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很多人进补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精神焕发的效果,补完之后皮肤有光泽,干活有劲,不容易疲乏,手脚也不那么凉了。

但有一部分人补了见不到效果,还容易上火,出现口腔溃疡、口干、便秘、腹胀的现象。这种情况补药见不到效果,还有副作用,可能就是脾虚,湿太严重,一补加重湿,湿转化成湿热了。

那怎么自测呢?

大家自己对照镜子看看,首先看舌头两边有没有齿痕,其次看舌苔是不是又厚又腻,如果是,那你一用补药可能就会出现以上情况。因此,在进补之前或者进补的过程中,要首先健脾祛湿,或者同时兼顾健脾祛湿,如果用了太多滋补的药物,不但出现虚不受补,还会加重脾虚,使脾的功能减弱,出现腹胀,食物不好消化,进一步,容易加重体内痰湿,出现口粘,大便粘,痰多,湿还能化热,热往上走,就出现口臭、口腔溃疡,口干。

脾胃湿热调理方子(进补就上火口粘)(1)

因此,在进补前,要清楚体内湿气,给脾胃“减负”,让脾胃能够“轻松上阵”。

怎么才能做到快速清除体内湿气呢?今天教大。加两味中药祛湿气。分别是泽泻和厚朴,厚朴和泽泻,一个偏上,一个偏下,上下同调,一个偏温,一个偏寒,寒热并用,厚朴能够祛湿化痰,行气消胀,泽泻能够通利小便,祛湿清热,两个配合起来,既能泻热祛湿,还能化痰行气除胀满。

《本草新编》:泽泻,味甘、酸、微咸,气寒,沉而降,无毒。长于利水,去阴汗,利小便如神,除湿去渴之仙丹也。

古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久服耳目聪明,不饥,延年,轻身,面生光,能行水上。

《本草经集注》: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本草新编》:泽泻,味甘、酸、微咸,气寒,沉而降,无毒。长于利水,去阴汗,利小便如神,除湿去渴之仙丹也。

脾胃湿热调理方子(进补就上火口粘)(2)

古籍摘要:

《本草经集注》:味苦,温,无毒。温中,益气,消痰下气,治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

《雷公炮制药性解》去实满而治腹胀,除湿结而和胃气,止呕清痰,温中消食。厚朴辛则能发,温则能行,脾胃之所喜也,故入之以理诸证。朱丹溪曰∶厚朴属土,平胃散用之以佐苍术,正泻上焦之湿,平胃土不使太过。

厚朴化痰消胀除湿。既能祛湿化痰,又能行气消胀满之标症。

脾胃湿热调理方子(进补就上火口粘)(3)

方子虽然只有两味药,但起效快速,可以在进补前或者进补的同时,迅速去除体内湿气,散开痰结。

有的人会有疑问,祛湿用六君子丸可以不?六君子丸确实不仅可以祛痰化湿,还可以健脾补气,但重点是补脾、补气为主,不是祛湿为主;也有人问参苓白术散可以不?参苓白术散的确不仅健脾还祛湿,但其祛湿作用还是若,起效慢,湿气在体内已经瘀久化热了,可能还没除去三分之一,所以不用参苓白术散,大家明白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