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对清朝文明发展的作用与帮助

青花瓷从最初作为盛放食品的器物以及装饰摆件开始,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和精神寄托。那么又是由哪些题材体现出来的呢?这些题材在清朝的历史当中又存在那些作用和影响呢?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1)

一、康熙时期的人物题材。

顺治之后,进入到康熙年间。康熙早期,烧的最多的题材是凤穿牡丹。这种花绘贴近汉文化,属于一种吉祥花绘。康熙早期,还有一部分瓷器也是烧造人物题材的。这些人物俗称刀马旦,也叫刀马人物。这些人物是可以找到原型的,三国里面的题材比较多,例如三英战吕布。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2)

这是为什么呢?据文史记载,多尔衮从东北辽河流域打到中原,靠的就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对他来讲是兵书,他从里面学习了一些战术。因为多尔衮带着八旗子弟是靠着《三国演义》打下天下的,所以三国演绎对于清朝来讲就是非常好的题材,所以康熙早期,在人物上的题材都是三国演义。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3)

康熙皇帝虽然不希望刀兵再起,但是台湾还未收复,三藩还未平定,漠北也有战乱,国家不安定,刀枪不可以入库,马不可放回南山。于是画上一些《三国演义》的题材,告诫天下,要以实力平定战乱,统一天下。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4)

二、贴近汉文化的青花瓷

到了康熙中期以后就没有这种题材了,因为国家基本安定,达到盛世了。这个时候,画的最多的就是渔樵耕读。这种题材是希望通过人民的劳作,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走向安定,国家走向富庶的一种理念。所以渔樵耕读这种题材在康熙中晚期特别多。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正能量的题材。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5)

康熙时期除了渔樵耕读、三国演义这种人物题材之外,还有其他的人物题材。康熙时期的瓷器,不管是青花,还是其他瓷器也好,画的最多的是'三娘教子'。我的朋友手里有这么一件瓷器,上面所绘的图案就是'三娘教子',它的价值非常的高。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6)

'三娘教子'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讲的是这个孩子的亲娘和二娘都跑了,只剩下丫鬟王月娥照看这个孩子长大,她严格教育这个孩子,最后让他考上了状元。'三娘教子'是一个历史佳话。这是中国传统里面教子有方的一个题材,所以康熙皇帝把'三娘教子'这个题材画在盘子上,这也是他在贴近汉文化上的一种尝试。包括一些像二十四孝这种关于孝道的人物题材,我们经常在康熙的瓷器上看到。因为这种题材很容易也很乐意让汉人所接受。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7)

三、与女人有关的青花瓷

另外画的最多的就是仕女图。经常出现的仕女有著名的'二乔图'。大家都知道大小乔是三国里面的人物,是历史上非常贤惠的两个美女。他把历史上公认的能辅佐夫君的美丽女子放到陶瓷上,运用这个题材把女人的贤惠给衬托出来。想表达的意思是不论您经商也好,做官也罢;在您出远门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情欲与欲望控制一些,收敛一点,因为家中有位贤惠的妻子在等你。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8)

四、必不可少的文化题材——龙

再看另一个题材,龙。虽然说天子是龙子,但龙这个题材民间也可以画,只要你不按照皇家的画谱画五爪龙,就不犯制。康熙手下的近臣索额图是封疆大吏,功高盖世。但因为私藏五爪龙袍犯制了,所以索家被贬。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9)

陶瓷也是这样,没人敢在上面画五爪龙。我手中有块青花瓷的残片上面就是画着龙。从釉色上来看,这块瓷片是属于雍正时期的。图案有些部分看不见,但如果这个图全的话,应该是龙身子的主体在盘子的中心,龙的尾巴越过盘子的边缘,在盘子的后面,我们把它称作过墙龙。这种画法事实上早就有。但在雍正时期,却被附上了不同的含义。

明代青花瓷与清代青花瓷区别(青花瓷18清朝不同时期主要的青花瓷绘画的思想意识表达)(10)

下面我会通过清朝雍正时期的历史片段,详细分析古人在瓷器的烧造上,对美学的尝试与运用,和瓷器题材的背后所隐藏的深意。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做辩论之词,转载请联系本人,如有侵权,发现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