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在沭阳县桑墟镇的西南首,一条古泊河滋养着一个古老而美丽的小村庄——元兴。元兴村坐落于古沙河东岸,湾弓河西畔,沭海一级省道穿越南北,宿连新群航道与古泊渠并流东西。东南与贤官镇接壤,北邻刘厅村,西北连接新顺河村,西与贤官镇马胡村隔河相望。

你的名字冷知识完整版(你的名字我的坐标)(1)

由于水陆条件非常优越,在“书记项目”的引导下,元兴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支持发展木材产业园的建设,目前共有木材加工企业30余家,形成规模的企业4家,并有多家企业向木地板产业转型。此外,元兴村大力发展果林业生产和加工,葡萄、黄梨、优质大米等,成为时令采摘的现代化农业结构。

“元兴本叫南湾,后来为了纪念烈士王元兴而改名。”元兴村党支部书记蒋华民告诉记者。王元兴出生于1911年,他是一位以打石磨为生的石匠,在大革命期间,他利用石匠身份作为掩护,与敌人进行周旋,开展秘密斗争。虽然他识字不多,但是他天资聪明,才思敏捷,是村里有名的“王铁嘴”。1939年,王元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进行革命演讲,动员和鼓励青年志士参加革命。

抗日战争期间,王元兴历任苏鲁交通线交通员、潼阳县沙河区农会会长、潼阳县农会会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淮海公署工会副会长、地委委员等职。1946年,汤恩伯集中15个旅12万兵力大举进攻我苏中解放区,我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的指挥下,根据中央“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奋起反击。在先后取得苏中七战七捷,两淮、涟水、盐城、宿北战役后,实行大踏步战略转移,进入山东境内与敌人周旋。不久,淮阴、涟水、沭阳相继失守,淮海区大批干部也开始向北转移,王元兴同志也在其中。

1947年2月20日,在返回苏北坚持地方斗争途中,到达沭阳县安峰山(1953年11月安峰山划入东海县)休息时,遭到国民党军队包围,军情十分危急,警卫员劝王元兴同志到山下百姓家暂避,他坚决不肯。他说:“我是人民干部,跑了无法向党和人民交待。”说完,他把随身携带的公文强咽腹中,拔出手枪带领被围人员,冲向敌人,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多次突围,未能成功,最终在激战中英勇牺牲。战斗中,牺牲干部战士500余人,被俘800余人,史称“安峰山事件”。

青山有幸埋忠骨,革命英雄永垂不朽。蒋华明说:“元兴村历经风雨沉淀,有信仰、有力量、有能力。她正以自己沉稳的步伐,紧紧跟上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 (徐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