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讯)从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到孟晚舟回国,在不少美媒眼中,这是中美关系缓和的信号。

“陷入困境的中美关系,出现务实主义时刻(Moments of Pragmatism)”,《华尔街日报》9月26日以此为题刊文,认为近期中美两国间的种种行动,表明双方都有意抓住关系复苏的萌芽。

正确推动中美关系重返正轨(陷入困境的中美关系)(1)

《华尔街日报》截图

9月25日,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被非法拘押1000多天后,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平安抵达深圳宝安机场。此前,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暂缓起诉协议(DPA)。孟晚舟律师表示,根据协议条款,她不会被美国进一步起诉,加拿大的引渡程序将会终止,“孟女士没有认罪,我们十分期待14个月后对她的指控将被完全撤销”。

《华尔街日报》称,虽然中美两国在很多方面处于“对立状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警告两国关系“完全失调”,但孟晚舟免于被起诉消除了中美之间的一块“绊脚石”,亦展现出两国关系中“鲜为人知的务实层面”。

报道提及,最近几个月,中美都在着手处理两国间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美国驻华使领馆已经批准数万名中国学生的赴美签证,美方也叫停了特朗普时期打着所谓“国家安全风险”旗号对微信、Tiktok采取的禁令。

与此同时,中方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也呼应了拜登政府追求的气候目标。而根据美国谷物协会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加大了对美国玉米、大麦和高粱的进口。新任驻美大使秦刚多次强调“双向交流”也受到美媒关注。

正确推动中美关系重返正轨(陷入困境的中美关系)(2)

9月25日晚,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图源:澎湃影像平台

报道指出,中美领导人通话保持着沟通渠道的畅通,今年以来已经两次通话。9月10日中美领导人通话后,白宫宣称,这场长达90分钟的通话是美国“负责任地管理双方关系”,“确保竞争不会演变为冲突”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不过,尽管拜登自上任以来“一直试图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但他同时也在“努力对抗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包括与盟友合作试图对中国施加压力。报道还提及,拜登政府寻求在具体问题上进行合作,而中国则倾向于与美国就整体关系进行对话,王毅外长本月初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晤时就强调,中美气变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的大环境。

尽管认为孟晚舟回国是改善中美关系的重要一步,但《华尔街日报》也指出,美国对华为的打压仍是“广泛而激烈的”。《纽约时报》也认为,虽然美国释放孟晚舟会让人产生一种“冷战氛围消解”的联想,但美国政府对华为的打压仍在持续,相关争端还远远谈不上“结束”,美国司法部针对华为的调查也仍在进行。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一些政客也在大肆炒作孟晚舟回国一事,以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比尔·哈格蒂为首的一批“反华先锋”,正在激烈批评拜登政府“向中国投降”、质疑美国政府“是否有能力继续制裁华为”。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认为,孟晚舟回国是近期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它使得人们开始能够谨慎并乐观地预期中美关系可能会迎来一个阶段性的拐点。在双方共同的不懈努力下,在中方以实力为后盾、坚定遵照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中美关系,为孟晚舟事件争取到了一个良性结局;在不懈努力之下,我们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毫无疑问,这值得各方感到欢欣鼓舞。

“但是,中美战略博弈是一场持久战。以孟晚舟背后的华为公司为代表的、中美在高科技领域的竞争博弈也是一场持久战,这需要我们保持定力和耐心,继续不断向前推进。”沈逸说。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