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导读:
五十七中作为重庆市第一所市级示范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跑渝中。如何教育学生,使之在未来具有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这是近年来,重庆五十七中学给老师们定下的一道校级思考题:如何有效培养“品质学生”?
想要解答这道思考题,五十七中人知道不能只靠纸上谈兵,更要重新审视当下教育的理念与问题所在,重新整合优势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创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重庆五十七中,一起感悟老师们“团队 智慧 整体”的集体共识,一起发现他们为了实现共同目标都出了哪些招。
从教学到自学
问动课堂不止解决了数学难题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中函数是重中之重,它肩负着承上启下,连接高中学习的重要任务。但这样一个重要的章节,却困扰着无数老师与学生。数学教研组长、“课改达人”杨毓均老师介绍,过去,初中数学老师教函数,嘴上强调着要数形结合,手上却把图像和公式都画好了,让学生直接记忆,这让学生很难理解其中奥秘。
如何破解这道谜题?杨毓均在自己20年的教学生涯中寻求答案,领悟到只有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导向,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才能转变现状,提升效率,这就是从教学到自学的过渡。
就拿函数来说,学生先预习,把不能靠自学理解的问题罗列在黑板上,在自主画出函数图像、推导公式,老师则从问题中寻找教学的精髓,把握学生的普遍薄弱点,并逐一击破。
这就是杨毓均率先实践的“问动课堂教学模式”。如今,它已被推广到了整个学校,学校成立了课改研讨小组,每周进行课堂研讨和献课交流,制定了以“六维目标、九点课情分析、九步循环教学过程”的课堂教学案,“少讲多动,问题驱动”的课堂改革切实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力。
在五十七中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升级了老师们的传统教学观,也随之改变了学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与学生评价体系,它所蕴含的“分层教学、分层目标”教育思想,不但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组建高学历教师队伍
构筑未来人才发展大布局
语数外各学科乃至体育及班主任管理方面的各项突破,为学校培养“品质学生”的目标提供了稳定的保障。而从长远发展和保持后劲的角度来看,五十七中人深知,还必须完成一件势在必行的大事。
近年来,随着整体办学水平的增强,学校对于教师素质提升及教师队伍建设也重新设置了目标。现在,学校每年招聘新老师除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的五所师范类院校外,也会前往全国知名的“211”“985”重点综合大学招聘高学历研究型人才。
据了解,目前学校的教师中已有一大批具备了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化学老师赵帅就是其中一位,他来自吉林,因为大学期间支教的经历而爱上了教育事业。选择五十七中,他说因为在这里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
一次脚伤,自己本想默默在家休息,没曾想校领导竟然带队前来探望,这让赵帅十分感动,更加坚定了他留在这里的决心。现在,具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分布在每一个学科当中,他们乐学勤教,以自己的高知服务于具体的学科教学。
“作为初级中学,我们不能光看当下,还要着眼未来。”副校长许卫平表示,积极吸纳并留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他们创造学以致用的条件,是为了完成学校在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布局,只有人才质量跟上了,学校才能日新月异,而这也是现代初中教育的大势所趋。
英语课不只有单词和语法 还有艺术与文化
初中英语难度不高,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兴趣,这是不少初中英语老师的共识。近年来,五十七中英语教研组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来市区专家、教师到校交流观摩。组内教师更是能人辈出,全国英语展评课一等奖、重庆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接踵而来。
有学生感叹,张凌的英语课简直可以用中西合璧来形容。一堂传统的《中国节日》课程,张老师会让学生们探讨中西传统节日的共同点,分析它们各自的文化内涵。再以此引伸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在全英语对话的语境中,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探讨西方文学、西方艺术,并时常以英语情景剧的方式将课文演绎出来,每个孩子都是英语课堂的小主角。
今年6月,张凌在参加重庆市中学英语赛课比赛中,还把《感恩节》一课成功转化为一堂英语烹饪课。课堂的知识点与生活实际完美结合,学生兴趣盎然的在美食之旅中掌握了本课的全部知识点。在讨论和交流中,学生还主动了解了感恩节的由来和习惯,令孩子们得到了全新的情感升华。
赛后,张凌毫无悬念的拿到了重庆市一等奖。“其实英语课堂本该如此,丰富多彩却不失深厚内涵,让学生喜欢。”张凌表示,很多课堂创意来自集体备课中的闪光点,只有老师们团结一致,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才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每人每天2公里 强健的不仅是学生体魄
近年来,五十七中提出培养“品质学生”的育人目标,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肯定。而在学校看来,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提升教学品质,升级教育理念外,还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着力点”,即保障学生具备健康强韧的身心。
为此,学校将传统的大课间活动一分为二,在上午、下午各开展一次,并适当延长时间。每天,伴随着热情洋溢的音乐,师生们都会汇集于操场,完成2公里的有氧跑操。作为为数不多拥有游泳池的初中学校,五十七中坚持三年内教会每个孩子游泳,这不仅让游泳课程成为了这所学校独有风景线,也让学校顺利成为全区传统体育项目示范学校,并作为全区唯一代表参加全国体育工作示范校评选。
“我们每天给学生户外运动的时间其实远超国家规定的1小时,几年下来,确实能感受到他们的变化。”2015级年级组长、体育老师王波介绍,现在很少能看见学生因为体质不好而生病请假,学生们更加阳光自信了。去年中招体考,学校水到渠成的获得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
同时,王波作为班主任,也明白比体育锻炼更为重要的是传递给学生体育精神。他常常以自身经历为例子,给学生讲诉自己对于体育训练的坚持和对于更好成绩的追求。让学生拥有“锲而不舍,勇于追求”的体育精神,对他们的日常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有意义非凡的作用,这也是五十七中体育组每位老师的共识。
倒垃圾倒出“彩虹” 班主任工作也要自成一派
都说班主任工作事无巨细,难以做出特色和成绩,但谢函吟老师就偏不信这个理。在五十七中工作的6年时间里,谢老师完成了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头儿”到全市优秀班主任的蜕变。
2014年,谢函吟老师代表渝中区参加了全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他的班主任观,正是五十七中每位班主任各具特色的管理理念缩影。
谢函吟的班级以“彩虹文化”闻名全校,每个科任老师都能发现这个班级的孩子更为积极主动、性格开朗、思维敏捷。而说起“彩虹文化”的由来,谢老师直言:“是三年前一个学生倒垃圾倒出来的!”
三年前,谢函吟接手初一新生,刚开学一周,学生们对新学校的各项规定还不熟悉,一次大扫除,一个孩子把垃圾倒在了非规定区域,这导致了班级被取消了评选清洁文明流动红旗的资格,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士气。
“我本来也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幸好学生们先振作起来,还来鼓励我。”谢函吟回忆,当时学生看见她情绪低落,还来鼓励她说风雨之后,定有彩虹,他们相信班级会越来越好。
这不仅点醒了谢函吟,还让她把“彩虹文化”扎根心底。如今,她在班里把学生分为多个彩虹小组,每个人都有分工。谢老师坦言,让每个孩子都参与班级管理,服务班级、服务同学,会让他们更加阳光、更加自信。
班主任群体是五十七中取得成功的中坚力量,“彩虹文化”、“无为而大有可为”、“十个气场”等各具特色的班主任管理理念成就了学校良好的声誉,更成全了每个孩子的成长成才。
教
育
观
察
打造“品牌学校”与培养“品质学生”殊途同归
从几年前的同课异构到后来的错峰教学,再到如今的问动课堂教学,五十七中一直坚持不变的就是勇于探索教育之变。
从培养“品质学生”的目标出发,五十七中唤起了每位老师潜意识中对于教育尽善尽美的渴望与动力。
反观每位老师在他们所在科目、所在领域中谋求的改革与创新,都是为了让每个方面更具品质与价值。而每个方面的集合也就构筑起了一所“品牌学校”,使培养“品质学生”成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