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三谜试解

姚 明

一、 非亲非眷入册

红楼梦第五回的回目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指迷十二钗,曲演红楼梦,预告了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命运,因此被称为全书的总纲。

此回写到,在太虚幻境的孽海情天宫,二层门内有个薄命司。贾宝玉在这里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册中有十二个女子的判词。虽然没有点出姓名,但根据判词我们知道,这十二个女子是:薛宝钗,林黛玉,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乍一看,十二个皆系红楼梦中的“闺阁女子”。但仔细分析,其中的妙玉却显得非常特别。这种特别主要体现在亲缘和原籍二个方面。为什么要说亲缘?因为亲缘是十二钗的一个显著特征。为什么要谈原籍?因为原籍是十二钗的一个基础条件。我根据十二钗的情况,列了一张表。

姓名

家族

家中辈份

是贾宝玉的

原籍

薛宝钗

薛姨妈之女

表姐(姨表)

金陵

林黛玉

贾敏之女(贾母外孙女)

表妹(姑表)

苏州

贾元春

贾政嫡长女

胞姐

金陵

贾探春

贾政之庶女

妹妹

金陵

史湘云

史侯侄女(贾母娘家侄孙女)

从表妹(姑表)

金陵

妙 玉

-

-

-

苏州

贾迎春

贾赦庶女

堂姐

金陵

贾惜春

贾敬嫡女

族堂妹

金陵

王熙凤

贾链之妻

堂嫂

金陵

贾巧姐

贾链之女

堂侄女

金陵

李 纨

贾珠之妻

嫂嫂

金陵

秦可卿

贾蓉之妻

族侄媳

-

先来看亲缘。列入正册的十二个女子,有十一个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成员,而且彼此都沾亲带故。她们都是贾宝玉的亲戚,当然相互之间也都是亲戚了。真所谓“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俱荣”。而妙玉却是其中的另类:她与四大家族、贾宝玉、另外的十一钗,既不沾亲也不带故。

以唯一的非亲非眷之身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显然非常特别。

再来看原籍。前面说了,原籍是十二钗的一个基础条件。因为金陵十二钗,应该是金陵的十二个女子。但妙玉不是金陵人,曹公却说她是金陵的十二个女子之一,这也是非常特别的。当然,与亲缘相比,原籍的问题稍稍复杂一些。

贾、史、王、薛四家原籍金陵,书中多有明确的记述。

贾家: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去岁我到金陵地界,因欲游览六朝遗迹,那日进了石头城,从他老宅门前经过。路北,东是宁国府,西是荣国府”。第三十三回,贾母道:“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这是贾家原籍金陵的明证。

史家:“护官符”上写得明明白白:“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王家:“护官符”上也写得明白:“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薛家:第四回,状告薛家的原告说“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这是薛家原籍金陵的明证。

李纨原籍也是金陵。书中第四回写到“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

百发百中和值谜(姚明妙玉三谜试解)(1)

秦可卿原籍何地没有记载,但她是贾家(按贾母那一代排)的重孙媳妇,将她列入金陵十二钗名正言顺。她死后的棺木暂厝在铁槛寺,后来被贾蓉带回金陵安葬。第一百二十回写到“且说贾政扶贾母灵柩,贾蓉送了秦氏凤姐鸳鸯的棺木到了金陵,先安了葬”。后四十回成书的时间离曹雪芹去世不到三十年,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创作。可以推知,当时的习俗,出嫁女子死后是葬入夫家祖茔的。

林黛玉虽然原籍苏州,但她一则是贾母的外孙女;再则她从小入住贾府、直到去世,实际上成了贾家的一员,用王熙凤的话讲“竟是个嫡亲的孙女”;三则按木石前盟,她原本是许给宝玉的,可惜她因病早逝,没能成婚。根据上述三点,将黛玉列入金陵十二钗也是没有问题的。

现在再来看妙玉:原籍苏州,在苏州出家,住蟠香寺,元妃省亲的前一年才进的京。可以说,妙玉与金陵毫无瓜葛。

苏州和金陵是不同的两个地方。金陵是南京的古称,明代叫应天府,清代叫江宁府;而苏州在明清两代都称苏州府。两地互不隶属。

百发百中和值谜(姚明妙玉三谜试解)(2)

二、 无缘无故进园

或许有人会说,妙玉和金陵还是有联系的,那就是她进了贾家的大观园。其实,妙玉进园,可以说是无缘无故、疑云重重。

妙玉之名首次出现于第十七、十八合回。贾家为迎接元妃省亲,在府中划地建造了省亲别墅----大观园。省亲过程中有文艺表演,就是演戏,既营造热烈氛围,又能给元妃助兴。演戏得有演员,所以特派贾蔷到姑苏去採买小女孩来表演女戏。比较蹊跷的是,演戏的小女孩买来时,跟着冒出十二个小尼姑、十二个小道姑来:

原来贾蔷已从姑苏採买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请了教习,以及行头等事来了。……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採访聘买得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四分道袍也有了。

这些小尼姑小道姑是从何处买来的,书中没有交待。但肯定不是贾蔷买来的,因为让贾蔷去苏州只是买唱戏的女孩子(十六回):

贾蔷又近前回(贾链)说:“下姑苏合聘教习,採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大爷派了侄儿……所以命我来见叔叔。”

贾府郑重其事地派贾蔷去苏州採买唱戏的女孩子,凤姐还趁机安插了贾链的奶娘赵嬷嬷的两个儿子分一杯羹。这採买小尼姑小道姑,也是个花钱的巧宗,却不见前文提起,也不知道是派谁、去哪儿买来的。更加蹊跷的是,林之孝家的还无缘无故地带出一个妙玉来: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氏,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足的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去岁随了师父上来,现在西门外牟尼庵住着……”。王夫人不等回完,便说:“既这样,我们何不接了她来。”

这里有几处疑问:

首先,妙玉住在西门外的牟尼庵,怎么会和小尼姑小道姑搅到一起的,难道这些小尼姑小道姑是从牟尼庵、或通过牟尼庵买来的?对此书中没有交待。

其次,就算前文没有交待採买小尼姑小道姑的事,此时直接提起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林之孝家的无缘无故地捎带出已经十八岁的女尼妙玉,难道她想将妙玉推荐给王夫人?为什么要推荐呢?如果是周瑞家的向王夫人推荐,还比较好理解,因为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她多管闲事也可以理解为替王夫人着想。就像带刘姥姥见凤姐、替薛姨妈送宫花,这些都不是她的本职工作,但事情都与王夫人有关,做着也像。而林之孝夫妻俩是“收管各处房田事务”(二十四回)、“锥子扎不出一声儿来的”,按凤姐的说法是“一个天聋,一个地哑”(二十七回)。因此林之孝家的主动推荐妙玉,显得很冒昧且不合常理,除非主子事先有吩咐。但书中没见这方面的叙述。

第三,王夫人不等林之孝家的讲完,便立即决定将妙玉请来,也是无缘无故。更有甚者,当林之孝家的说请不动时,王夫人居然吩咐下帖子去请。似乎请妙玉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非请不可。但从后文看却不是。因为书中只说

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次日遣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搁过,此时不能表白。

此后妙玉便无声无息。迎接元妃省亲的诸项准备工作中,写到了“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直到十月将尽,幸皆全备”,“贾蔷那边也演出二十出杂戏来;小尼姑小道姑也都学念了几卷经咒,贾政方略心意宽畅。”但对妙玉一个字都没提。元妃省亲的整个过程,也同样没有妙玉一个字。一直到第四十一回,妙玉才正式露面。这充分说明,妙玉进园与元妃省亲无关。

事前无交待,事中无叙述,事后无照应,所以说无缘无故。

三、 不明不白被劫

前八十回中的荣宁二府,虽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但外面的架子尚未甚倒。十二金钗除秦可卿外,都未曾结局,其中也包括妙玉。

至第一百十二回,贼人潜至栊翠庵,先点了闷香将众人薰倒,然后便拿着明晃晃的刀来抢妙玉

那个人把刀插在背后,腾出手来将妙玉轻轻的抱起,轻薄了一会子,便拖起背在身上。……加鞭赶到二十里坡和众强徒打了照面,各自分头奔南海而去。不知妙玉被劫或是甘受污辱,还是不屈而死,不知下落,也难妄拟。

这个结局写得不明不白。而且既不符判词意思,又不合小说风格。

妙玉的判词是: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红楼梦曲第七支《世难容》,也是写妙玉的: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对于判词和曲子,比较主流的解释是:妙玉最后堕入了青楼。因为无论是“金玉质陷淖泥中”还是“风尘肮脏违心愿”,似乎都强烈地暗示妙玉的结局是作妓为娼。虽然笔者认为这种解释大有可商之处,但不管如何,续书中妙玉被强人掳去、不知所终的结局,与判词的意思相去甚远

从风格上讲,红楼梦是一部经过精心构思的作品,文无闲笔,是其非常突出的风格。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一情节,一谐音,都会在故事的发展中得到印证和体现。有时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有时一语成谶、前后呼应。戚蓼生将曹雪芹比作左丘明和司马迁,称红楼梦为“一声两歌,一手两牍,注彼写此,目送手挥,如春秋之有微词,史家之多曲笔……其殆稗官野史中之盲左腐迁乎!”

所谓伏脉千里,最突出的例子是第三十回,宝玉和黛玉拌嘴,黛玉说“我死了”,宝玉随口接了一句“你死了我做和尚”。以及第八回,宝玉、宝钗互看金锁美玉。这预示了宝黛钗三人的最终结局:木石有前盟,但未能如愿(黛玉早逝);金玉成良缘,却又遭中断(宝玉出家、宝钗独守空房)。

另一例是巧姐和板儿的姻缘:第六回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带刘姥姥和板儿到凤姐住的院子,进了正房堂屋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链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

板儿是第一个走进巧姐闺房的未婚男子。虽然此时俩人尚幼,曹雪芹也写得不露声色,一笔带过。但细想一下,这不是暗示着一段婚姻吗。难怪脂研斋在此批了“记清”二字。

说到一语成谶、前后呼应,看第七回,周瑞家的到惜春处送宫花时,惜春有一句玩笑话

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她做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这正应了最终出家为尼的结局。对此脂砚斋评道:“闲闲一笔却将后半部线索提动”。

金钏儿投井应验更快。第三十回,五月初四,王夫人的上房。宝玉拉着金钏儿的手,悄悄地笑道:“我明日和太太讨你,咱们在一处罢。”金钏儿不答。宝玉又道:“不然,等太太醒了,我就讨。”金钏儿将宝玉一推,笑道:

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这里金钏儿讲了一句平常俗语。孰不知她随即被王夫人赶出贾府、觉得无脸见人,就在第三天即五月初六便投井而死。这句“金簪子掉在井里头”真是一语成谶。

而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描写,从未有被劫做压寨夫人的线索,哪怕一点暗示也没有。

四 、几条线索和几种猜想

前文已经论述,续作中不明不白遭劫的结局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那么非亲非眷、无缘无故这两个谜团如何解开呢?其实这两个谜团的关键是第一个,即妙玉为什么能入正册?

根据第五回,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入正册的都是贾史王薛家族的人,是主子。入副册的似乎是香菱一等的人物(妾)。入又副册的似乎是晴雯、袭人一等的人物(丫环)。这也从另一面证明,青楼女子不可能进入十二钗正册。

妙玉作为一个苏州人被列入金陵十二钗,以非主子的身份被列入正册,总得有说得过去的理由。找到了入册的理由,妙玉进大观园就不是无缘无故的了。

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相信,红楼梦这部精心构思的作品对妙玉的描写,会出现如此明显的矛盾和谜团;这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作品,会出现这样粗糙别扭的失误。笔者觉得,有关妙玉的矛盾和谜团,是曹公整个布局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谜团,最后会通过妙玉的结局得以解开。

妙玉的结局在八十回之后,而现存的后四十回是别人续作。原本中描写的结局已不可知。但我们可以根据书中透露出来的信息,追寻线索。以线索为钥匙,试开谜团之锁。

笔者发现,书中对妙玉的描写,有四条可供思考的线索,分别是:师父预言,命里尘缘,判词真意,重要批语。

线索一,师父预言。妙玉的师父有一段遗言。第十七回,林之孝家的对王夫人说

她师父极精演先天神数,于去冬圆寂了。妙玉本欲扶灵回乡的,她师父临寂遗言,说她“衣食起居不宜回乡,在此静居,后来自有你的结果”。所以她竟未回乡。

问题来了。妙玉的师父既“极精演先天神数”,当然知道妙玉的结局,故而遗言要她在京静居。妙玉进园后,环境幽深高雅,修行清静无扰,生活平安富足,说明她师父推演的“不宜回乡”似乎是灵验的。但是,如果妙玉“不宜回乡”的最后结果是做了娼妓,难道当时扶着师父之灵回苏州的结果比做娼妓还要不堪?

线索二,判词真意。说妙玉最后堕入青楼,主要的依据是判词中的“淖泥”和红楼梦曲中“风尘肮脏”二词。这“淖泥”和“风尘肮脏”,真是这样的意思吗?也未必。

判词中的“淖泥”虽然可以理解为青楼,但也泛指红尘浊世。佛家认为俗世就是肮脏不洁的,人不过是裹着一堆血肉的臭皮囊而已。因此从出家人妙玉的角度理解,“淖泥”就是刘姥姥用过的成窑茶钟;就是李纨命跟着宝玉一起去讨要红梅的随从(幸亏黛玉忙拦说不必,如有人跟着反而讨不来红梅了);就是除宝玉(或许黛玉也算一个)之外的俗世尘圜----她和宝钗连一句对话都没有。

“风尘肮脏”四字,似乎增加了妙玉堕入青楼的可能性。但这句话也不能死看,因为“风尘肮脏”也有在尘世中挣扎的意思。蔡义江先生的解析是:

风尘肮脏:在污浊的尘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亦作“抗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如李白《鲁郡尧祠送张十四游河北》诗:“有如张公子,肮脏在风尘。”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与读作“angzang”解为龌龊之义有别。

周汝昌先生的《红楼梦新证》(人民出版社,1985)也作此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996年版)亦有此注。

妙玉有高亢刚直的挣扎吗?应该是有的。她赴京的原因有二种说法:林之孝家的说是因为“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十七回)。邢岫烟却说是因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并不熟悉妙玉;邢岫烟却和妙玉做过十年邻居,“所认的字都是承她所授,我和她又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所以岫烟说的是亲历,更接近事实。如此看来,妙玉当年离苏赴京,本身就含有抗争权势之意了。

从这样的视角来理解“淖泥”和“风尘肮脏”,再结合书中描述,推测妙玉似乎并未堕入青楼。

线索三,命里尘缘。前八十回中,除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介绍的几句、和邢岫烟向宝玉说的一段之外,真正写到妙玉的有四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的品茶,第五十回的赠梅,第六十三回的贺生辰,第七十六回的续联诗。

这四处描写,不能说妙玉藏着凡心。但她给宝玉用自己的茶杯,爽快地送宝玉红梅,无端地祝宝玉生日,主动参与黛玉和湘云的联诗等情节,似乎暗示着一种潜在的尘缘。实际上“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讲的也是尘缘。可以说,书中对妙玉的描写所体现出来的是:本人虽无凡心,命中似有尘缘。

线索四,重要批语。在第四十一回,妙玉不收刘姥姥用过的成窑盖钟处,靖藏本有一条批语(尽管有没有靖本存在争议,但红楼梦的话题几乎都有争议):

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他日瓜洲渡口,各示劝惩,红颜固不能不屈从枯骨,岂不哀哉!

“红颜不能不屈从枯骨”该作何解呢?

我不禁想,如果妙玉最后也成了金陵家族的人,那么无论是巧合或者被迫,她就不是非亲非眷的另类,也不是无缘无故地进园了,“入正册、进贾府”也变得顺理成章。

当然,成为金陵家族的人有着多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妙玉父亲或母亲一系,原来也是金陵巨族,与四大家族(包括金陵甄家)有着渊源。第二种可能,妙玉后来成了某巨族中某位大人的亲戚,甚至被迫嫁给了四大家族中“狠舅奸兄”一类的人。猜得更离奇一点,还可能被迫与四大家族中的某人(枯骨)配了冥婚……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还存在许多种另外的可能。

但不管怎么样,妙玉一个弱女子,在将倾之厦、将覆之巢中,孤苦无援,随波消逝,结局总归凄惨。真所谓气质美如兰,造化违心愿!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

纵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

百发百中和值谜(姚明妙玉三谜试解)(3)

兰 徐渭

后记:妙玉是一个谜,这在红楼梦中是客观的存在。而妙玉的结局,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本文的推测,虽有所本,远非完美。很希望能看到更为合理的解答。探金陵之迷踪,兴窈窕之哀思;存一家之浅见,俟智者以析疑。

说明:

1、所据文本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俞平伯《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所引脂评据《石头记》甲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3、靖本批语系周汝昌先生校读,见《文物》1973年第2期。转引自蔡义江《追踪石头》(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2021年9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