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国标第六阶段排放标准的汽油车,以及提前一个阶段的柴油车(以下简称6-b),车辆都会装备颗粒物捕捉器;汽油车对应的是GPF,柴油车对应的是DPF,这种捕捉器很容易堵塞。

其功能顾名思义,是用于捕捉尾气中的颗粒物。

但是捕捉器的滤芯容灰量是固定的,在捕捉颗粒物的同时还得同步清理才行,否则捕捉器就会逐步的装满;捕捉器的位置在排气系统中,有些位于三元催化器之前、有些在三元催化器的后面,有些是与三元催化器集成为一体的四元催化器。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1)

排气系统和发动机其实是连通的,燃油车使用的内燃机有四冲程,分别为进气、压缩、做功、排放,进排气的瞬间都会与排气系统连通,于是问题就来了。

可以将排气系统理解为“排气管”。

即便加上捕捉器、催化器、消音器、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柴油机针对氮氧化物NOx的净化系统),其实这就是一条管道。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2)

那么颗粒物堆积在捕捉器的滤芯里就会造成堵塞,结果则是发动机的废气无法快速有效的从捕捉器压出去;这就是排气背压的升高,尾气排放不畅则进气势必会受到影响,进气量的缩减会直接影响喷油量,因为喷油量是以设定的空燃比(空气燃料比)来决定,油门控制的不是油路而是气道,实际控制的是发动机的节气门。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3)

“排量”的概念指的是发动机所有气缸的容积总和,或理解为进气量或排气量的流体体积总和,所以进气量的缩减就等于排量的缩小;排量缩小则扭矩降低,扭矩降低则功率和马力会同步下降。动力变差之后只有强行提升转速以补偿动力,结果则是发动机的动力变差且伴随油耗大幅升高。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4)

这就是捕捉器堵塞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想要预防捕捉器堵塞只有一个办法。

办法就是日常多开车。

捕捉器清理颗粒物的基础是“高温”,高温来自发动机的尾气;捕捉器的启动运行温度在200℃以上,这就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加热捕捉器。加热的方式则是以稍高的转速连续驾驶或怠速,连续驾驶时间要在半小时左右才能起到有效清洁的作用;反之则容易堵塞,可是家用代步车谁能每趟都开半个小时呢?所以达到6-b标准的家用车和5/6-b的柴油越野车和皮卡都比较容易堵塞,这到底要怎么办!真的挺烦人。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5)

要不先拆掉?

等到汽车年审的时候再装上呗。

反之新车六年内免审,第六、八和十年才需要上线检测尾气,随后一年一检测;家用车也许开不到六年就换车了,以后年审的频率也不高,所以不如先拆掉到时候在装上。

想法是好的,开始还记不记得曾经的汽车用户们一直都不赞同车辆的“尾气动态检测法”?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6)

这种检测方式是以低转速和高转速稳定转速怠速检测尾气,有些车主认为原地高转速会损伤发动机;其实合格的发动机在做台架测试的时候,会以额定功率的转速连续运行几百个小时也没有问题,短时间的高转速运行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奈何大多数汽车用户是不了解这些常识的,所以反对车辆的尾气动态检测的呼声越来越高;最终也得偿所愿了,现在的汽车尾气就不再进行动态检测。

汽车尾气不进行动态检测又要如何检测呢?

还有一些车主认为曾经的汽车年审不够规范和专业,现在专业了,不过感觉总像是“求锤得锤”……尾气检测淘汰了动态检测法,改为“OBD数据读取法”;也就是通过车辆故障诊断设备通过车辆OBD借口连接行车电脑,直接提权由行车电脑记录的尾气数据。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7)

答案来了:GPF/DPF不能拆,拆掉之后行车电脑就会报错,即便车主可以忽视或仪表盘并不提示,但是数据还是会被记录下来的;这些车在年检时被发现没有或缺失尾气检测数据,还能通过尾气检测环节吗?显然不行。

这就是专业。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8)

全新的汽车检测项目有不少变化,最新标准是更换尾气检测方式,取消悬架检测,取消速度检测,取消手刹检测,取消噪音检测;增加轮胎磨损程度检测,增加车辆轴距检测,增加车辆底盘检测。

是不是挺多?

其实并不算多,欧美国家或日本的汽车检测项目那才叫多,一套系统的检测会有一百多个检测项目,而且基本都是“找茬”的项目;重点是检测费用总要人民币大几千元,日本的一站式服务检测要上万元。所以现在的国内汽车年审还没有开始真正的专业化,不过也已经让燃油车有些难过了;颗粒物捕捉器的问题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尽量找畅通道路驾驶,多开一会吧。

小车进气歧管胶套损坏有什么影响(DPF为何会频繁堵塞的)(9)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