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高原上生长和繁殖的鹤,生活环境远离人群,因此是世界上最晚被发现的一种鹤类。它们栖息于海拔2500-5000米的高寒地带,环境恶劣、食物匮乏,曾经导致种群数量岌岌可危,因此被誉为“鸟类大熊猫”。


它们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颈鹤()。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保护力度的加强,目前我国黑颈鹤种群数量已增至16000只左右,濒危等级从“易危”降为“近危”。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1)

图源:新华社

aspect

高原“仙鹤” 气质优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的身影经常出现,有“鹤”之处总是充满着神奇与想象的色彩,带着长寿、吉祥的寓意,鹤在中国文化中也有着极高的地位。


晋代著名道教理论家、医药学家葛洪在其所著的《抱朴子·内篇》一书中写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写道:“松柏与龟鹤,其寿皆千年。”由此可见,鹤寿无量,古人视鹤与龟一样为长寿之王。

性情高雅、形态美逸、长寿经年,这些因素使得鹤成为世俗社会中的祥瑞,被称为“仙鹤”。在雕刻、绘画、建筑等艺术创作中,常常出现瑞鹤翱翔、祥云环绕的画面,预示着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2)

图源:网络

鹤属于鸟纲鹤形目的鸟类,鹤科动物共有4属15种,古人常说的“仙鹤”其实是丹顶鹤。一身黑白相配的体色中,要数头顶上的那一块红色部分最醒目了。


同样是全身黑、白、红三种颜色,人们经常将黑颈鹤和丹顶鹤傻傻分不清。


其实,黑颈鹤与丹顶鹤都属于鹤形目鹤科鹤属。只不过,黑颈鹤的体型要稍小一些,一般一只成年的黑颈鹤身长大约115cm,和五六岁儿童差不多高。其次,二者在毛色上略有差异。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3)

上海自然博物馆“大江之歌”临展中的黑颈鹤标本, 供图:叁陆柒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4)

上海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展区中的丹顶鹤标本, 供图:叁陆柒


黑颈鹤全身大部分羽毛呈灰白色,而飞羽、尾羽是黑色的。另外,颈部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也是黑色的羽毛,酷似围着一条黑色围脖,因此而得名黑颈鹤。黑颈鹤的眼后和眼睛下方有一小块白斑,而丹顶鹤头部的白斑面积较大,从耳至头枕均为白色。


常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那里的湖滨草甸、芦苇沼泽是黑颈鹤们最喜欢呆的地方,湿地植物的根系、块茎,以及一些昆虫、鱼虾、蛙、田鼠等是黑颈鹤最爱吃的食物。修长的颈部、腿部线条,让黑颈鹤走起路来体态婀娜。姿态各异、身姿灵动,在高原之上,立于河滩草地之中,优雅高贵,尽显不同于其他鸟类的挺括及俊美,这让黑颈鹤拥有了高原“仙鹤”的美誉。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5)

图源:图虫

aspect

高原湿地 美丽故乡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可可西里山和唐古拉山横贯其间,这里河流纵横、湿地广布、湖泊和沼泽众多,这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三江源,水流充沛,这里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集中、最显著的地区,也是黑颈鹤等许多动植物赖以生存的乐土。

隶属鹤形目鹤科鹤属的黑颈鹤,是世界上15种鹤中仅有的高原鹤类。它们在全世界的分布区域非常狭小,除中国外,只有少量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印度、尼泊尔境内。通常生活在海拔2500-5000米的高原地带,尤其喜爱草甸、沼泽、湖泊等湿地区域。


由于生活环境的特殊性,黑颈鹤是目前最晚被发现的鹤类。1876年,俄国博物学家、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青海采集到一只鹤的标本,发现它颈部三分之一的羽毛为黑色,与已经被发现的14种鹤类均不一样,这一重大发现得到了世界鸟类学界的关注,黑颈鹤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鹤在我国属于迁徙鸟类,黑颈鹤也不例外。随着对黑颈鹤了解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它的一生都在高原度过,绝大部分种群把家安在了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春季来临时,鹤群从云贵高原一路北上,飞往青藏高原繁殖后代;10-11月冬季来临时,再陆续返回越冬地,回到稍温暖的西藏南部、喜马拉雅南麓和云贵高原躲避严寒。


例如,贵州的草海就是黑颈鹤越冬的首选之地,宽广的湿地、肥美的水草植物、良好的农田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黑颈鹤前来,当地的老百姓们已经把鹤当成了亲人,每年期待着它们的到来。正如歌中所唱那样:“北方飞来的黑颈鹤,请到草海来做客,这里的湖水最甜,这里的鱼虾最多,这里的乡亲最多情。”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6)

aspect

忠诚神鸟 白头偕老

作为群居型候鸟,黑颈鹤却一直以来坚持着一夫一妻制。雌鹤和雄鹤一旦结成伴侣,则一路相伴相随,有着稳定而和谐的家庭关系。如若一方遭遇不幸,余下的那只也不再婚配,自此孤独终老。其实,这对黑颈鹤的种群数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黑颈鹤夫妇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感动了无数人。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7)

图源:图虫


每年4月初至6月中旬,是黑颈鹤产卵繁殖的季节。已经成年的雌鹤和雄鹤常常出双入对、形影不离。刚刚经过长途飞行,开始到处寻觅干草茎秆,携手搭建属于彼此的爱的小屋。筑巢选址一般很有讲究,通常在湖边的小岛上,或者水草肥美的沼泽地带,借助植物隐蔽,以保证不久的将来,刚出生的宝宝们有一块安全之地,并且附近的食物也相对比较充足。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8)

正在筑巢的黑颈鹤夫妇, 图源:上海科技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黑颈鹤》


爱巢搭建完毕,其实此时雌鹤已经完成了产卵工作。黑颈鹤先产卵再营巢的行为,这与其他鸟类有很大的不同。黑颈鹤妈妈每年只产一窝蛋,每窝1-2枚,鹤爸爸和鹤妈妈会轮流孵蛋,给予鸟蛋最好、最安全的照顾。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9)

正在孵蛋的黑颈鹤妈妈, 图源:上海科技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黑颈鹤》


但因为高原地区食物短缺、环境恶劣,或是天敌侵害,往往只能有一只存活下来。这样艰难的生存环境让黑颈鹤的繁殖成活率不足30%。


在黑颈鹤生活的高原地区,信奉佛教的藏族人民,对黑颈鹤十分喜爱也常常关爱有加,称它们是“仙鹤”、“吉祥鸟”。关于这种神奇的鸟类,民间也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在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黑颈鹤是大英雄格萨尔王的牧马神,能在绵延万里的雪山深处找到最甘甜的仙水,能在辽阔无边的草原上发现最鲜嫩的甘露草,还能翱翔蓝天之上昼夜不停地监视地面上的恶兽。在草原藏民心目中,忠诚的黑颈鹤们是百姓连接神灵的纽带,也是高原生态变化的指示性物种,它们的到来是环境变好的象征。

aspect

迁徙候鸟 亟待保护

作为典型的迁徙候鸟,黑颈鹤的生活史可以划分为繁殖期、迁徙期和越冬期3个阶段。


每年的10月中旬-11月初,寒冬来临前,黑颈鹤集群开始长达800公里的长途跋涉前往越冬地。即便到达越冬地,也需要抗住零下15左右的寒冷,不管是对成年鹤群还是初来乍到的小鹤都是严峻的考验。在越冬地生活约150多天,第二年的3月中旬至4月初鹤群们又一路向北来到繁殖地,开始又一阶段的新生活。

从发现至今,黑颈鹤的迁徙路线一直备受科研工作者们的关注。经过很多鸟类学家的研究和观测发现,全球约有11000只黑颈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根据它们的迁徙路线,我国境内的黑颈鹤分为西部、中部与东部3个种群,并分别通过3条路线进行越冬和繁殖地之间的迁徙。在西藏境内,是迁徙路线最短的西部种群;从青海隆宝滩到云南纳帕海的是中部种群;还有从四川若尔盖到滇黔交界、云贵高原的东部种群。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10)

图源:上海科技馆“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纪录片《黑颈鹤》

由于高海拔、高寒、食物匮乏等生存环境的特殊性,后又因湿地的退化、人类活动的干扰,黑颈鹤曾一度难觅踪迹,1989年黑颈鹤被列入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99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生存状态岌岌可危,曾一度达到濒临灭绝的边缘。

但是幸运的是,黑颈鹤的艰难处境得到了众多保护者们的重视。1984年,在三江源的核心地带,中国首个以黑颈鹤的栖息、繁殖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了。随后,我国在四川若尔盖、甘肃盐池湾、贵州草海、云南大包山、西藏色林错等地都成立了保护区,覆盖黑颈鹤的主要繁殖地、迁徙地和越冬地,为它们的一路飞行保驾护航!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11)

图源:图虫

适宜的生境能够为黑颈鹤提供充足的食物资源、隐蔽的栖息环境和躲避天敌及不良气候等有利条件,让天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黑颈鹤的影响降低到最低。如今,保护区湿地的水质也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水生植物更加丰富,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等都拥有各自的生态位。这为黑颈鹤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植物种子、水生或半水生植物的根和茎、小型鱼类、昆虫等无脊椎动物都是黑颈鹤们爱吃的。

另外,多项高科技手段也运用到了鸟类保护中。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们利用彩色标记、卫星跟踪等方法对黑颈鹤的迁徙过程进行追踪。这可以发现它们的重要停歇地点及活动规律,为确保黑颈鹤等其他迁徙候鸟的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技术的支撑。另外,还有无人机等远程监控、自动检测等高科技技术装备也运用到了其中,提高了对候鸟监测、巡护的效率。

表达愿白头偕老的诗(白头偕老的高原)(12)

图源:图虫

2021年,在西藏考察时强调,“守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西藏”,全民团结起来,一齐守护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栖息地保护是保护动物生存、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的根本措施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投入、各省市地区的援藏助力,以及当地居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被誉为“生物宝库”的西藏,生物物种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从曾经的踪迹难觅,到20世纪末,全球黑颈鹤200多只,再到2020年7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黑颈鹤从受威胁物种名录中移除,濒危等级由易危调整为近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自发加入守护黑颈鹤的队伍之中,高原“仙鹤”的全球种群数量有了显著增长。

据最新观测显示,目前我国境内黑颈鹤种群数量已达1.7万多只。“鹤丁兴旺”、“人鹤共舞”的美好场面又在高原之上重新上演。其实,减少人类的干扰,改善湿地环境,在守护高原“仙子”的重任中,无数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也是民众对黑颈鹤等各种鸟类最好的呵护,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邝粉良. 黑颈鹤越冬初期的觅食行为和产卵前后行为的性别差异【D】,西南林学院,2008

[2] 张会格. 黑颈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及其停歇地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

[3] 谢冰心,孙辉,范诗雨,黑颈鹤越冬保护研究及自然保护区优化【J】,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2020

[4] 伍和启 ,卢可. 黑颈鹤—高原上的迁徙轮回【J】. 中国国家地理 ,2009(11

[5] 杨文明,姜峰,苏滨.一只候鸟的迁徙之路【J】. 人民日报,2022 (014)

[6] 吴至康,李筑眉,王有辉,等. 黑颈鹤迁徙研究初报【J】. 动物学报, 1993(1):1.


转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不代表中科院物理所立场

如需转载请联系原公众号


来源:上海自然博物馆

编辑:Cal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