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80后

在我们这个时代。

有一群人。

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可能是别人一辈子也不会遇到的。

八零后的女人感言(80后的我们)(1)

一、一首《同桌的你》

80后,生于八十年代初,那时候网络还不普及,信息相对闭塞,他们的父母可能都是知识分子。

从他们一出生就在物质条件极其贫乏的年代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成长。

我们的学校只有一间教室,我们的课桌靠着墙壁并排摆着。老师要上课时坐在讲台前,同学们就坐在课桌旁。

我记得当时老师是男老师,上课时他总是拿一本书给我们看。

他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对学生要求很严格。

记得那时上课他会问我们“这道题你能不能做出来”、“这张卷子上写得对不对”……

但他又是一个很幽默的人,上课时会让大家笑起来。

我记得上了初中后我就没再见到过他了。

我想那应该不是因为我们长大了就不再学习了吧!

初中毕业后,我们一起考上初中的同学都进了县城中学或重点中学。

只有我和同学没能在一起上学。

直到后来有一天他转学离开了县城到另外一个地方上学去了,再也没见过他。

八零后的女人感言(80后的我们)(2)

二、我在地铁上哭了

小艾是一个漂亮的姑娘,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所以很受家里的重视。

小艾在大学里也一直很努力工作,虽然是被父母养着的孩子,但心里还是想要多赚钱养活自己。

她曾经跟我说过:“我有一个很爱我的妈妈,有一个很疼我的爸爸;家里也有很多喜欢你、关心你和支持你的朋友。”

但她也说过:“我现在还没有能力去养活自己,以后有了工作一定要好好努力赚很多钱。”

但是她最终还是没能如愿。

在一次公司组织的户外团建活动中,同事们在户外搭帐篷、露营、烧烤等一系列活动中都被消耗殆尽了,小艾也就被剩下了。

她在那天晚上下班后坐地铁回家时,突然哭了起来:“妈妈不想让我一个人回家啊!”“你要学会独立啊!”妈妈一边说着话一边把手里抱着的一只毛茸茸的小狗递给了她。

后来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艾变得很敏感、害怕、脆弱、无助……很多时候当孩子们需要她安慰和鼓励时,她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后来小艾离开了父母身边去上大学。

在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之后,小艾也遇到了很多像她一样的朋友和同事。她觉得在公司里很压抑、每天都被安排得很满、甚至经常加班到凌晨才能下班……但是那些朋友们都会在下班后陪她一起逛街吃东西;那些同事也会偶尔聚在一起聊聊八卦……总之生活并不是只有工作和同事。

有时候她会觉得:“我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啊!”但是她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也许是因为太多了吧!

八零后的女人感言(80后的我们)(3)

三、《我们是不是80后》

我们还小。

不知道为什么。

却总有一种要长大的感觉。

这句话,曾经是80后们的口头禅:当我们还在蹒跚学步时,他们就已经在学习人生的各种技能了。

80后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会在毕业求职、恋爱结婚、买房买车……

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我们要学会的事情太多了——

而我们80后要做的,就是继续奔跑。

他们会不断成长、成熟;也会更加坚韧和独立;更懂得珍惜生活的点滴。

80后们正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将面临更多人生挑战。

但不管你身处何种人生境遇,只要你坚持梦想,永不放弃、奋斗不止,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后悔!

他们是最有信心的一代人!

《我们是不是80后》中还提到了“80后宣言”这一话题:每一代都要告诉自己:我也是人!如果我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些,就必须做一个好人;如果不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些,就必须做一个坏人。”这也正是80后们自己的宣言吧!

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充满不确定性和机遇并存的时代里,唯有坚持梦想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八零后的女人感言(80后的我们)(4)

四、关于80后的未来

有位作家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人必须在某种意义上是孩子的父母的时候,才真正成为人。”

80后,是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我”。

他们既是孩子眼中的父亲,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同时还是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人物。

80后就像是一块巨大而厚重的拼图:上一代,我们拼出了现在这个我们;下一代,我们又拼出了未来和过去。

也许前一代人所留下的故事,不会影响到下一代人。

但在他们还没有长大之前,他们就已经对这片土地有着很深而独特且持久的情怀。

他们也许无法将这份情怀与热爱通过自身传递给下一代。

但他们一定可以在人生中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且深刻隽永的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