多样,原型繁杂。既有武门神,又有文门神;既有男门神,也有女门神。有些门神是不能随便贴的,他们的身份不同,张贴的讲究也就不同。

从门说起。

民间年画研究专家王树村先生认为,“门是人类文明进步地实物旁证。”原始人类穴居为生,没有房屋建筑,更谈不上设置门窗,直到奴隶社会由穴居转移到地上生活,为防止野兽袭击,设置了门。这一过程既是人类的本能选择,也是文明进步的演变。门,就成了这一演变过程的“旁证”。

自从有了防止野兽袭击的实用功能后,古代先人对门的认识就趋于“神化”,将它作为祭祀的对象之一。

《礼记》祭法中记载,“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七祀”和“五祀”的对象里都有“国门”。不管是王,还是诸侯,对门的祭祀要求都是一样的。

随着门的正式出现,以及祭祀的严格要求,门神便也诞生了。

门神对外还是对内贴(门神不是你想贴)(1)

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五子门神


门神有哪些?

以人物作门神,最初形象乃黄帝所定。据《山海经》记载,“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以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神荼郁垒两人,成了门神形象的初代。

门神对外还是对内贴(门神不是你想贴)(2)

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神荼”

门神对外还是对内贴(门神不是你想贴)(3)

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郁垒”

到了汉代,人们认为门神是古勇士“成庆”。从现存于河北望都、大连营城子汉墓中的汉代彩色壁画上能清晰的欣赏到当时门神的风采。一人怒发冲冠,络腮胡子,样貌凶猛,一手持长剑,一手持彗;另一人模样文雅,双手抱兵器。两人相对而立,分别注视对方。

及至到了唐代,门神历史上的最佳搭档“秦琼敬德”横空出世,直到现在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和这两位同时代出现的,还有后来专守后门的魏征,专职捉鬼的英雄钟馗,以及保护儿童的射狗张仙。有趣的是,前面四人能成为门神,都与他们皇帝做的梦有关。

此外,在陕西木版年画中,孙膑庞涓、马武姚期、赵云伍子胥、李元霸裴元庆、孟良焦赞、赵公明燃灯道人等神话传说或小说演义中的人物,也以威猛多智的门神形象广泛流传于黄土高原。

门神对外还是对内贴(门神不是你想贴)(4)

杨家埠木版年画门神“赵公明燃灯道人”

以上介绍的,大多是武门神。在天津、山东、江苏、绵竹等传统年画产地的门神中,还有一类文官门神。

文官门神最有名的,当属窦禹钧。

窦禹钧,又名窦燕山,五代后晋人。相传,窦禹钧有五子,全部联科登第,荣极一时。将窦禹钧和五子选作门神,应是取其多子多福,门第富贵之意。

此外,手捧珍宝的比干,带子上朝的郭子仪,福禄寿三星都是传统文官门神的典型代表。

门神对外还是对内贴(门神不是你想贴)(5)

杨家埠木版年画“五子门神”

最后,有男门神,自然有女门神。

四川夹江木版年画中出现过穆桂英、秦良玉等女将门神画。穆桂英的故事家喻户晓,自不必说。秦良玉,明代四川人,曾率兵抵抗张献忠的军队入川,保一方平安,很受当地敬重,故绘制成为门神画。

画中女将头插雉鸡翎子,身披锁子铠甲,背插靠旗,腰胯宝剑,手提一柄大刀,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为什么贴门神?

前面说过,门神是先人们把门“神化”后的产物。要想弄明白贴门神的原因,还是要追溯到门的原始功能上来。门是庭院、居室的咽喉,既可以出入,又可以防卫。

贴门神,一方面能够起到装饰作用,美化建筑,让出入门户的人感到心情愉悦;另一方面则是担负辟邪迎祥功能,让人在精神层面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


贴门神的讲究。

“武门神”贴于临街大门。武门神身形魁梧,手持兵器,气吞山河,宛若威风凛凛的卫士,两眼圆睁,审视着门外的一切。小人贼子、魑魅魍魉见了浑身发抖,不敢入内。亲朋好友到门前也需整理衣冠,不敢有越轨举动。

“文门神”贴在院内堂屋门上。文门神人物表情和颜悦色,手持如意珠宝,似有接福迎祥之乐,满堂笑语之声。

钟馗杀鬼、张仙射狗等门神画一般贴于后门。它们属于神像画中的下等神,承担除妖捉怪、镇鬼辟邪的职责,一般人家不去供养,只是为了特殊需要才张贴它们。

张贴方式也有讲究,两个门神要对脸张贴,相互看到对方。如果家中有亲人去世,三年内不可张贴带红颜色的门神。


我是一只“赏年画的兔子”,关注我,为您讲述传统年画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