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湖北武汉市首先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全国各地的目光就聚焦在了武汉。

武汉(29°58′N-31°22′N,113°41′E~115°05′E),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下游平原、汉水与长江交汇处。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

该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拥有纵横交错的公路和铁路线,以及长江、汉江交汇的水路航线,这座港城被誉为“九省通衢”,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维系四方的作用。

一线贯通,两江交汇

三镇雄峙,四海呼应

五方杂处,六路齐观

七星高照,八面见光

九省通衢,十指连心

这里是武汉!

请横屏观看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

这是一座因水而生的城市

百万年前

重庆与湖北之间的巫山山脉

被江河切穿

形成三峡

江水冲出峡谷滚滚东逝

长江

就此诞生

江水激荡

裹挟的泥沙不断沉积

形成江汉平原

在这片富饶的平原东部

千百年来

武昌和汉阳隔江而望

演绎了无数大江东去的篇章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

500多年前

从3000多公里外的秦岭

奔流而来的汉水

做了一次重要的改道

这次改道

不仅改变了汉水汇入长江的位置

也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

改道的汉水在龟山冲出一个喇叭口

把汉阳分成两部分

汉口,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自此,武昌、汉阳、汉口

两江三镇城市格局形成

三城又合三为一

共同组成了武汉

这样的城市分布格局

在全世界亦属罕见

请横屏观看

从左至右分别为

武昌、长江、汉阳、汉水、汉口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4)

摄影师:黄蕾

水,是武汉的魂魄

长江干流自西向东穿流而过

汉水在汉口汇入长江

共同奔赴大海

《尚书》有云

江汉朝宗于海

武汉正是

通江达海、江汉朝宗之地

请横屏观看江汉朝宗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5)

在武汉

165条河流日夜奔流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

大江大湖纵横

河港沟渠交织

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

都是水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

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0倍

在武汉

你既可以

在中国最大的江中玩水

也可以在

中国最大的城中湖里荡舟

请横屏观看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汤逊湖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6)

摄影师:柳斌

自然馈赠给武汉

得天独厚的礼物

一代又一代武汉人

凭借着智慧与双手

建设出了

一个繁华的特大城市

早在石器时代

这里已有“汉阳人”生息劳作

3500年前

商王在这里建立城市

“盘龙城”面积约 7.5 万平方米

拥有大型宫殿建筑群

和手工业作坊区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7)

三国时

东吴君主孙权

在这里设立了一座瞭望台

以控扼长江

当然,他没有想到的是

这座军事性质的建筑

最终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

一个极为重要的意象:

黄鹤楼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8)

公元1170年

南宋大诗人陆游在武汉停泊7天

他这样描述这座城市的繁华:

市邑雄富,列肆繁错

民居市肆,数里不绝

往来憧憧如盖

四方商贾所集

彼时,武汉已是长江中游第一大都会

大约300年后

武汉终于迎来了

那次重要的改道

汉口迅速从一片苇荡水泽中崛起

一跃成为天下四聚之一

四大名镇之首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9)

明代《江汉揽胜图》,左上方为黄鹤楼

明清时期有句名谚:

“货到汉口活”

当时汉水沿岸

有名的码头多达35个

泊船量达两三万艘次

漕粮淮盐交兑业务

全都集中于此

十里帆樯依市立

万家灯火彻夜明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0)

汉口夜市

20世纪初

武汉冒出了亚洲最大钢铁企业的浓烟

响起了京汉铁路的火车汽笛声

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这期间汉口长江一线

商铺和码头并立

京汉铁路上火车南来北往

被世人称为“东方芝加哥”

武汉从汉水时代

步入了长江时代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1)

现汉口火车站,建筑外形借鉴了老京汉铁路大智门火车站的形制特色

1957年10月15日

万里长江第一桥

横跨在武汉的江面上

连同汉水一桥

把武汉三镇串联起来

终止了京广铁路线

在武汉得靠轮渡

连接的尴尬历史

长江和京广线

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十字大交汇

武汉终于名副其实地

成为了“九省通衢”

在长江汉水之间

重新塑造了大武汉的格局

并最终塑造了武汉

长江中游特大中心城市的地位

请横屏观看武汉长江大桥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2)

摄影师:Eterlaine张炜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此后的武汉

跨江大桥次第建起

第十一座长江大桥已经在建设中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3)

如今

万吨海轮可以从上海直入武汉

从武汉乘高铁出发

4-5小时可以南到香港、北到北京

东到上海、西到重庆

直达大半个中国

武汉机场

拥有民用航线300余条

包括60多条国际航线

2小时的航程即可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它早已不只是“九省通衢”

而是大型综合水陆空交通枢纽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4)

武汉建立了相当完整的产业体系

包括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

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绿色环保等

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

从2010年开始

武汉几乎每年新增一个千亿产业

武汉·中国光谷

拥有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

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生产基地

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

和最大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

 目前,光谷的光纤光缆

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国内市场占有率50%

国际市场占有率25%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5)

武汉

是一个浪漫的城市

伯牙子期曾在这里

高山流水遇知音

屈原曾在这里

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三国时期的军事建筑

到唐代成为了诗人的观景台

崔颢一首《黄鹤楼》名满天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6)

根据崔颢诗歌修建的晴川阁

对诗仙李白来说

黄鹤楼

是一个贯穿一生的意象

28岁时,李白来到武汉

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31年后,59岁的李白

再到武汉

那时国家苦于安史之乱

28岁时的理想已被击碎

李白的满腔悲愤借黄鹤楼

喷涌而出:

我且为君锤碎黄鹤楼

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7)

离开武汉前

李白再次为黄鹤楼写下名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武汉因此得名“江城”

在武汉

长江与汉水相遇

诗人与知音相逢

连冰冷的军事堡垒

都被化为最美的诗篇

武汉

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城市

没有一座城市

会像武汉这样热爱“过早”

在武汉

早餐可以一个月不重样

热干面配蛋酒、牛肉粉配面窝

油饼包烧麦、油条泡糊汤粉

百种早餐、千种搭配

一次满足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8)

识别一个武汉人

不在于他爱不爱吃热干面

而是他能不能端着面碗赶车

武汉人过早

可以边走边吃

不溅出、不脏衣

这种习惯

源于百年来的码头文化

跑码头的工人

为了赶时间及补充能量

选择边走边食用高热量的早餐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19)

码头文化

同样带给了武汉人

侠义爽朗、坚韧不拔的性格

武汉人仗义爽朗

不图名利只图对脾气

一旦朋友落难

武汉人会毫不犹豫、全力以赴地帮助

一个“哽”都不打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0)

武汉社区网格员丰枫每天帮居民代买药品,药袋挂满全身

 武汉人做事常说“铆起搞”

意思是就像被铆钉铆住一样

死死咬住、不依不饶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1)

武汉快递小哥汪勇,疫情期间他坚持不懈地努力,帮助解决金银潭医护人员的出行和吃饭问题

这份仗义和“铆起搞”

是武汉人的英雄主义

是在最绝望的时刻坚持下去的斗志

在最艰难的时刻守望相助的善良

在最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

所以,武汉

从来都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民族英雄岳飞

曾屯兵于此

辛亥革命自武昌起义始

星星之火从武汉燃起

在全国点燃革命的燎原烈火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2)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现为辛亥革命博物馆

1938年

日军进犯武汉

武汉军民浴血奋战4个半月

冼星海在中山公园

指挥万人共唱抗日歌曲

无论妇孺老幼、贩夫走卒

人人捐款抗日

高喊“宁死不做亡国奴”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3)

当时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保卫大武汉》

1998年

武汉战胜特大洪水

16万共产党员投入抗洪抢险

人民解放军出动官兵21万人次

2020年

新冠病毒侵袭江城

武汉按下“暂停键”

用一己“隔离屏障”

护山河手足无恙

经历过辛亥炮火、抗日烽烟

战胜过特大洪水

到今日与新冠战斗

这座英雄的城市风骨依旧

英雄的人民气概依然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4)

4月8日0时

武汉全面解除

离汉通道管控措施

长江依旧奔流不息

黄鹤楼巍然而立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5)

汉口火车站

列车重新出发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6)

汉阳江滩

孩子扬起笑脸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7)

摄影:胡润新

这里是武汉

生于大江大湖之间

交织着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

永远流淌着烟火气和侠义心的

江湖人间

武汉为什么被称为九省衢之地?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8)

4月8日

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座暂停了70多天的江城

终于动了起来

湖北的血液开始流通

武汉为什么被称为“通衢之地”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

这座“川流不息”的交通要地

1


“亿吨港口”穿江海

武汉

一座“浮”在水上的城市

长江、汉江两江交汇

为武汉与外界的沟通

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也塑造了武汉独特的“港口”气质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29)

▲武汉港区分布图,从图中可见沿江港区星罗密布。

地处长江中游

武汉港

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

得中独厚、得水独优

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0)

港口是骨架

航线是动脉

多条水运航线

通达日韩、东盟四国等地

已成为我国中西部走向世界的

枢纽港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1)

▲武汉航运中心全球航线分布图,多条航线通达四方。

2


“高铁之心”通四方

“火车一响 黄金万两”

正如港口书写了武汉的气质

铁路也加速了武汉的发展

武汉的铁路是有历史的

1957年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使用

贯穿腹地的南北大动脉

正式联通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2)

▲4月6日,武汉动车段高铁动车组整装待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赵军 摄)

京广线、京九线、沪汉蓉等多条铁路

在这里汇聚

让武汉在普铁时代

就有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随着全国高铁线路互联互通

位于交汇位置的武汉

成为中国的“高铁之心”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3)

▲武汉对外高铁通道规划网结构图,米字型高铁网让“九省通衢”的称誉实至名归。

在中国经济版图上

以环渤海、长三角与珠三角城市群为“弓”

京广线为“弦”

长江经济带为“箭”

构成了弓箭型空间格局

位于版图轴心的武汉

发挥着重要作用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4)

▲中国弓箭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武汉的地位可见一斑。

3


“门户枢纽”联世界

承北启南

作为中部门户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直抵五大洲

2019年完成旅客吞吐量

2715.02万人次

同比增长10.8%

增幅居全国21个大型机场第一位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5)

▲2020年1月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国际(地区)航线图。数据来源:航班管家。

疫情期间

这里是机场也是战场

1月24日至2月29日

武汉机场共保障航班1322架次

运输4.81万人

运送防疫物资66.5万件,6354.9吨

天河机场依旧繁忙

开启守护生命安全的空中航道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6)

▲1月31日卫星拍摄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卫星数据来源:红旗一号-H9

公路、铁路、航空、内河航运

各种交通线路往来交织

汇聚成“九省通衢”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7)

▲4月5日武汉夜光图。来源:招银理财&望眼科技

武汉“重启”

湖北的血液开始流通

熟悉的气息回来了

武汉

我们终于见面了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8)

号称七省通衢(这里就是九省通衢之地)(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