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3日,有一批外国友人来到了北京,这批客人来自非洲,他们是由乌干达教体部局长MULINDWA ISMAEL先生率领的来自乌干达的中学生代表,一共15人。
他们这一次来是为了参加第八届“和平的旗帜”世界儿童呼唤和平系列活动开幕式,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因此有外国友人来到这里一点都不稀奇。
但是这一次乌干达代表团来到北京,却创造了好几个中乌青少年交流史上的“第一”——参加人数最多、交流内容涵盖最广等等。
带领这一交流团队的除了中乌双方的教体部门,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她就是乌干达鲁扬子中学校的校长——王丽红。
王丽红曾经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但是她却在研究生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远嫁非洲。
清华才女1968年,王丽红诞生在了北京一个普普通通的工薪家庭,她的父母都在北京有着稳定的工作,家庭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过得和和美美。
在她出生后,家人都将她视若至宝,从小到大都关爱有加。这样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在成年后更有自信也更有底气,王丽红也同样如此。
她的父母一直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因此对于她的学习和生活都十分关注。
好在王丽红并没有让父母在这方面操太多心,她性格活泼开朗,头脑也十分聪明,很快便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十分轻松,在学校里一直都是优等生。
除了学习成绩好,王丽红的为人也很好,她情商很高,热情开朗,学习期间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因为品学皆优,王丽红的升学之路非常顺利,初中毕业后顺利考上了北京四中,再后来她又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国内的最好学府之一:清华大学。
众所周知,清华、北大、复旦等大学的名声都非常响亮,即便是在教育非常普及且先进的如今,想要考上其中一所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更不用说王丽红考入清华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前了,当时如果有人能够考入清华,那简直就像是古代中了状元一般荣耀。
在进入清华大学后,王丽红并未就此松懈,她仍然以非常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且她也没有打算大学毕业后就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对于学业她有着更高的追求。
大学毕业后,王丽红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再一次踏上了求学的道路。
相较于现在满地都是研究生的情况,以前的研究生可是相当珍贵的,可以算得上是国家重点吸纳的高级人才,更别说王丽红还是顶级高校清华大学的研究生。
王丽红十分懂事,虽然她的家庭有着稳定的收入,但她还是决定在读书之余做一些兼职,一方面可以赚钱补贴一点日常开支,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锻炼锻炼自己的能力,开拓视野。
虽然父母心疼女儿,不希望她那么辛苦,但女儿已经长大成人,这么做自然有她自己的想法,于是他们对王丽红的这一决定表示了支持。
可让王丽红的父母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在这次兼职期间不但结交了男朋友,而且还打算与之结为良伴!
而且王丽红为自己选择的这个配偶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让她的家人和朋友难以接受——他是一个来自非洲国家乌干达的黑人。
王丽红在兼职期间认识了一个叫做苏玛(音译,也作苏马)的黑人,他来自非洲国家乌干达。
刚开始王丽红并不知道苏玛跟他一样也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只不过苏玛的汉语非常流利,两人很快就能毫无障碍地进行交流。
在闲聊的过程中她才慢慢得知,苏玛是从乌干达到中国来留学的公费留学生,而且同样是在清华大学就读。
两人在认识之后便有了越来越多的来往,其实王丽红也没想到自己会喜欢上一个黑人,这将要面临的种种现实问题她也十分清楚。但感情就是这么奇妙,不会为人预知和控制。
苏玛虽然受到很多自身条件的限制,但他丝毫没有放弃过学习,这样努力奋斗的品质让王丽红越来越欣赏,而聪明活泼又乐观开朗的王丽红也早就让苏玛倾心。
远嫁非洲
现在大家对于在街头巷尾看到外国人这件事已经毫不稀奇了,毕竟中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外国人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
但在从前,能够来到中国学习的非洲留学生屈指可数。
苏玛是一个黑人,大多数的人就算嘴上不说,表面上勉强保持着客气,但实际上依然会在暗地里投来异样的目光。
但在与王丽红交流的时候,苏玛却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
王丽红从不以外貌看人,与人交流时真诚大方,她对苏玛有着发自内心的尊重。苏玛对此非常感激,两人也在许多方面有着共同语言,慢慢地,苏玛爱上了这个不同寻常的女孩。
其实王丽红并非没有考虑过现实的问题,苏玛的祖国乌干达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国家,在那个年代,与一个黑人谈恋爱也是一件容易招来非议的事。
但是在与苏玛的接触中,她越来越能体会到苏玛的优点,两人在交往了一段时间后,便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这段恋情并不被大家看好,一些不好听的话渐渐传到了王丽红的耳中,有些人认为她过于开放,居然会和黑人约会。
但是王丽红心里明白,苏玛是一个诚实善良的男人,并不是大家心中所认为的那样,她相信自己的选择,也坚定地守护着这份感情。
但当王丽红的父母得知此事后,他们坚决反对。
其实这也很能理解,不要说在那个时候,即便是现在,大多数的家庭也不愿意自己的女儿与黑人谈恋爱,特别是来自非洲的黑人。
这个问题说起来会觉得有点势利,但是也非常现实,哪对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婚姻生活中吃苦受累呢?
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人身安全保障,婚姻又谈何幸福?
王丽红的父母为了将两人分开,特意将她送去了日本学习,想着让她们被空间分隔,等王丽红不再那么执着后再进行劝说。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苏玛得知此事后特意千里迢迢地从中国赶到了日本去见王丽红,王丽红对此十分感动,于是更不愿意和他分手了。
王丽红的父母没有想到苏玛会如此执着,此时再强行阻拦已经没有什么用了,只会招来王丽红的怨恨,所以,他们不得不同意了两人的恋情。
但王丽红的母亲依然耿耿于怀,她十分心疼女儿,生怕女儿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在她们的订婚和结婚仪式上,都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尽管依然不放心,但他们还是为夫妇俩送上了祝福。
1993年两人结了婚,随后一年多便生下了一个长相乖巧的混血宝宝。王丽红的妈妈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一直都帮着他们带着。
1996年,苏玛顺利从清华大学毕业,拿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因为家人一直热切地期盼他回国,所以苏玛在毕业后就先返回了乌干达。
同年年底,王丽红也带着孩子前往了乌干达,但她这一走就意味着要长期离开自己的祖国,离开自己的家乡,远嫁非洲。
苏玛的父亲是乌干达一个部落的酋长,他让儿子前往中国学习也是为了部落的发展。
当王丽红来到这里后,很快就发现了两国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婚姻上,这里的男性可以娶很多个妻子,苏玛的父亲就有十几个妻子,按照中国的亲戚关系来看,就等于说王丽红有十几个婆母。
在穿着方面,由于信仰原因,当地妇女都会戴头巾,王丽红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也不得不学着像当地女性那样穿着打扮。
就连吃饭这件事对王丽红而言都是个难题,当地的食物她根本就吃不惯,只能自己动手做,但是她并不擅长厨艺,只得在做饭前给母亲打电话寻求指点。
由于乌干达的经济状况十分落后,他们的居住地常常停水停电,这也让自小生活在大城市的王丽红非常不适应。
其他诸如生活习俗、礼仪、语言等方方面面的困难,也都一一在王丽红面前摊开。
她也曾后悔过,但任何一段婚姻都需要夫妻双方的共同努力,苏玛便在此时给予了妻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尽管当地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但苏玛向王丽红承诺,自己不会再娶。
在第二个孩子诞生后,苏玛更是对王丽红体贴入微。
经过了艰难的适应期后,王丽红终于能够在乌干达生活得比较自如了。
她和苏玛两人的感情也从始至终没有变过,苏玛也兑现了他的承诺没有再娶别的女人,这也是支撑着她克服这些困难的强大动力。
发展事业苏玛当年去中国留学,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王丽红前往乌干达也并不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她要帮助自己丈夫的事业,也要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一个落后的国家,其教育科技水平也同样落后。
为了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引进更多的人才,2010年,苏玛和王丽红在距离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约10公里的地方买下了一个学校。
王丽红将这所中学命名为“鲁扬子中学”,自己出任校长一职。经过多年的经营,这所中学现在已经成了乌干达声誉非常好的一所私立学校。
在经营和创办这所学校的过程中,中国驻乌干达大使馆和经商处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一些私人企业家也慷慨解囊相助。
王丽红和苏玛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不仅仅只是为当地的适龄学生提供初高中教育,他们也将之视作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途径。
因此,在得到了乌干达教育部门的审批认可之后,鲁扬子学校专门设立了中文课程。
也许,在创办学校之初他们并没有想得那么长远,但随着学校的经营扩大,鲁扬子学校已经成为了中乌两国之间一个重要的交流平台。
除了在读的学生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地方的老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中文学习。在中国国内,也有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志愿者前往鲁扬子学校任教。
鲁扬子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许多在这里就读的孩子都顺利考上了大学,乌干达的教育部门对于王丽红夫妻俩的这项工作表示十分支持。
BBC和央视曾经先后报道过关于鲁扬子学校和王丽红的事迹,其实在新闻报道之前,王丽红就已经是当地的名人了,大家对于她为乌干达教育作出的贡献十分感激。
在乌干达生活的这些年,王丽红又先后生下了老三和老四,她的孩子们也同样在鲁扬子学校读书。他的父母也曾数次前往乌干达探望女儿,还曾经特意赶去为孙子庆生。
为了学校能够更好地运作经营,王丽红还发起参与了鲁扬子基金会。
鲁扬子中学和国内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多,2017年,王丽红和乌干达体教部门的官员共同带领着乌干达的青少年来到中国北京参加国际活动。
回国后,王丽红也曾和自己当年的同学相聚,她当时的样子和同学们印象中已经是天差地别了,这和她长期辛劳工作以及非洲的艰苦条件、年龄的增长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很多清华时代的同学都感慨,岁月改变了王丽红太多太多,所以二十多年过去,大家都有点不敢相认了。
关于王丽红执意与苏玛相爱、结婚,离开父母远赴非洲这件事,其实网友们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
有一些人认为,王丽红作为国内的优秀人才却离开了祖国,这是一种人才流失。还有一些人认为,她的所作所为也是一种文化输出,对于国际间的交流有很大的益处。
无论如何,清华的高材生嫁给一个非洲贫穷国家的黑人,这在当年是很不被看好的。
但王丽红最终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了下去,也作出了一番成就,这样的勇气和毅力也是非常值得我们佩服的。
如今,王丽红依然坚持在鲁扬子学校的教学一线,从事着她最热爱的事业。
最后,希望鲁扬子学校能够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才,也希望中非之间能够更多地交流,携手建立起一个更加友好的国际关系,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