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旦是戏剧 旦行 的分支,有别于正旦(青衣),即未出阁的闺女少女,或大家闺秀亦或小家碧玉形象,如京剧《 红娘 》中的 崔莺莺 ,多是性格内向、腼腆,如京剧“荀(慧生)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 红楼二尤 》中的 尤二姐 、《凤还巢》中的程雪娥,尽管多由“梅(兰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归入闺门旦中。在越剧中,闺门旦主要扮演官宦人家的小姐,比如《 梁祝 》中的 祝英台 、《红楼梦》中的 林黛玉 。淮剧《 恩仇记 》的卜小姐、《 柜中缘 》中的玉莲天真俏皮活泼典型的小家碧玉形象;昆曲《 牡丹亭 》中的 杜丽娘 形象,都是典型的闺门旦。

戏曲行当-旦行分支,闺门旦:又称小旦,扮演闺女、少妇等形象。顾名思义特指扮演未出嫁的闺阁少女。这类角色大多是性格内向、腼腆,与正旦(青衣)以及花旦相近。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小旦谓之闺门旦。” 唐弢 《“言论老生”》:“这种角色,也像京戏里的‘长靠’、‘短打’、‘闺门旦’、‘刀马旦’一样,在老生行中有一个因此而获得的专称,叫做‘言论老生’。”

传统在京剧传统剧目中,如京剧“荀(慧生)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凤还巢》中的程雪娥,尽管多由“梅(兰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归入闺门旦中。

戏曲旦角身段有什么(戏剧行当旦角之闺门旦)(1)

京剧《红楼二尤》

在越剧传统剧目中,闺门旦主要扮演官宦人家的小姐,比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梁祝》中的祝英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盘妻索妻》中的谢云霞。

在昆曲传统剧目中,闺门旦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

在淮剧传统剧目中,如《嫁衣血案》中的巧云、《孟丽君》中的孟丽君、《恩仇记》中的卜巧珍。

旦角演小姐的不一定都是青衣,旦角演员分得非常细,大部分小姐属于闺门旦。

花旦,中国戏曲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扮演不同年龄、身份、性格之剧中人的“行当”。花旦,是旦行中的一支,区别于正旦(北方剧种多称“青衣”)、武旦和老旦。扮演的多为天真烂漫、性格开朗的妙龄女子。也有的是属于泼辣,放荡的中、青年女性。影视界所称的“当家花旦”,指的也是善演这样角色的演员,想来是从戏曲中借用的称谓。

花旦中,又有闺门旦、玩笑旦、泼辣旦、刺杀旦的分支。闺门旦,扮演的是还没有出嫁的少女,其中性格内向、腼腆的,与正旦接近,如京剧“荀(慧生)派”戏《勘玉钏》中的俞素秋、《红楼二尤》中的尤二姐。《凤还巢》中的程雪娥,尽管多由“梅(兰芳)派”正旦扮演,也可以归入闺门旦中。玩笑旦,扮演的是喜剧、闹剧中爱说爱笑、好打好闹的人物。不唱“皮黄”,而唱“南锣”、“吹腔”、“柳枝腔”等民间小调,用唢呐伴奏。如《小上坟》、《小放牛》、《打面缸》、《打花鼓》中的女性。泼辣旦,扮演的是举止放荡、说话锋利的女性。如《翠屏山》中的潘巧云、《乌龙院》中的闫惜姣、《巴骆和》中的马金定。刺杀旦,有两种认识:一是说刺杀别人的;一是说被别人刺杀的。前者如《双钉记》中的白金莲、《双铃记》(也称《马思远》)中的赵玉、《杀子报》中的徐氏;后者如《战宛城》的邹氏等。

泛指的花旦,又有“大花旦”、“小花旦”之说。大花旦,虽身份卑微,却成长于大户人家,如戏里的豪门丫环使女。《西厢记》或《红娘》中的红娘便是。小花旦,为小户人家的闺秀,或丫环使女。如《豆汁记》中的金玉奴,《勘玉钏》中的韩玉姐、《花田错》中的春兰。

特点

一是穿着。除某些性格内向的闺门旦,着长衫(戏里称褶子、帔),多是着短衣,或裙子、袄,或裤子、袄。着裤子、袄时,配以坎肩、“饭单”(即围裙)、“四喜带”(即自腰前方,下垂于两腿中间的饰物)。《拾玉镯》中的孙玉姣,《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着裤子、袄。且李凤姐为正旦、闺门旦“两门抱”(即兼演),孙玉姣则正旦不演。二是“四功”。以念白、做功为主。念白,多用流畅的散白,表演要求敏捷、伶俐。尤其以眼神犀利,腰肢、脚下灵巧为首要。唱功为辅,舞则必备。如属刺杀旦,扑跌功夫也不可少。

,