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一直被封为二战时期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爱戴他拥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在消灭纳粹战役中充分发挥,拯救出大批纳粹受害者,对欧洲稳定作出卓越贡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丘吉尔和印度有什么关系?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丘吉尔和印度有什么关系(丘吉尔种族主义的一面)

丘吉尔和印度有什么关系

丘吉尔一直被封为二战时期的英雄,受到人们的崇敬爱戴。他拥有出色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在消灭纳粹战役中充分发挥,拯救出大批纳粹受害者,对欧洲稳定作出卓越贡献。

这些都是对于丘吉尔的赞扬,但战争也让更多人看到他身上种族主义的一面。

如今在欧洲,关于丘吉尔的事务,都会被视为种族主义的标签。位于伦敦议会广场的丘吉尔雕像,被肆意涂鸦,上面有黑色签字笔写下“种族歧视者”的字样,表达人们对丘吉尔的强烈不满。

英国人对丘吉尔的反抗

丘吉尔对印度的冷漠

丘吉尔是纯正英国血统,接受正规教育,对于世界体系有自己的理解。他自命不凡,认为英国血统是高贵血统,白种人自出生以来就应该享有优越感,是“上等人”。

正是这种观念,所以丘吉尔对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印度人极其厌恶,将印度人视为动物不断压榨、虐待、杀害。

丘吉尔还是典型的冷血军人,对待印度人采用铁血手腕,不问过程,不计后果,只要达到目的方式不重要。这样的态度,使得英国殖民地统治下的印度人苦不堪言。

丘吉尔下令将当时住在高地的肯尼亚居民赶出来,将富饶的高地变成白人殖民者居住地。遇到不服从命令的殖民地人,丘吉尔会选择最残暴的方式进行还击,不断投掷毒气弹。

面对躲在水中的妇女儿童,也不放过。多次命令士兵将毒气投掷在水中,逼迫她们逃出水面上。不仅如此,丘吉尔还对美索不达米亚进行大规模轰炸,短短一个小时就将整个村庄摧毁。

丘吉尔

丘吉尔惨无人道、毫不顾忌的镇压行为,使得英国殖民地下印度人人人自危。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如果说丘吉尔对殖民者采用军事行为,是迫于无奈的手段,那么他将15万印度人关进集中营,就是赤裸裸的恶毒。

丘吉尔与内阁达成协议,将一部分印度人进行秘密处置。将他们进行阉割、电击、凌虐、饥饿等,与纳粹集中营一般无二。这些印度人被白人狱卒进行惨无人道的虐和折磨,长达数年之久。

毫无疑问,丘吉尔在处理印度问题时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在他眼中的印度人,好似动物,想杀就杀,想养就养。

丘吉尔对印度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印度人的生死,也是造成后来印度陷入大规模饥荒的根本原因。

被丘吉尔侵略的印度人

当时的印度虽然饱受摧残,但是还有粮食可以填饱肚子。而且孟加拉国雨水丰富,粮食产量还算充裕,勉强可以应付印度人的温饱。

丘吉尔却下令将粮食全部上交给英国人,交给英国军方使用,意味着印度人没有粮食了。没有粮食的印度人,被迫承受饥饿,饥荒、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

这样的饥荒持续很久,导致400万孟加拉人饿死,300多万印度人直接死于饥荒中。

面对这样的结果,丘吉尔只说了一句话:" 像兔子一样繁殖 "。大概是在怪印度人口太多,太愚蠢,这样的饥荒都抵挡不住。

显然,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毫无悔意。他用行动表达的,动物一样的印度人,是不配吃“主人”吃的食物的。

不仅如此,他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态度也是一样,认为这不是一种迫害,而是一种变相的“援助”。

丘吉尔曾在一篇陈词中说过:“我不会承认,我们对美洲的红种印第安人或是澳大利亚的黑人犯下过弥天大错;我也不会承认,一个更为强大的、高等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更为聪慧的种族进入并占据他们的土地,让他们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对这些人犯下的一种错误。”

丘吉尔的巧言善辩让他逃脱了历史的审判,但并不意味能逃脱人民的审判。如今,文化交融,种族主义带有片面性色彩,不够宽阔,不得不说丘吉尔的眼光带有历史局限性。

巧言善辩的丘吉尔

丘吉尔对“文明国家”的解读

丘吉尔的眼光局限性还表现在对中国的态度,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不友好。

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英国需要掌控中国人,当文明国家变得更加强大的时候,也需要更加无情,总有一天,世界将不再接受那些随时威胁文明国家的野蛮大国 "" 雅利安人阵营必须胜利 ”。

这句话中提到了“文明国家”和“野蛮国家”。丘吉尔所说的文明显然指的是英国,而在他眼中国就是粗野、蛮横的国家。

很明显,丘吉尔对于中国和印度一样存在强烈的意见,毕竟中国当时战争不断,处于生死存亡之秋,更谈不上经济、政治与军事的实力,所以丘吉尔根本看不上中国。

因为看不上中国,所以丘吉尔对中国的生死毫不关注。作为二战期间的同盟国,当时日本与中国开战,而日本要求英国关闭滇缅公路,英国照做了。公然表明,不支持中国。

后来,苏联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英国又跳出来毫不犹豫支持苏联,打击中国。

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焦灼阶段的,整整6年处于艰苦奋斗阶段,不断请求同盟国的支援,但是丘吉尔不仅没有伸出援手,还在公开场合宣称,同盟国应该坚持实行先欧后亚的政策。坚持在解决纳粹势力之后,再出手帮助中国消灭日本。

可是要论起战争的先后,中日战争早就打响,而欧洲战场整整晚了八年。中国武装力量落后,没有强大的军事装备和经济实力与准备充足的日本相抗衡,只能背水一战。没有外援的中国,只能凭借自身的能力苦苦坚持。

战争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结束,日本对中国觊觎已久,注定这是一场持久战。中国仍旧需要借助大国的力量,协助作战。二战期间,中国10万的远征军奔赴缅甸与英国军队汇合一同与日本对战,但最终英国军队没有按照原来的部署计划,临时退离战场,留下中国10万远征军独自苦苦奋战,导致中国10万远征军葬身于此。

这样的态度也让中国看清了丘吉尔的真面目,不管英国是何种身份,是不是同盟国,他都不会支援中国,即便支援也并非真实帮助。所以,丘吉尔十分不看好中国的实力,也绝对不会帮助中国这样的“野蛮国家”强大。

丘吉尔

丘吉尔对中国的认知

丘吉尔自称英国为文明国家,却违背原则,置同盟国家安危不顾,支持日本、苏联,恶意抨击中国。

丘吉尔对中国的不认可,一直延续到战后。即便中国靠着自身的努力,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他依旧认为中国是不值得尊重的。

在宣告德国法西斯灭亡之后,开始讨论成立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丘吉尔再次站出来,表明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应该由英美苏三个国家组成,明确将中国排除在外。

丘吉尔认为中国并不是大国也不能够与英国相提并论,他甚至刻薄地说:“把中国作为世界四强之一是场绝对的滑稽剧”。

如此公开直接地侮辱中国,反对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绝对是故意的。

滑稽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英国以丘吉尔为首的首相及内阁,首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位。这种正面的认可,并不意味着丘吉尔内心的认可中国。丘吉尔多次阻挠香港回归,并坚持主张瓜分中国。

综上可观,丘吉尔种族主义的看法根深蒂固,他认为英国人是白人社会的佼佼者,是上等人,而欧洲大陆的天主教比不上英国人。丘吉尔甚至看不起其他种族,尤其是黑人,视为世界上最低等的种族,比印度人还低等。

不难看出,丘吉尔观念中将贫穷、愚笨、丑陋、低等、动物这些词语,经常适用于他不喜欢的国家,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罗斯福

关于丘吉尔对中国的看待,罗斯福曾这样评价:“丘吉尔在中国问题上有至少40年的认知迟缓”。

罗斯福认为丘吉尔对待中国存在偏见,至少中国是有潜力的,他断定“中国将在四五十年之后成为非常重要的军事大国”。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中国逐渐变得强大,包括军事、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发展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经过漫长的岁月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奋斗出来的。

相较于中国的蒸蒸日上,丘吉尔则每况愈下。他对犹太人的支持,十分偏执,甚至力排众议强力支持犹太人的复国计划。导致英国政界对此十分不满,让丘吉尔的二战威名也消磨的差不多了。

最终,英国人忍无可忍,战争结束之后就将丘吉尔撵下台了。即便有二战的威名也没能守住首相的位置,只能说多行不义必自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