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芒市委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德宏民族团结月40年)

云南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共青团芒市委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教育深度融合,引导各族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志愿服务点亮民族团结进步之光

每天下午,来到孔雀湖公园休闲的市民络绎不绝,曾经的一幢水库管理所的旧办公房,如今改建成了芒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驿站,成了生态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体验与宣传阵地。

芒市团市委副书记尚彦妤是讲解员队伍中的一员,在民族文化馆内,她向参观者介绍起德宏州五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起源、历史文化和非遗项目,馆里的象脚鼓、织锦、土陶等大部分展品都来自当地非遗传承人的捐赠。

团市委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和社会化动员优势,组织“青年讲师团”“红领巾巡讲团”“芒苗苗”红领巾讲解员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广泛组织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面向团员、队员开展“石榴籽一家亲”主题团课、队课活动,激发青少年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受益,在教育中成长。

尚彦妤告诉记者,芒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有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网络注册志愿者629人,打造“小青芒”志愿服务与青年成长品牌,以学雷锋月、国际青年志愿者日等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等青年志愿者系列服务活动。持续开展寒暑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招募活动,5年来为400余名返乡大学生搭建服务基层的通道。

今年暑期,芒市学子志愿服务队先后在风平镇、轩岗乡等7个乡镇16个村寨开办“芒芒小课堂”活动站点16个,包含易地扶贫搬迁点4个、少数民族聚居站点9个,服务青少年765人。聚焦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青少年群体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少数民族聚居站点开展“纠音小课堂”,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程帮助一批少数民族贫困青少年提升沟通交流能力,利用“民汉双语”教学《我和我的祖国》《吃饭不忘共产党》等歌曲,同时,用青少年群体听得懂、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宣讲活动。

西部计划研支团的边疆情

8月份,又是一年研究生支教团传递支援边疆接力棒的时节,举行过出征仪式后,来自新疆的木尼热·阿里木和其余25名同伴背着行囊,从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乘坐大巴奔赴德宏州,正式到各自的支教点上岗。

借助在校时期积累的宣讲工作经验,木尼热被轩岗乡政府聘用为宣讲员,考虑到少数民族同胞的饮食习惯,支教学校增设了小厨房,方便木尼热自己做饭吃。一个月的时间里,木尼热很快融入了轩岗乡的工作生活中,她和当地傣族同胞一起跳起嘎秧舞、敲起象脚鼓,学生和家长们亲切地称她为“阿木老师”。

团市委指导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关爱乡村青少年志愿服务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自护教育、课业辅导、手工制作、民族文化传承等服务。每年招募的西部计划志愿者90%服务于乡镇及以下岗位,加强了基层一线的工作力量,为芒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助力。

通过志愿服务拓展民族间的帮扶关系,在共同生活、学习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增进五个认同。尚彦妤说:“我们时刻关心关注研支团志愿者们的工作生活,在朋友圈常常看到志愿者们发布的动态,他们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自己制作的短视频,向远方的亲友传递了德宏州风土人情的魅力。”

一年又一年来到德宏的志愿者以亲身经历见证着祖国西南边疆的变化,通过这样自发的对外宣传增进着全国各地人民对德宏的认识和了解,将边疆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传播开来、延续下去。

云报全媒体记者 段苏航 胡娇 谭雅竹 管毓树 吴沛钊 马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