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袁郊的传奇小说《甘泽谣》里,有个著名的和尚叫“懒残”。

据说是唐天宝年间,衡岳寺的杂役僧。

这和尚什么特征呢?那是出了名的邋遢和懒。

邋遢就不说了,毕竟有些僧人练的就是苦修,就是要忍常人所不能忍。

但这个名叫“明攒”的邋遢和尚,他的邋遢纯粹就是因为懒。

懒到什么程度呢?懒到连吃饭都懒得去吃。

等大家都吃完了,再不吃就倒掉没饭了,他这才晃悠悠地来了。

然后,把大家吃剩的残羹剩饭,给归拢归拢,划拉划拉,吃个肚圆。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1)

懒,本也无可厚非。毕竟,现代的我们,那也是,能坐着,绝不站着。刚坐下,又想躺下。这应该是人的本性,所以修行的人,就是要克服人的本性,这才有了“精进”的说法。

但是,能懒出“明攒”这个高度的,那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当然,懒,人家也懒得理直气壮。

想让他干活?不干,不干,绝对不干: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翻译成现代语就是,都洗洗睡吧,别天天瞎折腾了,折腾来折腾去,又能折腾出来啥。

那念经总得念吧?当然也不念: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翻译成现代语就是,人生忧患识字始啊!还读经呢!读那玩意儿干啥?我们连字儿都不应该认。

好好好,活不干,经不念,你说话总得说吧,也不说: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估计是得了中国古代“言多必失”大智慧的真传,多说多错,话都不要说了。

那你这不买房,不还房贷也就算了,还想不工作,不996,那你怎么生存呢?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2)

这和尚怎么生存的呢?“吃剩饭啊!”刚才前面说他因为懒,等别人吃完饭,才去吃。其实,懒也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深层的原因,那肯定是,众人的冷嘲热讽了。想一想,哪个单位养活只吃饭,不干活的人?

所以,佛门还算是宽容的,还让他有碗残羹剩饭吃!不过,好好的“明攒”,因为懒,又只能吃残食,也就成了“懒残”!

懒残也就成了他的名字,成了他的标签,成了大家内心鄙夷的那一声怒喝。

当然,对此,懒残和尚也是不以为意。懒残就懒残吧!我又不想当主持,当方丈,更不眼红那7000两银子才能买下来的“宝贝袈裟”,我有什么可在乎的。估计也是哪天难听话听多了,他精神胜利法地阿Q道: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懒残和尚自然也被后世尽量神话,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传奇小说里的人物。他的神迹,主要有三点。

第一就是看透一切。当年李泌落寞到寺里读书的时候,偶然发现了这个天天邋遢无比的懒和尚,是个高人。那就是这个白天不念经的家伙,半夜在那嚎叫,而且叫的很响很有规律:中宵梵唱。恒响彻山林。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3)

同样是通晓音律的李泌发现这和尚叫的“先凄惋而后喜悦”,一下找到了知音。望着眼前的隐士高人,李泌激动不已,软磨硬泡地跟着懒残:大师,您给我算算命呗。

懒残一个连话都懒得说的人,突然被这么一个人给缠住了,你想会是什么情形?估计是被烦的受不了了,就忽悠李泌:“你赶紧回去读书吧,读好了回头能当宰相!”

李泌:“真的?”懒残点头。

李泌大喜:“那能当多久?”

懒残无语,举起双手,碰见这么个话痨,实在是想投降。

李泌更是兴奋到暴跳:“你是说能当10年?那这太好了!”这可比美国总统的两届任期都长啊!不知道李泌当时有没有激动地上去抱着懒残,亲一口。

然后,李泌后来,真的当了十年的宰相。不知道是,到底先当了10年的宰相,才有了前面的这个故事,还是有了前面的故事,李泌才坚信自己能当宰相,并天天暗示激励自己,真的成功了。

反正,甭管怎么说,懒残和尚预测李泌能当10年宰相的故事,成了他看透一切,知晓未来的证据之一。当然了,上面两人的对话情节,纯属虚构。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4)

《指月录》关于预测的记载是,两人一起在后山,烧牛粪烤一个栗子,烤熟了,懒残吃一半,把剩的一半给李泌,李泌吃完懒残的“残食”,又是五体投地地跪拜。懒残说,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明白吗?

懒残是不想李泌说出他的身份,什么身份呢?不知道。李泌自然点头称是。然后,懒残说,你能当10年宰相:师曰。慎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

感觉怎么样?其实,书中记载,也多是道听途说,杜撰之言。当然了,很多人都信。

懒残的第二个神迹就是,官府修路,山体滑坡了。路上掉了块大石头,多少人一起用10头牛拉着都挪不动。刚好懒残路过,往石头上一站,脚一踩就把石头给挪动了:

刺史将祭岳祠方修磴道。中夜风雷一峰陨巨石。当道横卧。修磴者以十牛挽之。而又以数百人助挽。屹不动。师笑曰。无烦多力。遂履石。石盘旋而动。声若震雷。疾下路遂开。人如神之。

咱也不知道这是懒残使用了移山填海的神通力了,还是爬上石头找到了一个可以改变受力平衡的一个支点,从而一举将这个刚刚滚到路上的巨石,给又改变受力方向,朝山下滚去了。反正,现场的人,无不视这懒残和尚为“神”。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5)

人怕出名猪怕壮,懒残和尚能一脚踏翻巨石的消息传来。估计,寺里的僧人,冷嘲热讽他的眼神会变得温和许多,懒残和尚,能吃上一顿两顿,刚出锅的热饭,也未可知。

不过,现实是,寺院附近突然又闹起了虎灾。夜晚“景阳冈”上有大虫出没,当时还是唐朝,武松要等几百年之后的宋代才能出现。

武松还没出生,那谁来打虎呢?当然不会有人出头,谁傻啊,谁去打老虎!

但是,不打也不行啊!大虫伤人,人心惶惶啊!

那就懒残去呗!反正,他也不干活,也不念经。最主要的是,他不能能耐吗?能挪大石头啊!对对对!他去最合适了。

那就去呗!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懒残说的豪迈,但要去,也是腿软。

“得——得给我找个大锤子……”

“给——給他找个大锤子!”

大锤子找好,懒残一看,众望所归,不去也不行了啊!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6)

那就大义凌然(硬着头皮)地去吧!

结果,刚出门,就被老虎叼跑了:“师才出寺。一虎遽衔师去。”

好了,懒残的三个神迹讲完了。一是预测未来,说李泌能当10年宰相。二是神通无敌,能脚踏巨石清理山体滑坡。三是以身饲虎,奉献自己,利好他人(据说后来没虎患了)。

前两个故事,可能虚构的成分多些。即使是第三个,也是说懒残被老虎给叼走了,而绝不是说,懒残一出场,老虎被吓得屁滚尿流,最后还成了他的“坐骑”什么的。

可见,所谓的“高僧大德”,也都还是肉体凡胎的人。而不是法力无边的“佛”。那么,这个又懒又邋遢的和尚,怎么就流传千年,受万人追捧了呢?

其实,很多事,看淡,想通,也就放下了!懒残,不是不念经,不干活,只知道睡觉,而是他不向外求,向内求: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他不是不在意外表,而是更在意内心: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所以,他才:兀然无事坐。因为他觉得:春来草自青。

他们都放下了,你呢?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7)

下面是懒残留下来的懒残和尚歌原文,从这些只言片语中,相信很多人,会对1000多年前,那个好吃懒做,只知睡觉的邋遢和尚,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

兀然无事无改换。无事何须论一段。

直心无散乱。他事不须断。

过去已过去。未来犹莫算。

兀然无事坐。何曾有人唤。

向外觅工夫。总是痴顽汉。

粮不畜一粒。逢饭但知吃。

世间多事人,相趁浑不及。

我不乐生天。亦不爱福田。

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8)

不是痴钝。本体如然。

要去即去。要住即住。

身披一破衲。脚着娘生裤。

多言复多语。由来反相误。

若欲度众生。无过且自度。

莫谩求真佛。真佛不可见。

妙性及灵台。何须受薰炼。

心是无事心。面是娘生面。

劫石可移动。个中无改变。

无事本无事。何须读文字。

削除人我本。冥合个中意。

种种劳筋骨。不如林下睡。

兀兀举头见。日高吃饭从头**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9)

将功用功。展转冥蒙。

取即不得。不取自通。

吾有一言。绝虑忘缘。

巧说不得。只用心传。

更有一语。无过直与。

细如毫末。大无方所。

本自圆成。不劳机杼。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醒时折花醉时论道(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